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以简单的英文交流而写成的书。这是一场古代传统中医理念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对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医的精华要义,并力求释繁就简。现代的中医临证过于关注不和谐的病象模式,并专注于努力纠正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然而,传统中医并不只是汲汲于“局部”的不和谐,他们更关注整体,因为“局部”揭示着“整体”,他们直观地把握“整体”。只有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才能够运用传统中医的基本原则来实践,而不至于在学习繁复又看似矛盾的后世各家学说时陷入迷惑。这样才能根据病患的体质、神质和邪正斗争反应情况,以药物的气味升降为基础,来配伍合适有效的方剂,而非根据课本上笼统的方剂功用来机械用药。对于有所领悟的医者而言,一切都只是开始。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系《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之一。对中医经典《温病条辨》做了全面的评注。书中针对每条原文采用 提要 、 注解 、 评注 形式,对某些重要方证条文,结合临床,后附笔者及吴鞠通等古代医家所治医案,并加按语剖析之。本书结合笔者学医四十年来的临证体会及学习之悟,对《温病条辨》条文内容的理论意义、方药使用及临床所治病症进行分析和阐发,详略结合,较全面的揭示了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启迪思维之用。广泛适用于中医学生、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生,或中医爱好者。
本书开篇绪论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及其与心理学理论构建的关系,之后分上、中、下三篇,即上篇基础理论、中篇临床应用、下篇科学研究。上篇是移空疗法创立的学术基础,重点在于提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层次人格理论以及具象思维、无象思维理论,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独特视野、视角和深邃内涵,阐明了移空疗法之所以不同于许多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根源。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对现代心理学人格理论和思维理论的拓展与补充。中篇介绍移空疗法中已经应用于临床的移空技术和空技术,是对临床实操技术的系统化说明。下篇是科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理论阐释与实验研究的相关成果。本书是第一部对于移空疗法进行完整的、系统化论述的专业著作。适
中医藏象经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脏、六经、十一脉、十二经脉等几个阶段。本书探赜历史事件,梳理人文脉络,揭示了许多隐藏千年的重要信息:四脏阴阳、六气感人、王者应天、脉气生长、动脉归经、快然为俞、穴在阳经、五输逆行、腧与脉互不隶属、五行胜克禁忌、四街乃侧支循环、营卫气行十一脉、十二经别的防御作用、十四经脉和二十八脉循环等,使人耳目一新。不仅如此,本书还揭示了古代解剖学将人作为 万物的尺度 ,中医的阴阳学说源自董仲舒的天道,西汉改正朔、易服色对藏象生理的影响,针刺守神与汉代巫术的关系以及十二经水的人文景观等,本书独辟蹊径,脱弃凡近,考释精详,议论警策,可资学人精进之助。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共有脊柱的相关知识、脊诊诊法与整脊技术、脊椎和骨盆疾病整脊术诊治、脊柱相关疾病整脊术诊治等4篇,涵盖整脊术在治疗颈椎病、胸源性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前列腺炎、便秘、腹泻、痛经、头痛、牙痛、弱视等疾病的有效应用。全书以中医学理论为主,西医学理论为辅,从诊断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脊柱望诊法、脊柱触诊法、脊柱影像学诊断法等,从治疗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几种传统实用的推拿正骨手法及特色 三小整脊技术 ,特别介绍了作者在业内首创的 零角度 垂直暗调法。
本书是2007年初版、2012年再版的简体横排《皇汉医学》的修订版。 《皇汉医学》是日本人汤本求真原著,成书于1927年,内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 原著者在序中说他本来是一个西医,后来转而学习中医,所以全书很多是作者结合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故此书可作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参考,中医参阅此书,亦可得到一定的提高。 全书基本上是以我国医圣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主,总论加以综合性的注释,如将两书的中心思想阴阳、虚实、表里予以分析,再分述中医治疗法则,又述及中医诊断学如脉学、腹诊等,使读者对中医理论系统先有一个概念。别论再以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而更广泛地搜罗我国及日本对中医学说和治验病例为旁证,必要时作者还加
古中医天文学著作,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第一版深受古中医爱好者欢迎,故修订书中的错误出第二版,精装。本书是一本古中医天文学著作,是中医界提出“古中医”内涵的中医书,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从天干地支、五运六气角度解释《伤寒杂病论》,是国学界一本厘清子学根髓的国学书。本书从国学、子学、中医的根子上,即阴阳五行的起源及其天文机制、历法本质、历史演变考证论述。无极状态是《易经》之中最根本的天象,一切皆是从无极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万物,也是三生万物的过程。故天下万品皆是无极演变而来,最终又归于无极。镜者,映像万物而不染,镜中万物皆虚幻,此万象万物皆由无极而生化,一切世间之物皆是无极之镜中的影像而已,镜像最能反映品物真实,巨细无漏,故
在草医节期间,宏姐翻开她的手机相册说: 我这里有三千多张照片,都是吃药前后的对比图,基本就像换了一个人,脸色变好看,眼睛变有神,精神状态变好等等,这都是中医治疗的实相。 宏姐也自己开方给自己吃,她说: 行中医首先要自治,自己身上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帮人看病! 所以,中医人行医要关注病人前后的变化,比如舌苔、脸部、声音、症状、脉象、心情等,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辨别出治疗是否有效果,哪些有变化哪些没变化,最后再做调整,让病人的身心越来越好。
宋柏杉讲金匮要略课程的精华版。宋老师曾在北京中医药协会举办的经方论坛中担任特邀嘉宾做专题讲座,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河北省优秀青年中医骨干人才”称号。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精诚中医学会会长。倡导中医复古,为了推进中医事业传承做了大量工作。采用纯中医辨证思维,临床用药精简,疗效显著,治愈诸多肿瘤、血液病等疑难杂症,其纯中医辨证思维及用药思路为中医业界所推崇。
陈修园(1753-1823年),原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入。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学。本书收录他现存世的16部医学著作,包括《灵素节要浅注》10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 《金匮方歌括》6卷、 《伤寒论浅注》6卷、 《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 《女科要旨》4卷、 《神农本革经读》4卷、 《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新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6卷、 《十药神书》1卷。陈修园的著作大多流传甚广,主要由于其文字质朴洗炼,畅达优美,且多以歌诀形式,其内容深入浅出,切于实用,非常适合初学者作为人门参考书。因此陈修园的著作对于医学之普及有着深远影响。
本书将传统的阿是穴与现代解剖学、疼痛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联系,为阿是穴的应用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本书分为七章:章肌筋膜触发点;第二章附着点病变点;第三章腱围结构病变点;第四章关节囊病变点;第五章高张力点;第六章周围神经卡压点;第七章神经触激点。每一章每一节即是一个阿是穴,每个阿是穴从病变的解剖部位、体表定位、治疗方法及临床报道等方面介绍。本书包含了众多治疗方法,如针刀、穴位注射、针灸、拔罐、推拿、齐刺、扬刺、围刺、铍针、浮针等,便于广大医疗工作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用的疗法,从而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的目的。本书概念准确,强调知识点,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食物本草》22卷本题为元代李杲编辑、明人李时珍参订,但实为姚可成编辑增补的一部我国大型本草食疗专著。该书汇集了明以前丰富的食疗文献,可为今后开展医学保健事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全书22卷,分16部58类,载物品1704条(包括水部)。附录《救荒野谱》王西楼60种,姚可成补遗60种,计120种。卷1~4为水部,基本包括全国的名水名泉,颇有特色。卷5~21为谷部、菜部、果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味部、草部、木部、火部、金部、玉石部、土部。卷22,摄生诸要:记载经典文献对五味所补、所伤、所走、所忌、所宜;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对五脏补益及诸食物毒性、禁忌等原则。该书集合了宋、金、元、明以来的食疗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列食用性的物种、编写体例乃至具体物种内容,在该书中得以直接的反映,可以
在草医节期间,宏姐翻开她的手机相册说: 我这里有三千多张照片,都是吃药前后的对比图,基本就像换了一个人,脸色变好看,眼睛变有神,精神状态变好等等,这都是中医治疗的实相。 宏姐也自己开方给自己吃,她说: 行中医首先要自治,自己身上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帮人看病! 所以,中医人行医要关注病人前后的变化,比如舌苔、脸部、声音、症状、脉象、心情等,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辨别出治疗是否有效果,哪些有变化哪些没变化,最后再做调整,让病人的身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