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磊塊。」作者在書中深刻揭發帝王昏庸、吏治腐敗的現況 ,對道德敗壞的世風予以辛辣諷刺,不惟宣洩一己憤懣之情,更寓含勸化世人之意。此外 ,因書中描寫西湖故事居多,敘及文字之多,涉及景色之廣,在同時期擬話本中難有能與 之比擬的,不啻是一幅西湖山水圖、杭州風情畫。
國際大導演阿巴斯,寧靜,幽默,洋溢戲劇張力的詩作! 他的詩,是對萬物有情的理解與共感。 它抽芽。 它開花。 它凋謝。 它散落。 沒人看見。 在他的影像裡充滿了寂寞, 但他的詩卻在寂寞裡孕育了豐沛的感情。 阿巴斯的電影《櫻桃的滋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及《隨風而逝》 透過影像帶我們詩意,帶給我們安寧,「我喜歡給人安寧的東西,能夠讓人找到自我。」阿巴斯說。然而,「他詩裡面呈現的時間感與存在感,甚至超越了他的電影,彷彿電影才是他在寫詩空檔,偶爾從事的副業。」影評人鴻鴻說。 在阿巴斯的詩作中,你能感受到生活處處都是故事,每個微小的細節都是最美的畫面: 天空撕裂 在破鏡裡。 亦可在他的詩作中,看見他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莊嚴的
筆記在我們這個散文大果裏,具有悠久傳統,在歷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這種文體源遠流長,兩漢已見端倪,魏晉蔚為大觀,更繁盛於唐宋,並一直縣互至今。晉葛洪的《西京雜記》,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唐張的《朝野僉載》,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明張岱的《陶庵夢億》,清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以及本世紀若干現代作家所作,諸如《緣緣堂隨筆》﹝曹子愷﹞、《剪拂集》﹝林語堂﹞、《閑書》﹝郁達夫﹞、《雅舍小品》﹝粱實秋﹞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奇葩。
蕭乾先生常自喻為「不帶地圖的旅人」,因為「沒有地圖照樣可以走路,而且會更不平淡, 更有趣。」蕭乾一生就憑著一支筆採訪豐富的人生! 蕭乾先生除了在五四運動時期寫的 一流作品外,他主編的《抗戰嘉話》和《抗日烽火》亦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