经过20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人类发现并命名了原核生物的许多分类单元,其间又有许多分类单元经过整理、重新划分、合并和废弃,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原核生物约有1200个属,8000余个种。 原核生物系统学涉及对原核生物的分离、描述、鉴定、分类、命名和菌种的保藏等内容,可以看作现代原核生物分类学,是原核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鉴于现有的原核生物系统学著作篇幅大,且多为英文作品,如 “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笔者在广泛听取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的实际需要,邀请原核生物各领域科研一线的专家撰写了这本概括性较强的作品。 作为原核生物学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本书可供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师生查阅和参考。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的知识与技术。全书共分7篇25章。篇为临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细菌与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第二篇为临床微生物基本技术篇,介绍细菌学与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性检测;第三至第五篇分别介绍临床常见及罕见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形态与染色,以及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第六篇简述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第七篇介绍临床工作经验,包括如何准确分离与鉴定临床标本、如何做好室间质评以及如何应对疑难菌种。附录部分包括菌种保存法,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全书有彩图(照片)1000余幅,形象直观,图像逼
针对低温外科手术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的应用、优点及影响,结合该领域的发展,本书从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低温医学的特点及若干典型低温医疗仪器的发展情况,进而深入讨论和剖析低温医学实践中的基础工程学原理,并归纳出该领域内若干可供探索的途径和新方向,特别对一些典型的肿瘤冷冻治疗机理也将予以阐述。本书可供肿瘤临床、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医疗仪器、影像医学、传热学及制冷与低温工程等领域的医师、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的内容以强化基础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包括基础生物化学的特色内容,涵盖考研大纲的知识点。《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共设六种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对《基础生物化学》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讲解,并给出了题目的参考答案。《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力求核心内容全面、系统,并注意加入新的研究进展,基本概念和原理则力求精准、严谨。《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专科生、本科生、考研学生和教师教学参考使用。
本书是反映河南省菌物区系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书中记述了在河南省已发现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菌物765种,隶属于7纲26目87科246属。对每种菌物的记述包括学名、异名、发表学名或异名的文献、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经济意义以及在河南省的分布。书中采用于基于分子生物学和超微结构等研究成果的担子菌分类系统,与过去的分类系统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能产生大型子实体的担子菌被归在伞菌纲(Agariycetes),少数被归在花耳纲(Dacrymycetes)和银耳纲(Tremellomycetes),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担子菌分别被归在柄锈菌纲(Pu~omycetes)、外担菌纲(Exobasidiomycetes)、微球黑粉菌纲(Microbotryomyoetes)和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本书对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及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菌物资源、控制菌物危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图鉴主要依据作者多年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积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为绪论和各论两部分:绪论包括四川省自然概况、两栖动物研究简况、区系特征、物种生态类型、资源和保护、两栖动物概述、分类学术语和量度;还有纲、目、科、属、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各阶.00成体、蝌蚪、卵群检索表。各论共记载四川省的两栖动物已知的111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每个种都有成体外形彩绘图,文字叙述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资料、地理分布。书内共有各类图片651幅,其中彩绘图254幅,彩色照片261幅,墨线图136幅。绝大多数彩绘图是依据模式、地模或四川的实物标本绘制而成的。文后还附有四川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表、国家及四川省野生两栖动物保护名录、中文索引;拉丁学名索引。本图鉴是部全面系统记述四川省两栖类的彩色图鉴,书内多数种的成体有
本书原著由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社(ASM Press)出版,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专家翻译为中文。全书首先扼要介绍肠杆菌科研究历史、分类学以及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意义,接着依次阐述了各属及模式菌种的相关医学问题,体现了下列特色: 涵盖了肠杆菌科的所有属,除了临床常见和罕见的各属以外,还涉及了植物病原菌; 对各属肠杆菌的医学问题阐述比较到位,一般包括分类学、流行病学、实验室鉴定、发病机理和抗生素敏感性等议题; 介绍了许多鉴别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方法,比如16S rRNA测序、分子探针等; 附录——肠杆菌科的生化鉴别表,可以帮助微生物学家在属、种的水平上鉴定出某种微生物。 本书是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质检部门的技术人员很好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供从事医学微生物的研究人
经过20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人类发现并命名了原核生物的许多分类单元,其间又有许多分类单元经过整理、重新划分、合并和废弃,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原核生物约有1200个属,8000余个种。 原核生物系统学涉及对原核生物的分离、描述、鉴定、分类、命名和菌种的保藏等内容,可以看作现代原核生物分类学,是原核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鉴于现有的原核生物系统学著作篇幅大,且多为英文作品,如 “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笔者在广泛听取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的实际需要,邀请原核生物各领域科研一线的专家撰写了这本概括性较强的作品。 作为原核生物学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本书可供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师生查阅和参考。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的内容以强化基础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包括基础生物化学的特色内容,涵盖考研大纲的知识点。《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共设六种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对《基础生物化学》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讲解,并给出了题目的参考答案。《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力求核心内容全面、系统,并注意加入新的研究进展,基本概念和原理则力求精准、严谨。《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专科生、本科生、考研学生和教师教学参考使用。
本书是兼具学术和科普价值的动物学新著。云南素有“动物王国”之美称,自古以来,不少研究者都试图深入认识它。徐霞客在游云南时就对一些特有动物作过生动的描记。新中国成立后,以昆明动物研究所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查清动物资源本底,踏遍了云岭滇水,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洒尽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和资料,终于次系统科学地描绘了云南动物王国的基本面貌的形成过程。此中的艰辛与豪迈,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云南动物区系具有显著的区域地理学特征,众多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引起了生物学家、地学家以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兴趣。其动物资源具有物种丰富而物种种群数量较少的特点。本书以丰富多彩的照片和生动的文字,系统描绘了鸟兽虫鱼,是各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色彩及其生存环境
本书是在广泛收集了近十多年来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编著而成。阐家明了现代空气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新概念,重点介绍了空气微生物采样、检验和鉴定的新仪器、新介质、新方法。同时,为了全面系统,对其他有关的技术也作了简要叙述。通过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医院感染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生物工程学、公共卫生学、卫生微生物学及洁净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可供上述有关专业人员及医学院校师生参阅。
徐建国编著的《现场细菌学》是为了帮助解决细菌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现场遇到的问题,根据专业人员的经验和体会编写的。目的是为从事细菌性传染病疫情实验室调查和研究的人员提供一本参考书和技术手册。和传统的细菌学不同,现场细菌学的章节编排不是以分类学为基础,而是以病原菌所致的传染病或感染为基础;除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外,更多的是分离菌株的分析,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调查,分子分型等。本书主要介绍方法,强调可操作性,包括样品的采集和保存、运输,试剂的选择和评价,以及每个病原菌的生物安全须知,实验活动的风险性分析和防护措施等。 《现场细菌学》重在实用和数据共享,是我国近年来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调查的经验和体会的总结。是从事细菌性传染病或感染调查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是从事细菌性传染病
本书由全球细菌的致病机理研究领域秀的专家编写。介绍了病原体的遗传特征和一线防御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描述身体主要防御屏障破裂、定植?入侵和炎性损伤的范例,并进行了开放性讨论:即共生菌群的耐受机制、致耐受性信号的破裂如何参与疾病,以及病原体种属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本书内容前沿,适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抗生素研发、畜牧兽医等领域相关研究人员。
本图志收录了庞大的抚顺昆虫群的家族,共计8目55科174属199种。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述琥珀昆虫种类最集中、数量最多、分类最系统的大型图册,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抚顺昆虫群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是在地层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世界上古近世时期的一个群,它是一个既有更多的原始性,又出现进化特征与独有的特征三者兼并共存的新类型,尤其是与较新时代的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昆虫性质完全不同,这在地层垂直剖面上的划分与对比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是在昆虫演化关系上,抚顺昆虫群表现出独特的中间类型,这对于探索昆虫从中生代向古近世的演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三是在区系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东亚古陆始新世独有的新类群,占据世界古昆虫区系的重要位置,为古昆虫区系划分提供了新的化石类群,这对古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