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剧烈地改变了地球的环境,而我们也正在为这种改变付出极大的代价——所有与人类“大脑-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改变有关的疾病,在过去10年中的患病率都急剧上升,甚至已达到危及公共健康的水平线。在相关医疗卫生系统和制药工业集团的支持下,这些疾病的致死率虽然没有显著升高,但总体患病率依然在持续上升。 可见,目前人类的寿命增长了,但健康质量却严重下降。 在这本开创性的医学科普新作中,胃肠道疾病领域先驱埃默伦·迈耶博士基于40年的科学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组在21世纪人类健康危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迈耶博士在书中全面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与抑郁症、自闭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关Covid-19等传染病易感性的前沿研究。 迈耶博士认为,应
抗生素药物使人类寿命得到历史性增长,但它们也在无意间扰乱了人类与栖息在人体中的细菌之间古老而亲密的平衡关系。于是,抗生素耐药性现在成了 严重的医疗问题之一。本书不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而且探讨了“卫生假说”——一个将现代的过度卫生与免疫疾病及流行性疾病的增长联系起来的理论。作者萨克斯叙述了人类在与细菌的战斗中所犯的严重错误,对数量远超人体细胞的细菌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观点。本书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在抗生素得到 广泛设计和使用的未来,人们可以用专门设计的细菌来替代 药物和清洁剂,这将给人类健康带来 益处。
本书由高亮、孙继发、梁其安编著。编著者从发酵历史溯源入手,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酵素制备、酵素助力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缺素症、酵素和腐殖酸的强强联合、酵素在农作物和食用菌上的应用、酵素农业和酵素农产品GAP生产管理技术等9个方面的内容。该书文字精炼,通俗易懂,具有 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供从事微生物酵素、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农业新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推广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单位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这是一本讲述微生物之两面性的读物:它们既可以为人类健康带来好处,又可以是病原体,肆虐和摧毁我们的身体,并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本书作者——世界知名的传染病学专家 ·彼得森博士以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的讲述,通过历史视野探讨了人类对微生物的认知和理解:从早期的瘟疫和流行病及至近期的传染病疫情,如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埃博拉、寨卡和冠状病毒等。本书还讨论了当代传染病领域的其他重要话题,例如如何面对规模日渐扩大的反疫苗运动、接种疫苗为什么重要,以及粪便移植这种 治疗手段的兴起等。 在如何应对 的新型致病微生物的威胁方面,彼得森博士在书中传授了他的 手经验。 与此同时,他让读者领略了微生物在身体表面繁衍生存的惊人新发现。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微生物从哪里来,它们如何影响和造福人类
......
《分子细胞学与疾病》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具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全书分为十九章及附录。本书以细胞结构为主线,联系功能及分子水平的内容,将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和分子水平的新理论相结合,侧重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尽量增添与医学及疾病有关的内容,以便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使之成为真正具有医学特色的一本分子细胞学的参考书和教材。 本书适应医学院校研究生、进修生、青年教师及有关专业科技工作者的需要,不失为一本难得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显然,发病过程的分子水平异常可能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在这些疾病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正如上面现代心血管病学之父所述,心血管病学领域现已在分子治疗时代的起点上。我们对心脏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进一步了解成为对患者新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在过去数年中,对遗传采用基因标测技术,发现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包括长QT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马方综合征、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遗传性血栓、先天性及遗传性高血压(Liddle综合征)等。人类基因组项目与人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相结合,正寻求着药物新的作用靶点。我们从心脏肥厚到心力衰竭转化的分子机制中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有助于我们对这种常见获得性建立新的治疗策略。第二代溶栓剂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而代溶栓剂在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中已发
《自噬:生物学与疾病·基础卷》是部系统介绍自噬生物学基础和疾病关系的专著。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自噬研究飞速发展的现状,第2版的内容和作者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将其分为基础卷和临床卷。本卷系基础卷,着重介绍自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自噬的分类与各型自噬的特点,自噬囊泡的生成、转运和降解,自噬调节的信号通路,自噬的生物学作用和功能,自噬研究的工具和方法等,各章节内容力求系统地反映自噬研究的进展。《自噬:生物学与疾病·基础卷》的作者均为外活跃在自噬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而扎实的自噬理论知识和研究经验。
为了贯彻《条例》的精神,适应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生物安全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我国防病治病和卫生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于2005年组织编写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材(版)。 第2版的编写仍以《条例》为指导,在保留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对卫生部近期公布的有关管理文件的讲解,以及危害评估的范例等内容。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真菌的基础知识,包括真菌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机制等,并详细介绍了实验基础及技巧,全面详尽介绍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 ,包括病原、病理、临床、组织病理、免疫、诊断及治疗等;介绍了一些特定宿主如、器官移植等病人真菌感染的特点。合理应用抗真菌约物等。全书图文并茂,通过形象加深思维与理解。 每一章节,除一般叙述外,多包含带有综述性内容,力争纳入20世纪末期的、外重要文献,使读者能较全面了解每一领域当前及未来的发展动向。 本书主要为临床医生编写,无疑对内、外、妇、儿、传染,以及皮肤、五官等各科医生均可起参考作用,对检验人员亦是一本与等量齐观床沟通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是目前国外的教材Instant Notes in Animal Biology的翻译版本,由英国大学的具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编写,北京大学动物生理学专业教授蔡益鹏先生主持翻译。全书分4个部分,包含了传统的动物分类、形态(解剖、组织学),以及进化、个体发育生物学、动物生理学、比较生理学和行为生态学的主要知识。以简洁的形式提供核心的动物生物学知识,既全面、重点地概括了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又突出介绍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本书编写与大多数教科书不同,它风格独特、取材新颖;文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插图简练;便于记忆;每个部分列出要点和阅读书目,重点和主线明确。本书为生物学及有关生命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设计,对初学者和高年级学生都非常有用,是指导学生快速掌握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材;同时因为本书的简明扼要和提纲挈领,所以对
《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编写《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作者都是工作在线的学者,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不少失败教训。有鉴于此,《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在相关操作步骤上列出了“经验点滴”,以[注意]表示,同时在节尾或单种技术的后面列出了“技术应用要点”,供读者参考,企望使读者少走弯路。 《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编写先后得到中山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单位多方面的支持,《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徐杰教授、《热带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徐劲副教授、杨萍副主任,以及刘晓红编辑、孙晓颖编辑等提供了大力帮助,《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技术》的秘书袁竹青博士和黄艳博士更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一些曾经参加编写,后因出国、调离或章节的删除而没列出姓名的专家,我们是抱着感激和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的内容以强化基础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包括基础生物化学的特色内容,涵盖考研大纲的知识点。《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共设六种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对《基础生物化学》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讲解,并给出了题目的参考答案。《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力求核心内容全面、系统,并注意加入新的研究进展,基本概念和原理则力求精准、严谨。《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专科生、本科生、考研学生和教师教学参考使用。
为了贯彻《条例》的精神,适应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生物安全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我国防病治病和卫生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于2005年组织编写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材(版)。第2版的编写仍以《条例》为指导,在保留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对卫生部近期公布的有关管理文件的讲解,以及危害评估的范例等内容。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参考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相关资料,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了实用性。本书主要用作各级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也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