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常用各功效类别的中成药为纲目,描述各个中成药的药味组成、功能主治和使用要点,并列出常见不合理处方的不合理类型、处方分析和药师建议,为临床合理选用和处方点评提供资料。例如,藿香正气水在哪种处方诊断下属于药证不符,复方鲜竹沥液与三拗片是否可以联用,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开具安脑片的安全风险有哪些,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的足量联用是不是重复用药,宝咳宁颗粒与小儿肺咳颗粒的合理选择等,都在本书中有详细的展示和说明。同时,药师建议的内容,也为怎样改变不合理处方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本书所列举的不合理处方,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市社区处方点评工作组近5年的工作总结,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实际指导临床。本书得到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2-2081,《基于数学建模的中成药联合用药合理性评
本书是 部系统总结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结节的专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肺结节研究新进展,阐述了肺结节的定义、分类、检查方法、影像学诊断要点、评估与处理原则、预防与预后等。中篇为肺积(肺结节)的中医辨证论治,重点论述了在 肺结节中医诊治理论体系及全周期管理方案,入选2023中国经济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创建了董氏温阳化结与董氏金甲散结方剂的治疗原则,辅用调理体质与情志疗法,使肺结节的缩小、消退率达到了28.6%。突出论述了中医对肺结节的认识,如:中医病名命名、创立体质与情志学说、病因与病机、辨证论治、特色防治、养生康复与调护、常用中药方剂与中成药、介绍了循证医学在肺结节中的应用、展望了中医药防治肺结节的前景。下篇为首都名中医董瑞对肺结节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和百问答,指出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结节是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青光眼的基本知识、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青光眼相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青光眼的检查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概要、预防与调护等。各论从中医与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专方专药、难点与对策、经验与体会、预防和调摄、预后和转归、疗效评定标准、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研究进展、古籍精选、评述等方面介绍各种类型青光眼的诊疗,并介绍了青光眼的相关诊疗标准(共识)和临床指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展。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与青光眼相关的中医文献摘录等。 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
本书是笔者参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深入探讨祖国医学“子嗣门”之宝库,集中西医生殖医学理论之大成,并结合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编写而成。本书以男女不育逻辑分类为纲,中西医理论相结合,辨病辨证相结合,并体现了笔者诊断和治疗男、女不育症的标准化、程序化思路。全书分三编,编为男性不育;第二编为女性不育;第三编为辅助生殖技术。 本书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将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殖免疫学、心理治疗学等深奥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读者,易读易懂。介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既新颖又实用。并将古籍理论,以通俗的语言表达,使读者既晓之理,又懂其法。这是一部理论新、实用性强、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专著,可供男科医生、妇科医生和从事生殖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提供广大患者学习,增长生殖健康知识。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病的专书,内容包括中西医淋巴结结核研究发展简史、免疫系统发生学、淋巴系统解剖学、淋巴结生理病理学、淋巴结结核的中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诊断、治疗,并分别阐述了不同部位的淋巴结结核病,包括颈部、腋窝部、腹股沟部、纵隔、腹腔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特殊人群淋巴结结核、结核性溃疡及窦道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术后并发症诊治及预后、康复护理等。在治疗方面,尤其注重中医外治法及外科手术学。 本书的编写综合了文献,总结了历代医家对于淋巴结结核诊疗经验的详细阐述,衷中参西,图文并茂,并选取名医验案,极大丰富了肺外结核、中医疮疡病、肿瘤病学研究的内容。
本书总结了业内近十年来肾脏病学,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专著。本书主要阐述肾脏病学的基础知识,并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的近期新进展和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治疗及研究。本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理化检查、病因诊断与病情评估、内科治疗、中医认识及治疗、血液透析疗法、血液净化其他技术、腹膜透析疗法、肾移植的内科问题等。本书对肾脏病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了解相关知识,配合医生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本书为探讨中西比较医药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专著。通过对中西医学学派的研究与比较,试从中西文化渊源和现代科学哲学的角度人手,探索医学方法论与剖析两种医药学体系之异同;并通过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史实的验证和考据,论证宏观生命科学与微观生命科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辩证发展规律。全书共十章,分别对中西比较医药学基本内容、医学比较、药学比较、文化比较、饮食疗法及其他摄生法比较等进行了阐述,为中西比较医药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素材,以飨中西学界。本书适用对象为医学院校医学生、药学生及从事医药行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者。
本书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影响医疗卫生和中医行业的重要政策方针调整、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医政策形成与调整、医学教育与中医教育、中药材生产供应和研究整理、中医药参与防疫、疾病社会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一手史料,力求还原历史场景,厘清历史脉络,解决理论研究上悬而未决及尚未触及的问题,消除当代医学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目前许多问题的长期误读,对于更真切地理解新中国医学史尤其是中医药行业演进与事业发展的历史,并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政策依据,为中医高等教育、中国传统医学当代史研究提供事实确凿、逻辑清晰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积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之临床丰富经验,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血液病中医治疗简史及其基础知识,并分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血液病与其他科疾病的关系几方面,系统介绍了各种具体疾病的源流、病因与病机、临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转归与预后、调养与护理、治疗验案、中西医研究进展,特别是对每一种具体疾病都结合典型病例详尽介绍诊治经过,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验案评说,为读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读者对象:各级血液病科医师、研究生,中西医血液病诊治研究人员,以及血液病中药研究开发人员等。
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赤脚医生手册》,为解决数亿农村百姓的医疗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50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为此,特别策划编写本书,其内容涵盖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急症的中西医诊疗、康复、防护和慢病管理、健康宣教等,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切合乡村医生的需求,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使针灸、推拿等中医独特技术和防治疾病的知识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从而提升中医药为乡村医生、为基层服务的能力。
中西医融合观是世界观,是中西医、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方法论。融合观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建立了一个顶层设计。本书主要讲的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包含证态体系与象态体系,是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主要内容为三个层次:临床诊断治疗层次:病理状态与证的融合,证态体系;医学基础理论层次:器官系统与藏象经络的融合,象态体系;哲学层次即本体论与认识论层次;太极-系统观:阴阳五行、系统论、唯物辩证法的融合,即本体论的融合;取象比类、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融合,即认识论的融合。按照这三个层次,依次进行,就是中西医融合的途径。本书可作为中西医理论研究者的参考书。
张风霞、孙西庆、邱振刚主编的这本《神经内科(中医临床实习手册)》为《中医临床实习手册》丛书之一。依据神经内科疾病分类特点,列10个章节,从西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西医治疗方案和中医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逐一论述,便于读者诊治参考。另附有该系统疾病常用方剂组成和常用辅助检查及正常值,方便读者查阅。《神经内科(中医临床实习手册)》内容规范、简明扼要、实用快捷,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医院相关科室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考。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预防、合并症等各个方面。全书编写以“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为原则,略于基础理论,详于诊疗方案,紧密结合临床。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突出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作为各级医院临床医师以及医学院校实习生的临床参考书,也是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防治的实用参考读物。
本书是我国部静脉血栓专病研究学术专著。它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血栓的新进展、新经验,提出了新的观点,是开拓性研究和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特别是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已成为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本书可供临床外科医师和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研究工作者参考。
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危害大,可引起很多并发症,特别是神经、血管并发症,可以使人致残,甚至可以使人致死。如何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减轻、延缓病情以至达到理想控制的要求,则是古今中外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的奋斗目标。尽管近代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现在仍有若干基础理论的奥秘尚待揭示,其临床疗效也有待不断提高。涓涓细流,可以汇集成江海。我们本着继承历史成就,汲收近代研究进展,融汇我们的心得体会的原则,编写了本书,旨在对糖尿病的研究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属于眼科学一个分支,它涉及眼科学和神经科学。视神经疾病是神经眼科学中的一类重要疾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整个神经眼科所占比重比较,是神经眼科领域中一类最常见的可致盲性眼病。本书由北京中医药东方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专家编写,共三篇21章。全书本着不图广杂,但求精深的原则,从中西医角度对神经眼科领域内最常见的10余种视神经疾病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重点介绍了视神经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思路,以及该领域相关信息和当前研究主流。是一本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眼科视神经疾病专著,主要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医生参考。
本书为探讨中西比较医药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专著。通过对中西医学学派的研究与比较,试从中西文化渊源和现代科学哲学的角度人手,探索医学方法论与剖析两种医药学体系之异同;并通过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史实的验证和考据,论证宏观生命科学与微观生命科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辩证发展规律。全书共十章,分别对中西比较医药学基本内容、医学比较、药学比较、文化比较、饮食疗法及其他摄生法比较等进行了阐述,为中西比较医药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素材,以飨中西学界。本书适用对象为医学院校医学生、药学生及从事医药行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