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以增强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动静功法系列和系统的真气运行法理论,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其次穷究“三圣道”理论、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将真气运行学说根植于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之中;*后,以数据翔实的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上下呼应,前后印证。
本书为李可从医几十年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 本,也是 一本亲自完成的个人经验专辑。本书载有李老自创方剂28首,其中以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等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急腹症 为称道,将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真实病例记录在案,总结出独到的救治经验。
本书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本书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李仲愚(1920—2003),四川省彭州市人,著名中医临床家、针灸学家。长期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临证深求古训,博采新知,施术时能取各家之长,因时、因地、因人、因症而活法用之。精于方术,善用针灸,常以中医传统的汤液、针灸、角、砭、导引、按摩、薄贴、膏沫、浴熨等方法治疗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疾病,尤擅长使用绝招杵针、气功等法,内外合治、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常见病及各种奇难杂证,疗效显著。多次进京给中央首长治病,多采用杵针、指针之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本书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系由李仲愚老首次系统研究整理秘传十四代的独特疗法-杵针疗法而成。该疗法因其不用药物、无损痛之苦、取穴精简、手法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而广受欢迎,曾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书中系统介绍了杵针疗法的源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探讨经方用药,即在经方理论指导下,探讨怎样临证用药,以实现有是证,用是药,以体现方药对应。通过分析161味药分别在方证中的作用,探明该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探讨每一药味与方证的关系及与六经的关系,以达到正确熟练运用该药。《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第一讲论述经方用药特点;第十讲概说六经用药;第二讲至第九讲论述经方常用药味,具体论述分以下四项为纲目:【药物基本知识】、【解析所在方证】、【解读药味特点】、【药物功用述要】。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阅。
《伤寒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开设的经典课程,也是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之必选。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李赛美 伤寒论 临床十讲》作者李赛美教授自2000年担任博士班《伤寒论》课程主讲已16个年头。由于伤寒团队教学任务重,加之病区医疗工作繁忙,往往采取分片主讲包干制,博士班课程自然由本人全力担纲。关于博士班30学时课程设计,原来多是专题讲座+探讨自学,后来《伤寒论》渐受博士生重视,选此课程人数越来越多。学缘背景各不相同,部分还未曾接触,或未系统学习过,听课时也遇到不少困难,为了在已学和未学者之间平衡,又不失《伤寒论》系统性、完整性,后改为以《伤寒论》温习为轴线,融个人临床经验和体会,进一步提炼其临床运用思路和技巧,并加上部分专题讲座,大受欢迎。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李赛美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成书于淳熙元年(1174年)。原名《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该书18卷,分为180门,收方1050余首。书中首论脉诊、习医步骤及致病三因,次以三因为据载列临床各科病证
跟师胡希恕五年多的陈雁黎主任医师,精心整理的胡希恕先生1963年~1965年为实习生讲课所写的《伤寒》《金匮》200余首类方辨析手稿,乃由胡希恕亲撰“方解”“附注”,独具匠心之言。
《养生四要》,明代医家万全著,养生学著作。全书五卷,分别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及养生总论。万全提倡以寡欲而守性,以慎动而保气,以法时而和阴阳,以却疾而慎医药,从而固本保枝,辟邪防毒,以此长养性命,故称养生四要。
黄仕沛、何莉娜编著的《梦回伤寒四大金刚》以“章回体小说”的生动方式,对被誉为“广东伤寒四大金刚”——易巨荪、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的伤寒学说与临床应用进行了精彩诠释,把读者带到“四大金刚”身边,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般地跟随“四大金刚”看病、研讨。 “广东伤寒四大金刚”的医案处处体现“方证对应”的原则,遣方用药丝丝入扣,效如桴鼓。当代经方家黄仕沛先生对“伤寒四大金刚”的医案进行注释,虽为黄仕沛本人的学术见解,但均以贴近伸景原意的“方证对应”为原则。尤其突出的特色是,《梦回伤寒四大金刚》借助“穿越体小说”进行了生动演绎:小说主人公、中医博士孟飞,从当代“穿越”到1893年的广州,从而开始了他在“四大金刚”身边的学徒生活, 终他成为了经方的信徒,明白经方是中医之光,决心把研究挖掘经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股骨头坏死的病因、诊断、保守治疗、术前基础知识、术后康复等内容,同时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图文并茂。
《用药心得十讲》是全国有名中医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心得体会。本书文搞曾在《赤脚医生杂志》(现为《中国临床医生》)上以讲座形式连续发表,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广大基层医生的欢迎。应读
《种子心法》由清代著名养生家石成金所著。全书内容简短, 语言浅显易懂。书中论述了有关生育问题的若干内容, 如“要回天冶“要选雌冶“要寡欲冶“要知时冶“要知窍冶等, 并附有种子药方, 丰富了生育科学的内容。此次整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清乾隆四年(1739) 刻本为底本。
本书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专家集20余年临床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为五章, 章为总论,主要介绍了穴位贴敷的基础知识,包括穴位贴敷的历史和发展,理论依据和作用原理、选穴原则、常用剂型及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第二章到第五章为各论,分别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和儿科常见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本书图文结合,对于书中治疗涉及的穴位均配以人体穴位图,使读者可以按图找到精准的穴位位置,直观明了。 本书适于中医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同时也适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参考使用。
《六经八纲用经方:竹雨轩经方临证体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方医论;第二部分为经方临证,其中包括经方验案、经方误案及诊余经方笔记。 经方医论部分论述经方治疗咳喘病、梅核气、心腹痛等,阐释小青龙汤、柴胡桂姜汤、柴朴汤、半夏厚朴剂及苓芍剂的应用,探讨六经八纲应用经方、三阳合病、经方脉象、血虚水盛等经方医理。经方临证部分通过案例介绍经方的应用,每次诊疗记录后都有作者思维辨证过程,案例后附有按语,便于读者理解。 《六经八纲用经方:竹雨轩经方临证体悟》病案以呼吸系统疾病案例为多,适合于中医爱好者及中医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医生参考。
本书是韩学杰、沈宁、连智华等根据沈绍功在沈氏女科经验讲授班中的数次讲稿编辑整理而成,书中分别讲述了辨证与论治的具体方法。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是辨证精要,从五部分讲述了辨证的具体方法。第二章是论治精要,从六部分讲述了论治的具体方法。第三章是各科治要,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肛肠科、肿瘤科具体讲述了治要方法。第四章是疑难病治要,具体涉及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外感病。
《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是对我国当代 中医学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经验整理总结的一部著作,共分十讲,分别从辨证、组方、药物、疗法等诸多方面阐述邓教授的用药特色和制方思路。 《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是广大在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学爱好者 之参考。
宁泽璞、蔡铁如、李霞编著的《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1辑心脑病分册)》是首批国医大师治疗心脑系病证经验方的集成之作,收录内容均取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专著、学术论文等文献,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医大师们在治疗心脑系病证方面独具匠心的临讧思辨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