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侯国文老师根据《黄帝内经》中《灵枢》“官针”中提出的“九刺”“十二刺”等内容,在新型浮针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的多功能套针疗法治疗痛证的疗法。主要以图片形式展现套针疗法的具体操作要点,针对各种疾病引起的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问题,如何进行套针治疗。图片精致清晰,内容准确,且附有相应治疗的典型案例,可供学习者参考。
诺娜·弗兰格林著杨露晨译的《五行针灸随想录/中医临床家书系/中医师承学堂》为“五行针灸”传承人诺娜老师的博客文集。 诺娜的博客体现了她高超的治疗技艺和对五行的深刻理解。她在书中描写的人性,均来源于她的谦卑和热忱,以及与他人护持一行共情所得之感悟。诺娜从不宣称自己“一贯正确”。相反,她分享着自己的不确定和错误以及从中所得之教训,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德。这是她迄今为止优选的书,每位读者都可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本书是一部临床使用性较强的现代针灸单穴疗法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王氏平衡针疗法的作用机制,中篇是穴位部分,介绍了作者常用的特效穴位的名称、定位及取穴原则等,下篇是临床部分,重点介绍了平衡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
《济世碎金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又名《新锲王氏家传济世碎金方》,系明.王文谟撰。全书共4卷,载方千余首。前三卷名为《新锲王氏家传济世碎金方》,记载了王氏家传秘方与临床经验;第四卷名为《秘传神仙巧术各色奇方》,为走方医所用方术和方剂。本书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方书。书中所载内容不仅为中医临床提供了前所未见的经验良方.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走方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值得学术界予以关注。本次整理以200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积善堂刊本为底本。
《医学心悟》,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 ,针道源流,次载《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卷6、7为五脏六腑、十四经穴之主治、经穴歌、考证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卷8载《神应经》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卷10附陈氏(佚名)《小
《毫火针疗法技术操作安全指南》是《中医特色疗法操作安全指南丛书》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毫火针的起源与发展、理论基础、针具选择及操作规范等。各论按病症分类,从临床表现、治则、处方、操作、方义等方面论述。全书所论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肌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如偏头痛、神经衰弱等)及泌尿系统、骨科、妇产科、男科、五官科疾病等。分别详细介绍了每一病症的处方、操作及方义。本书可供临床专业医学生参阅,也可供广大中医、针灸爱好者阅读。
本书为五行针灸当代传承人诺娜老师八十岁所著“五行师承全记录”,也是诺娜老师对自己迄今为止的五行针灸师生涯所做的评估。 本书回顾和记录了诺娜老师对五行学说与五行针灸已逾35年的学习、临床、教学之心路历程与点滴感悟。五行针灸的精神与诺娜完美契合。诺娜透过五行之窗,用充满真诚、喜悦、激情、谦卑和幽默诙谐的笔触记录着她的针灸生涯。这是一本用才智、爱心和灵魂编写的书,书中不仅展现了她的高超技艺,更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向那里的道路。
本书介绍了一种新的耳疗法——八卦耳疗。该疗法由湖南李慧中医师创立,是将《易经》中的八卦归类、意象思维创新性地运用在耳诊和耳疗中,以后天八卦图、洛书以及先天八卦数为临床核心指导思想,主要运用“象思维”来
......
该书为魏稼教授1964年、1972年为江西中医学院本科,西中班等学生讲授《针灸学》的手写讲稿,现经整理成书,目的为还原讲稿,表面看起来似教科书(教材),但又有别于它。讲稿对纵横交错的经络循行,星罗棋布的腧穴分布,流派纷呈的针刺艾灸,复杂广泛的临诊病症〈证),融理、法、方(穴)、术于一体,与天时、地理、人文息息相关的治疗举措全部囊括。而且,还有除针灸的主体毫针(体针)外,又不可忽视的耳针、水针、埋线、割治等微针系统内容。这些对当今临床教学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书以讲稿内容为主体,同时加上了魏老担任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主委,江西省针灸学会会长期间开展工作概况实录,主要为学术交流、编写教材,专著等,还有同 外专家学者,广大同仁之相聚学习工作之情景回忆,图文并茂,既利于学习回味,又可见书(
1本书是孙学全从诗针灸临床50多年的经验总结。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临证经验,分传染病、急症、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记录了比较完整、疗效较好的246种病证和268例医案。每种病证均大体分为临床表现、治疗和按语三部分。下篇为临证感悟,根据作者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五十余年,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针灸学领域的一些问题做了研究、探讨。
本书是一部临床使用性较强的现代针灸单穴疗法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王氏平衡针疗法的作用机制,中篇是穴位部分,介绍了作者常用的穴位的名称、定位及取穴原则等,下篇是临床部分,
这是一本介绍中医学经络穴位传统疗法的保健书,书中完整收录了人体数百个穴位,并按照十二经络、任督二脉和奇穴分类,条理清晰。编者引经据典,每个穴位都配有相应的术语标示,使得找穴既简便又准确,真正实现了“一
本书是张天文老中医临床50余年来针灸经验的总结。全书以独自论著为主,包含部分编写内容。 全书包括张天文老中医对经络理论的探讨,临床针灸的辨证思维,张老本人针灸操作的特点,特殊针灸方法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科疑难病的治疗经验与心得,临床50年来的典型验案等。 全书反映了张天文老中医的临床运用针灸的独特心得,既尊崇传统中医理论,又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一切以临床疗效为要点,值得同道借鉴与学习。
本书介绍了一种新的耳疗法——八卦耳疗。该疗法由湖南李慧中医师创立,是将《易经》中的八卦归类、意象思维创新性地运用在耳诊和耳疗中,以后天八卦图、洛书以及先天八卦数为临床核心指导思想,主要运用“象思维”来
本书章介绍了筋针的由来与命名的内涵。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经筋的生理特性、病因病理、病候特征、辨证分型、诊查方法、治疗法则等,提出了经筋与经脉是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的两大网络系统、经筋“体阴用阳”、经筋与卫气、经筋病候分类以及以筋为中心的五体辨痹思维模式等新观点,并对“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治则进行了剖析。第三章介绍了筋针特点、针具形制、作用机理、取穴方法、操作手法、筋针意外、辅助疗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以筋针治疗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报告验证筋针疗效。第四章是筋针临床应用部分,分头面、颈项、胸背、上肢、腰骶、下肢6部分介绍了47种筋病,每个筋病分概说、应用解剖、有关经筋理论、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筋针疗法、辅助疗法、按语、病案举例等部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