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張愛玲,才堪稱曹雪芹的知己! 張愛玲: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 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版 在浩瀚的文學長河裡,研究紅學的作品多如繁星,卻惟有張愛玲,才得以體現《紅樓夢》的冠前絕後。這部經典名作不僅澆灌了張愛玲的無數青春,更是「張派文學」的脈絡師承,也是她不懈追求的理想之鄉。於是她一擲十年,用獨有的感性、緻密的考據,歷歷細數《紅樓夢》中開枝散葉的豪門親族、錯綜複雜的人性糾葛,以及精巧繁複的細節書寫,引領我們深入體會曹雪芹的創作匠心。《紅樓夢魘》可說為張愛玲開啟了一場玄妙入神的文字體驗,也替文學史刻下兩代文豪千絲萬縷的跨時代對話。
你從未看過?全世界都被英譯本誤導了60年! ◎波娃畢生經典,經典中文全譯本終於問世 ★ 法國才女西蒙.德.波娃畢生心血結晶 ★ 問世六十四年後,台灣首度推出法文直譯、完整全譯本 ★ 石破天驚的女權論述,梵蒂岡列為禁書,當代女性主義的「聖經」 ★ 全球三十五種版本,累銷數百萬冊 ★ 入列時代雜誌20世紀影響人類生活與思考十大 「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 ─西蒙.德.波娃 一九四九年,一部影響世界的經典哲學著作在巴黎出版。此時正值二戰後,女性在社會上依然受到許多有形與無形壓迫之際。作者用超過七十萬字的內容來綜論女性,其言論猶如一顆原子彈投入了西方世界,造成了極大的轟動與迴響,不僅帶起了六零年代後的女權運動,也為二十世紀的女權奠定了基礎,而這
「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磊塊。」作者在書中深刻揭發帝王昏庸、吏治腐敗的現況 ,對道德敗壞的世風予以辛辣諷刺,不惟宣洩一己憤懣之情,更寓含勸化世人之意。此外 ,因書中描寫西湖故事居多,敘及文字之多,涉及景色之廣,在同時期擬話本中難有能與 之比擬的,不啻是一幅西湖山水圖、杭州風情畫。
《散花女俠》,是梁羽生於1960年至1961年其間發表的武俠小說,本書上承《萍蹤俠影錄》張丹楓、雲蕾事跡,寫其徒弟於承珠及張玉虎故事,又及霍天都、淩雲鳳情節,開拓《七劍下天山》系列。 散花女俠 於承珠,為明代名臣於謙之女。於謙因明室太上皇與皇帝爭權,以致枉死,於承珠遂要為父親冤案平反。 震三界 畢道凡後人畢擎天,趁明朝土木堡之變後,處於弱勢,天下板蕩,意欲繼承先祖遺誌問鼎天下,在北五省綠林英雄大會上,奪取盟主之位,集結天下英豪以逞其計,及後甚至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分化義軍,鞏固權力。 於承珠奉師父張丹楓之命,投入義軍陣營,為天下黎民百姓,意欲遏止畢擎天為一姓一家,挑起戰端,並與同門抵抗倭寇入侵。其間亦與朝廷爪牙高手展開龍爭虎鬥。 本書以女角為主線,在武俠小說較少見。最可觀之處為於承珠如何處
楔子 疑案未明還孽債懺情無奈托遺孤 燈火闌珊,暗香浮動,伊人何處?露白葭蒼,曾是舊時行路。 清夢已隨潮咽盡,悵望家山雲樹。恨鴻爪還留,盟鷗非舊,又西飛去。 記寶扇求詩,香巾索字,見笑當年崔護。燕子穿簾,早入王堂謝戶。 淩波微步姍姍遠,腸斷江郎別浦,怕桃葉桃根,他年重見,此心良苦! ──調寄陌上花 煙霧迷濛,萬木無聲,山雨欲來。 林深路陡,行人悵望,白雲深處,可是家鄉? 在這山雨欲來之際,覓食的鳥兒早已回巢。寂寂空山,只有兩個旅人還在默默無言的趕路。 他們並不是來自異鄉的客人,也不是鳥倦知還的遊子。 他們是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如玉樹臨風,女的如鮮花初放,看來十分登對。只可惜他們夫妻的名份,卻還未曾得到別人的承認。他們是在一年之前,瞞著家人私奔的。
談武俠小說,不能不談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飄溢出來的獨特韻味。就新派武俠小說而言,古龍是小字輩,金庸是後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則是時間上的「大哥大」。正是由於他無意闖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紀最壯觀的文化景致 武俠熱。 梁羽生文學功底很深,言辭優美,描寫生動,文中大量運用詩詞,獨樹一幟。只是在情節上的描寫稍遜與金庸與古龍,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讀,不愧為三大宗師之一。 《鳴鏑風雲錄(套裝全八冊)》為「梁羽生小說全集」中的一本,道盡「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送落花;恩怨癡纏難自解,悲歡離合總關情」。
第一回 四海翻騰雲水怒 百年淬厲電光開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泰山之巔,驚雷勃發,暴雨驟降,狂風捲石石紛落,黑雲壓山山欲摧,東方天際剛剛出現的一點曙光也被黑雲遮掩了。但在這傾盆大雨之中,卻有一個髮鬚如戟的粗豪漢子,披襟當風,迎雷狂吟,雷聲雖響,卻也掩不了他的聲音。 雷聲轟鳴,電光疾閃,厚厚的雲層,便似給炸開似的,一道電光,劃過長空,宛如橫聚天際的金蛇,突然咬穿雲幕,鑽了出來,照明大地!電光閃處,忽見有個人影向這髮鬚漢子走來,朗聲讚道:「好詩好詩!蕭大哥,你也好豪興啊!」電光一閃即滅,但已照見這人的形容
選載: 第一回 花落水流幾番離合 絲連藕斷 難說恩仇 浮沈道力未能堅,世網攖人只自憐。 誰解古今都是幻,大槐南畔且流連。 ──胡大川幻想詩之一冠遣 妗堙A斯人獨憔悴。 他是誰? 有人說他是天下第一劍客;有人說他只配名列第三。 但不管是第一還是第三,只要他一出現,就能令得武林震動! 「這二十年來,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膽大妄為的劍客!」這是江湖「萬事通」申公達他的評語,這評語倒是沒人懷疑的。 他的膽大妄為,只要提起一樁就夠了。 二十年前,他曾與武當五老比劍,武當派的劍術是人們公認為各大門派之首的,但他,當時只不過是二十歲剛剛出頭的他,只憑手中一把青鋼劍,就與武當五老鬥得兩敗俱傷。 在這場比劍過後,他雖然就此失蹤,但「齊勒銘」這個名字,江湖上已是誰人不知,那個不曉了。 齊勒銘就是齊勒銘;天下只有一
蘆花蕩黑夜驚魂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鮫綃籠玉,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A49)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閒愁萬種,醉鄉一夜白頭。 ──念奴嬌 這首「念奴嬌」詞,相傳是梁山泊的首領宋江所作,送給名妓李師師的。稗官野史,或屬無稽;豪傑美人,已垂不朽。 這年是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金宣宗興定四年(公元一二二○),梁山舊壘,早已互礫無存,水泊風光,唯餘荒煙蔓草。百年前一百零八條好漢的雄風,徒供後人的緬懷憑弔了。 涼秋九月的一個黃昏,蘆葉灘頭,蓼花汀畔出現了四個人,這四個人都是武林中的成名人物,但他們卻並不是來憑弔英雄遺跡的。
國際大導演阿巴斯,寧靜,幽默,洋溢戲劇張力的詩作! 他的詩,是對萬物有情的理解與共感。 它抽芽。 它開花。 它凋謝。 它散落。 沒人看見。 在他的影像裡充滿了寂寞, 但他的詩卻在寂寞裡孕育了豐沛的感情。 阿巴斯的電影《櫻桃的滋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及《隨風而逝》 透過影像帶我們詩意,帶給我們安寧,「我喜歡給人安寧的東西,能夠讓人找到自我。」阿巴斯說。然而,「他詩裡面呈現的時間感與存在感,甚至超越了他的電影,彷彿電影才是他在寫詩空檔,偶爾從事的副業。」影評人鴻鴻說。 在阿巴斯的詩作中,你能感受到生活處處都是故事,每個微小的細節都是最美的畫面: 天空撕裂 在破鏡裡。 亦可在他的詩作中,看見他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莊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