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了解一定是從愛而來的, 但是恨也有它的一種奇異的徹底的了解。 張愛玲最知名也最具爭議性的作品 國際大導演李安改編拍成電影 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橫掃金馬獎八項大獎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版 這不是王佳芝第一次演女主角,但卻是唯一賭上人生的一次。過去,她是話劇團的當家花旦,如今她要為了「救國鋤奸」再演一場戲,色誘刺殺特務頭目易先生。始料未及的是,權勢的春藥雖然融解了易先生的城府,卻也撩燒著她體內的魔鬼,而隨著這場「愛國遊戲」逐漸失控,獵人與獵物,早已在不知不覺間錯位 〈色,戒〉是張愛玲少數以真實歷史為藍本,探討女性心理與情慾的異色之作。歷經家國戰火、與愛人走向歧路的她,文字風格亦隨之洗盡鉛華,從譏誚濃烈轉為樸素凝鍊。張愛玲為人生翦落了枝蔓,卻也因此撥
北朝民歌以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六十六首為主,連同(木蘭詩)以及個別屬於雜曲歌辭中的(楊白花)、(于闐採花)、(阿那壞)和雜歌謠辭中的(隴上歌)、(北軍歌)、(咸陽王歌)等,再加上《 樂府詩集》未收錄的(李波小妹歌),共七十九首。由於五胡強盛時,生靈塗炭,衣冠南渡,留在北方的人民大多安土重遷,因此北歌最能代表北方民族氣質的貞剛,生活的冰堅土厚,氣候苦寒的地帶,歌謠中流露出勤奮淳樸的風 采。因為這些歌辭來自民間,即使後期胡漢密切接觸,漢化較深,民歌的作者,也不像六朝門第追求南朝的巧構形似之言或綺靡詩風,所以在這些作品中,最容易體會北方詩歌的原始風情。
詩情與聲情完美結合的唐詩閱讀 臺師大國文系潘麗珠教授,繼暢銷書《如何閱讀一首詞》後,再一年度力作 ◎系統閱讀方法的學習鍛鍊,*情感教育的啟發,名師引領入殿堂 ◎詩文意境轉化為畫面或影像,勾勒創作背景輪廓,充滿視覺感 ◎創新以「心智圖」的思維工具,分析架構,詩文了然於胸,過目不忘 為何,讀詩? 「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些流傳千古的詩句,隨著時光推移,在一代代讀者的心版上烙下印記,從未泯跡。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自古以來,即是重要的文學藝術之一。當志情滿溢胸臆,發言而可為詩;光說不夠,還要嗟嘆、歌詠,不知不覺竟也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詞曲是中古時代最優美的韻文文類。透過詞人與曲家感性醞釀出的一首首詞曲精品﹐構成唐、宋、元各代的文學風華﹐不但豐富了中古文學史﹐也豐富了數百年來愛好詞曲的讀者的心靈。本書所收九篇詞曲 論文﹐是作者「個人從事學術生涯以來﹐耕耘比較勤、用力比較多、也比較令自己滿意的成績」﹐相信在作者主張學術文章與文學性靈間可以相互融合的前提下﹐一定可以帶領讀者知性並感性地「優游詞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