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和斯科特诊断微生物学》译自2022年出版的Bailey Scott 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第15版)。1962年首版出版以来,本书始终畅销不衰,是国际临床微生物领域的权威、经典著作。版(第15版)由著名微生物专家Patricia M. Tille教授主编,检验医学、微生物学、感染病学、公共卫生学等相关领域多位专家共同编写,是一本为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和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治和防控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准备的内容丰富、可靠实用且紧跟学科发展的高级工具书。 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二部分介绍诊断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微生物学原则。第三至六部分以病原微生物分类为主线,详细介绍各种细菌、寄生虫、真菌和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与疾病谱、主要实验室检查与鉴定方法、治疗与预防,同步更新了微生物的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等新技术进展,并对部分微生物的属
《微生物学临床一线难题释疑2》是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的临床一线难题进行解答,在第一册的基础上又补充了66个问题,共分为六个部分:医学和微生物学基础、疾病、临床微生物学、诊断技术和耐药性检测、处置/治疗和临床沟通、微生物学管理六大部分。每部分提出专业问题若干,后给予问题的答案或思考,既有文献参考,也有业界规范,更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建议和经验。本书特别强调证据,无论是文献证据,还是实践证据,都符合国际主流观念,即循证医学观念,无形中增加了专业价值。
微生物组学(microbiomics)是继基因组学之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特别是近20年来,国际上有关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极其迅速,不仅积累了上百万的微生物群落样本,而且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掘了大量的微生物资源,发现了大批的微生物变化规律。当今人工智能(AI)技术一日千里,将其运用于微生物组的大数据挖掘,可极大地促进微生物资源的理性转化与应用。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性地梳理了AI赋能微生物组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流程,以及21世纪前20年来相关数据挖掘方法和典型应用案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可供微生物组研究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对组学数据挖掘感兴趣的师生参考。
持留菌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随机形成的规模小、呈休眠状态且高度耐受抗生素的菌体亚群。已有实验证明,细菌持留性与临床上细菌慢性感染及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由于细菌持留性的分子机制复杂多变,给人类健康带来诸多挑战。作者从细菌持留性的基本概念、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讨论了开展细菌持留性科学研究的相关方法,以及不同分子机制实验研究的具体操作规程。本教材阐释系统、图表简洁,兼具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可作为国内高等院校开展相关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指导用书,也可供从事细菌持留性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借鉴参考。
本书着重描述了肠道菌群与营养之间引人入胜的相互关联。内容涵盖了菌群研究领域重要的科学发现,及其与医学营养的相互联系。本书的目的是总结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领域 新 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献给读者。前部分章节着重介绍了肠道菌群研究领域的重要观念: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的联系等。后部分章节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与营养科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如何调控疾病状态下的肠道菌群(如益生菌);提供了有实用价值、有循证依据的饮食 策略;肠道菌群研究如何应用于食品科学(如功能食品的开发)等。
本书精选自国际临床检验领域经典著作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6th Edition,系统介绍了临床微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实验室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体现国际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共10章,涵盖微生物学的基本主题,包括细菌学、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枝杆菌学、真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分子微生物学及质谱在感染性疾病和病原体鉴定中的应用等。特色在于:以临床综合征和各器官或系统感染而非致病菌为切入点,阐述感染情况下定植菌群特点、感染类型、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包括各种检测手段)及标本采集和运输强化整合和以患者为中心,反映了个性化医疗的重心从实验室向患者和一线医师转变。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两个独特而实用的资源 Bobbi Pritt寄生虫图集及Bobbi Pritt寄生虫学难题,收录了300余张珍贵的寄生虫图片及
到2050年,多重耐药细菌每3秒就会杀死一个人。一个小小的擦伤或一个常规手术都可能导致生物死亡。本书介绍了一种被遗忘了百年之久的治愈方法——噬菌体,它有望成为抗击 病菌危机的一种潜在解决方案。流行病学专家的丈夫遭遇了致病细菌,命悬一线,她该怎么办?她又能否力挽狂澜呢?这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回忆录,深情记叙了一个女人为拯救她丈夫的生命所做的努力,以及一种被遗忘的治疗方法如何被再次发现,它有可能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书将应用微生物学与工业、农业、发酵、环境和能源等生产实践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简明精练、好教易学、注重技术、特色突出、新颖实用”的总体要求,强调系统性、 性、通用性和稳定性,反映生物技术(工程)新知识、新成就。全书共6章,包括绪论,应用微生物与发酵食品,应用微生物与酶制剂,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应用微生物的水处理,应用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生物修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包括师范类、工业类及农林类等院校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生物相关专业教材,并可作为相关科研人员掌握微生物应用知识的参考用书。
......
本志记述我国蝙蝠蛾科成虫7属82种,其中包括14个新科;蛱蛾科成虫9属31种。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寄生后,幼虫头部长出菌座,成为名贵中药材 “冬虫夏草”,是故对其中6属15种的幼期进行了研究。对两科昆虫的生物学作了详细的叙述,涉及其发生世代、生活周期、食性及寄主种类:对其地理分布、天敌、经济价值、利用和治理也作了概述。文中包括中英文属、种检索表,插图179幅,彩色图8版。本志是我国上述两科的完整论著。 本志供昆虫学、中药学研究、教学和植保工作者参考。
本书由全球细菌的致病机理研究领域秀的专家编写。介绍了病原体的遗传特征和一线防御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描述身体主要防御屏障破裂、定植?入侵和炎性损伤的范例,并进行了开放性讨论:即共生菌群的耐受机制、致耐受性信号的破裂如何参与疾病,以及病原体种属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本书内容前沿,适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抗生素研发、畜牧兽医等领域相关研究人员。
本书系我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称和分布的简要介绍,内容包括我国现阶段哺乳动物13目55科235属607种及968亚种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英文名称、地理分布及科、亚科、属、种的特有分布。为便于读者对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哺乳动物名录、濒危进驻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现今学名的变更和区系非固有乳动物(家畜、引种养殖的毛皮动物、哺乳动物宠物和医学实验哺乳动物等)的概况有一了解,在书后附录做了介绍。全书为中项文对照,便于外交流。 书中种和亚种的分类名录和简要分布是在对近两个世纪以来外学者对我国哺乳动物物种的分类和分布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和修订后提出的,是现阶段我国野生哺乳动物调查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初步总结。可供动物学研究和教学、自然保护与资源利用、卫生防疫、农林鼠害防治、进出口贸易、商
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自然界不一个由空气、阳光、土壤、水等构成的大环境,同时还有一个由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等构成的微环境。同大环境相比,微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一些。 那么,在这个微环境中,人与微生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微生物在人体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乃至抵御疾病等方面扮演了何种角色?微生态平衡与失调是怎么一回事?“菌群失调”是疾病的原因还是疾病的结果?微生态制剂有哪些功效?服用微生态制剂应该注意些什么…… 本书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和通俗的文字,生动而全面地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微生态世界。第二版不仅修订、充实了大部分内容,而且增加了“益生元的原理及应用”和“微生态及其制品的进展”,十分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对从事微生态学研究者也颇有参考价值。
本书采用传统分类系统,并结合新概念,将半知菌分为3纲、8目、12科,其中收集我国发现的新属及常见、常用重要属共444个,简明叙述了各属的主要形态特征,并绘制各属相应代表种的图式538幅(有些属有2或3种图式)。书首列有分属检索表,书末附有词汇和属学名索引。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生命学院或生物学系、农林院校、植物保护学院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真菌学教材,也可供环境保护和医学工作者参考。
本书由全球细菌的致病机理研究领域秀的专家编写。介绍了病原体的遗传特征和一线防御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描述身体主要防御屏障破裂、定植?入侵和炎性损伤的范例,并进行了开放性讨论:即共生菌群的耐受机制、致耐受性信号的破裂如何参与疾病,以及病原体种属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本书内容前沿,适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抗生素研发、畜牧兽医等领域相关研究人员。
本图鉴主要依据作者多年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积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为绪论和各论两部分:绪论包括四川省自然概况、两栖动物研究简况、区系特征、物种生态类型、资源和保护、两栖动物概述、分类学术语和量度;还有纲、目、科、属、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各阶.00成体、蝌蚪、卵群检索表。各论共记载四川省的两栖动物已知的111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每个种都有成体外形彩绘图,文字叙述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资料、地理分布。书内共有各类图片651幅,其中彩绘图254幅,彩色照片261幅,墨线图136幅。绝大多数彩绘图是依据模式、地模或四川的实物标本绘制而成的。文后还附有四川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表、国家及四川省野生两栖动物保护名录、中文索引;拉丁学名索引。本图鉴是部全面系统记述四川省两栖类的彩色图鉴,书内多数种的成体有
本书介绍了中国海域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鹑螺总科动物,计6科20属103种。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简要地论述了鹑螺总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区系分析、生物学以及经济意义等。各论部分系统地对各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列有异名录和各级分类单元的检索表。附有黑白插图和地理分布图共123幅,彩色图版5版。 本书可作为动物分类学、区系研究、海洋生态学及海洋资源调查等研究工作者的参考资料,同时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