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医疗社会史研究视角,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数据统计法等开展研究。在全面梳理并翻译《海关医报》(由驻华海关医员编写,1871-1910年)所载广东海关(粤海关、潮海关、琼海关、北海关、江门关、拱北关)医事报告的基础上,研究近代广东口岸地区的疾病流行、医疗民俗,考察中、西医学体系相遇之际,西方医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医疗观念之间的差异、碰撞与共处,分析海关医员在 西医东渐 中扮演的角色,探讨近代海关设立与海关检疫制度实施对广东卫生现代化的影响,展现近代广东口岸地区的医疗社会图景。本书结论认为,近代广东得西医 风气之先 ,中、西医在口岸地区交汇、碰撞;近代广东口岸不仅是西方医学来华 前站 ,也是疾病洲际传播的重要关口;海关医员是传教士之外又一支
本书是笔者在乡村从医多年的临床实践随笔记摘,共分三篇。篇是单方、验方,主要介绍对内、外、妇、幼、五官、皮肤、中毒等常见病的防治;第二篇是对奇、怪病的临床治验摘选医案,并附摘有古、今名老学者、专家的论治、方药;第三篇是以杂谈摘记的方式对疑难杂症、老年病及血管病、乳腺增生、乳腺癌,进行了专病防治和系统的详细论治,并附摘了经典论治和全国名老专家、各地医院治疗方案。
本书立足于骨科,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和治疗学理论,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针对中医、中西医及骨伤方向、康复及针推专业、研究生、专科医生、基地规培医生等所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编写相关内容。将现代中医骨科康复学的理念及内涵,包括骨科运动疗法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系统功能检查与评定的基础、康复工程以及在具体疗法中体现的原理等基础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编写。
本书从地理的构成为世界哲学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环境的观点出发。将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看成是同一个世界哲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世界哲学史的内在发展逻辑推演了哲学的34个先天位置,亦即34个同时代人们所共享的思维倾向。并以对34个先天位置前后相续的发展过程与每个位置的内在发展步骤的推演为基础,来分析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有国家的地容地貌特点在世界地理中的哲学意义,为探寻世界各国的地貌成因及矿产成因,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精)》是汤钊猷院士继“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 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创中国新医学”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
血栓范围较广,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心脑血管血栓病,目前是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位,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提高血栓的防治水平,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与普遍关注。 全书共分十章,除章概论外,其余各章主要介绍了各种血栓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思路与方法、康复、预后及预防等。全书病名均采用西医命名,中西医诊断,体现了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中医药防治优势,融合西医治疗方法,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是一门新的临床学科,是综合运用中西医学术理论与方法,通过渗透、整合、交融产生新的理论与方法,以研究人体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微循环系统因血栓形成所致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疾病预防的医学分支学科。《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主要介绍了各
《焦虑障碍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由唐启盛主编,本书共九章,从焦虑障碍的概述、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和特殊辅助检查、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预防与护理、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等方面对焦虑障碍的基础与临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适合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学习参考。
本书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融合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有关妇科学、女性保健养生养颜术的实践和研究的成就,并符合卫生部关于新世纪教材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要求,还注重全书的整体优化及编写的标准化、规范化。 全书分五篇二十六章。篇为现代西医妇科学基础,包括女性医学生物学基础和女性的社会学基础;第二篇为西医妇科临床医学,包括女性常见疾病及性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篇为中医女性学基础理论;第四篇为中医女性临床医学,分述中医妇科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则与治法;第五篇为现代中西医养颜理论与方法。 本书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均极强。编著均为在职专家、教授,编写中注重现代中西医医学实用水平及发展。
本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叙述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对肿瘤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研究进展概况;《各论》介绍了31种癌症的诊断与治疗,其内容由[诊断要点]、[分期标准]、[治疗]、[预防与护理]四部分组成,个别章节还设有[鉴别诊断]等,重点是[治疗]部分。 本书《总论》与《各论》各成体例。《总论》以综述形式为主;《各论》每章的叙述形成大体一致,但由于内容多寡不一,或在大项目内包含有小项目,故个别章节的体例自成一格,总以说明问题为愿。 本书《各论》每章的治疗部分,分别介绍了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重症与并发症的治疗。 西医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新方法等。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兼述应用及良方荟萃。中西医结合治疗介绍其方法,不作具
本书是一本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中医治疗专著,全书共6章。章类风湿性关节炎概述,阐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及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实验室检查及X线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治疗方法;第2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理论探源,简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古今中医认识;第3章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集萃,主要为现代名老中医经验、中医特色疗法;第4章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疗法,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功能障碍评定、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理理康复、饮食疗法、气功疗法、物理疗法、护理和预防;第5章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实验精华;第6章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方药。 全书近50万字,是一本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专著,主要供中西医临床医生参考。
《肺癌(中西医综合治疗)》详细介绍了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放化疗副反应的防治,各期护理工作,康复治疗的方法等。《肺癌:中西医综合治疗》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中西医融合观》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由于人类放纵欲望而引发许多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改造了人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作者提出节制欲望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乃至规范人类行为、改造人类自己。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西医结合诊疗肝胆病的临床专著。全书分上下2篇及附篇。上篇为疾病篇,分病因病理、临床诊断、防治方法、诊疗经验4个部分,介绍了60多种常见肝胆病的中西医诊疗概况;下篇为进展篇,共分19个专题,从诊断和治疗两大领域汇萃了肝胆病的研究进展;附篇为药物篇,分抗病毒、免疫调节、降酶退黄、抗肿瘤、预防、对症治疗和中药制剂7个方面,收集了肝胆病的常用药物及用药要点。 本书可供广大中西医临床医生,尤其是肝胆病专科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科研、教学人员以及医学生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总论篇和各论篇两部分。总论篇主要介绍疡科发展简史、疡科疾病的命名、疡科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疡科常用药物、诊疗技术、麻醉以及疡科现代研究进展等。各论篇介绍疡科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外科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损伤、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等,共70余种疾病;介绍每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等内容,能够反映疡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及当代疡科基础及临床研究水平,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还编写了方剂索引附于书后。
本书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融合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有关妇科学、女性保健养生养颜术的实践和研究的成就,并符合卫生部关于新世纪教材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要求,还注重全书的整体优化及编写的标准化、规范化。 全书分五篇二十六章。篇为现代西医妇科学基础,包括女性医学生物学基础和女性的社会学基础;第二篇为西医妇科临床医学,包括女性常见疾病及性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篇为中医女性学基础理论;第四篇为中医女性临床医学,分述中医妇科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则与治法;第五篇为现代中西医养颜理论与方法。 本书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均极强。编著均为在职专家、教授,编写中注重现代中西医医学实用水平及发展。
自1958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书篇回顾了中西医结合提出的历史背景,探寻中西医结合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篇主要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角度阐述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并基于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西医结合项目,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方向。第三篇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争议,并基于争议点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专家等多个层次作问卷调查和分析,以预测中西医结合未来的走势。第四篇主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提出中医的科学发展前景,并大胆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促进中西医相互融合。
《中西医融合观》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由于人类放纵欲望而引发许多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改造了人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作者提出节制欲望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乃至规范人类行为、改造人类自己。
《中西医治疗疑难杂症兼验方精选》是作者侯德永在50年的临床实践所诊治的疑难杂症患者中,挑选了最常见的典型病例,对其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经验教训、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短,提高了疗效。使这些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缩短了疗程,为患者节约了资金。同时作者通过临床验证,精选了100个验方,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供患者选用。该书适合每个家庭及农村、社区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生参考阅读,对临床有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