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汇集了535种中药的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的*成果,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每种饮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进展。《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在《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年出版)的基础上,增补近10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文献,力求更好地反映中药现代研究的*进展和研究热点。在品种选定方面,基本涵盖了传统中药(含民族药物)、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三大部分,削减了近年来药理作用研究偏少、尚难对其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定位的药物。 为方便读者检索,《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还编制了汉语拼音、动植物拉丁学名和拉丁药名索引。本书可为从事中药临床、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可作为一本案头书检索使用。
《中华本草》是我国中药学宏大的基础工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高等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协作编纂。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 《中华本草苗药卷》是《中华本草》民族药卷之一。由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贵州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纂。是以“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为宗旨,全面系统反映苗药使用情况和科研成果,是当代苗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是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录的391味苗药,经过考核辨识配以原植物(原动物或矿物)彩色图片,使读者及相关人员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载药物能很好辨认,促使苗药研究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之更好地发挥《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 丛书包含3种子书,共10卷。子书一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共8卷:分①心血管神经精神,②呼吸消化,③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男生殖,④外科皮肤科,⑤妇产科,⑥五官科,⑦肿瘤血液,⑧儿科;子书二共1卷,为子书一的精华本;子书三共1卷,为子书二的英文版。该丛书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科研和临床一线的几百位中西医药工作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专著丛书,英文版邀请了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英语教授担任翻译。 本丛书将中成药药效与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相结合,将中成药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读者在理解药效原理基础上,正确使用中成药。书中有药效机制示意图,图文并茂,体例新颖。
中医药名词的规范化是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的需要,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它关系到全学科、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适应中医药名词规范的需要,2000年8月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挂靠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管理的权威性机枪。因而,经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将对中医药学科及行业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单位都要遵照使用。
本书是由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中药室罗霄等共同主编,以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依托,归纳总结中药材流通市场常见易混淆品种的混伪品鉴别特征,为中药材的购销、生产和检验提供详细全面的参考资料,可作为高校科研、饮片企业生产、医院药房中药验收以及各药检机构检验的专业参考工具书,为从源头上确保中药材品质,提升人民用药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书稿收录了有关中药材彩图1000多张,图片覆盖了中药材的源头、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混伪品鉴别知识、地方标准的收载等,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中药材鉴定的有关知识。
本书根据人体组织结构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几大系统来进行分门别类,把各种常见病归入其中,然后列出医治的偏方,分类科学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读者查阅。
《常用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商品鉴别》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有七章。各论介绍约320种药材,含植物、动物和矿物类,每个品种的栏目有正名、别名、药材拉丁名、来源、产销、采收加工、炮制、商品特征 (药材、饮片) 、主要成分、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商品规格、性味功能、用量用法、贮藏、附注、参考文献等内容。本书叙述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介绍的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性强。本书辅以高清晰彩图,充分体现了中药鉴定、中药商品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辨状论质原则。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云南民族药的大型辞书,也是云南民族药研究的集成性著作。全书共搜集、挖掘和整理我国云南各少数民族药物约1600种,每味药物从民族药名、异名、来源、药用部位、采收加工、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宜忌、用药经验、附方、现代研究、附注共14项给予详尽阐述。意在梳理、保护和发展我国独特的民族药基本理论、临床应用经验和用药特色,丰富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促进民族药研究和开发,加强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团结合作。本书出版的目的在于保护少数濒危药物品种,扩大一些民族药的使用范围,规范民族药的应用方法。同时,出版本书,也将加深国人对民族药的认识,加强各民族之间医药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利于云南乃至全国民族团结和民族事业的发展。本书收录的民族药不但数量多,而且每一药物所述内
四部医典曼唐是人类历完整的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医学载体,是藏族绘画艺术与医学完美结合的结晶,其内容丰富、画面宏伟、色彩绚丽、笔工精细、图画形象生动、风格独特,不但在祖国医药学历史中少见,而且在世界医药学史中亦属罕见。在藏医药3000年历史长河中,共绘画了80幅曼唐,其中包含6000多幅小图画,内容涉及藏医药学的起源、历史源流、藏医药理论、临床治疗、药物方剂、炮制加工、天文历算等,形象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还涉及藏民族独特服饰、生活用具、膳食、习俗、婚嫁、丧葬、信仰、道德观等人文民俗以及农牧业生产、军事、宗教、绘画、天文地理、建筑、交通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文献价值和保护价值。《四部医典曼唐图解》一书以图解的方式将80幅曼唐中的6487幅
陆太纯继承了明代医学名家缪希雍的学问,同时又遍览群书,把明代及以前书籍中所有关于药物的论述加以优选,著成《本草拔萃》, 它只有一个稿本,和一个抄本。没有刊行,没有流通,这次的出版带有抢救性质,加上这本书的学术水平又很高,所以,这是一件 上对祖先,下对子孙后代 的事情。 柳长华说,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这本书。日本人丹波元胤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中国医籍考》,记载了《本草拔萃》这本书,但他说自己没见过这本书。他收录了钱谦益为《本草拔萃》写的序。可见这本书在当时还是有名气的。 除了前述学术价值,柳长华还表示,本次出版是以影印方式出版,很好地还原和保留中医古籍的韵味,便于中医爱好者学习和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保留的这一抄本是海内孤本,而且字体工整,非常干净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受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首次以当前*严谨可靠的古籍整理形式--影印 校点单双页对照形式,采用现存品相较佳的金陵本《本草纲目》彩色影印与点校相结合,存真续绝,精准点校,以解决以往校点本中存在的标点失宜、书名未标、异体字失考及内容排列失当等问题。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受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首次以当前*严谨可靠的古籍整理形式--影印 校点单双页对照形式,采用现存品相较佳的金陵本《本草纲目》彩色影印与点校相结合,存真续绝,精准点校,以解决以往校点本中存在的标点失宜、书名未标、异体字失考及内容排列失当等问题。
本书以长年海内外原植物调查为基础,通过深入药材产区与生长地所获得的一手珍贵数据,对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草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本书首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内文被多所学校收录为教材,获得了相关学科许多专家的褒奖,还促进了欧洲草药师和传统中医从业者,以及生药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家们之间宝贵的交流。首版自出版以来,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二版即对首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对近年来药用植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使其内容保持在目前乃至今后几年科学知识的前沿。本书共分四册,收录了800多种天然药用草本植物,第二册专门写中国和东亚的草药,第三册致力于欧洲草药,第四册着重研究中国南部和南亚周边地区的草药。本书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既有草本植物
本书以长年海内外原植物调查为基础,通过深入药材产区与生长地所获得的一手珍贵数据,对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草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本书首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内文被多所学校收录为教材,获得了相关学科许多专家的褒奖,还促进了欧洲草药师和传统中医从业者,以及生药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家们之间宝贵的交流。首版自出版以来,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二版即对首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对近年来药用植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使其内容保持在目前乃至今后几年科学知识的前沿。本书共分四册,收录了800多种天然药用草本植物,第二册专门写中国和东亚的草药,第三册致力于欧洲草药,第四册着重研究中国南部和南亚周边地区的草药。本书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既有草本植物
本书总论系统梳理了中药材种子研究应用简史、药用植物分类及果实类型、中药材种子学等相关的内容,各论重点介绍213种中药材种子的来源、药用价值、采集、形态特征、微观特征、萌发特性、贮藏等内容,配有原植物、种子外观和解剖图、显微特征、X光和扫描电镜图,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集成,为国内对从原植物到种子,从外观性状到微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实用型种子图典。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受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首次以当前*严谨可靠的古籍整理形式--影印 校点单双页对照形式,采用现存品相较佳的金陵本《本草纲目》彩色影印与点校相结合,存真续绝,精准点校,以解决以往校点本中存在的标点失宜、书名未标、异体字失考及内容排列失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