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生于1705年,卒于1758年,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黄元御医学全书(增补版)(精)》收录了黄氏存世医书十一种,即《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共101卷。 黄元御对《素》《灵》《难经》《伤寒》《金匮》诸书,进行了重新编次、厘定,对原书文字逐段诠释,阐发其经旨微义,确有独到之处。 黄氏于临床,精通五运,明彻脏腑,娴熟脉法,组方遣药,配伍精当,验之于证,疗效颇高,曾荣受乾隆帝亲题之“妙悟岐黄”匾额。 这次增补本又加入黄元御另外两本书,他们是《道德悬解》《周易悬象》,此十三种著作均见载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妙佑医疗国际家庭医学丛书”《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将为您提供近期新、最全面、最权威、有效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知识与方法。本书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诊治方法的介绍,以及饮食、保健、运动、药物、疼痛控制方面的细节化指导。您将从本书了解到如何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将从中认识到保持良好体态、健康状态、平衡及协调的重要性。另外,本书还为您提供了骨质疏松症近期新药物研发进展,并为您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治疗效果提供指导建议。
《伤寒论》有二本。一为宋本,系宋治平中高保衡等校定;一为金成无己注解本。而《金匮》《玉函经》亦是《伤寒论》之别本,同体而异名者,盖从唐以前传之,大抵与《千金翼》所援同。《外台》柴胡加芒硝汤方后引《玉函经》,方与今本符。《脉经》《外台秘要》所引互有少异同,方有执以降诸家注本尽原成本按:成本今收《医统正脉》中。而又有汪济川、王执中、张遂辰等校本,余家所藏,独为元版,盖系聊摄之旧本。而又有小小异同者。盖各家以意所改,非敢有别本而订之。方氏所谓蜀本,程氏所谓古本,未知何代所刊,特可疑耳。今行宋版,明·赵开美所翻雕,虽非原本,文本端正,不失治平之旧格。成氏注本又有少异,唯《明理论》所载,或有与宋本文同者。又按:李时珍《本草纲目》人参柴胡,惟张仲景《伤寒论》,作人茈胡,今世未见此本。唯
筋膜学(fasciology)是源于中国的原创性科学理论体系,主要以筋膜与寿命为轴线诠释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由全身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软性筋膜支架,是功能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土壤”,提出了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BR》 筋膜学已成为提示中医主要核心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科学中医”。筋膜学打破了中医与西医的界限,既为传统的中医经验医学等提供了现代科学理论支持,也为现代医学生物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筋膜学集合中国古代智慧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架起了中、西医研究互通的桥梁,使中国传统医学获得了贴切的现代科学诠释。独特的筋膜疗法可以快速提升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和脏器功能,对各类常见现代病、疑难杂症、甚至肿瘤的防治等均有独特的功效。
本书是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顾问张亚林教授、副主任委员曹玉萍教授指导下,由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江汉大学、三峡大学及社会心理机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作为中医心理师岗位能力认证培训的基础性教材。全书约50 万字,集中医与传统文化心理治疗之大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心理基础技术,以及传统文化心理治疗技术三大部分。将中医心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作为基础,借鉴现代心理治疗的形式,将每一种传统心理治疗方法从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心理治疗内容涵盖道家、心学,以及中国气功、书法、汉字、音乐等心理治疗方法,是一本难得的中医心理治疗大全。
本书在保持原版特色的基础上,并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的《中医基础理论》,主要作如下修改:一是对知识点的内容作了修改补充,使其内容更全面,说理更清楚,证据更充分,层次更分明。二是对《内经》等古典论著的原文部分,立原文解读标题,选用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针对性强的、精练的原文,以说明该知识点(观点)的出处,或作简要解释。此既能保持中医基础理论的传统特色,也能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三是根据修改后的内容,对图表部分进行相应修改。本书由周学胜编著。
本书以压力和共振理论来类比血液在人体中的运作,从中医的角度对人体的气与经络做出科学的解释,从不侧面论证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合理性和现代医学的某些欠缺。不仅为长久以来破绽百出的西方循环理论找到一个新出口,也为中医建立了一套现代化语言。 王教授的理论与中医的精神极为契合,并能够数量化于公式化,是先前倡导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者所未达到的。这种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吸收了先进西方科技手段的创新理论,让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读者也能理解中医,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之于人体的意义,很有可能将对21世纪的生命科学(如病理、胚胎……)各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上海所处的江南地区,四季分明,历来有冬令进补服食膏方的养生保健习俗。这种习俗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相应”哲学思想和中医学“冬主收藏”的摄生观念。膏方,是一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蒸发浓缩,加名贵细料、胶类、糖等收膏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具有处方周全、个体调治、用药道地、制作考究、易于保存等特点。上海冬令膏方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强调顺时顺势调养身体,表达了先民对人与自然宇宙相沟通的独特时令节气观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本书共分9章,从膏方的基本概念、文化属性、发展历史、理论形成、实践成果等诸多方面,将历代上海中医名家特别是近现代医家对膏方的思考与实践探索贯穿起来,结合大量图片,着重突出了上海冬令膏方的地域特征、人文特色、社会影响,
中国最神秘的文化莫过于《周易》和中医,一个代表中国宇宙哲学体系,一个代表中国人体科学体系,两者都以中华文化的主干天人合一观为主导思想,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智慧,这种智慧开启了历代中医学家的创新。《周易》是推动中医学发展的动力,医易理论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壮大。如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就是医易结合的宝典。的金元医家都是“善为《易》者”,都是医易结合的典范,李东恒更是其代表人物,在医易理论指导下创建了脾胃学派。明清医学的创新,也没有离开医易理论的指导,“皆以《易》论”,张景岳《医易义》一文影响深远,吴鞠通在医易理论指导下写出了不朽名著《温病条辨》,唐宗海总结前贤医易理论写出了《医易通说》一书。特别是历代医学用医易理论对命门学说水、火、土的阐述,百家争鸣,异彩缤纷,大大丰富了命门理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