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種族亦多,各地風俗不同,習慣互異。在秋收已畢、冬藏有待的「中秋」之際,為歡度佳節,所產生的祈神拜月、團圓賞月等的應景活動,亦因各地自有的特色而五花八門,各有千秋。 繼《年趣》、《端午》後,本書是介紹農曆一年三大「人」節 ──《中秋》的專敦,對此民俗節日傳承,有較為深入的縷述。書中插圖豐富,搜集不易;剪紙應景、別具風格;詩文談瑣,文藝氣息濃郁;百歲藥酒方,轉錄自名家 ? 記;從節日所引發而來的趣聞妙事,更能博人一粲。歲時瑣記,彙各地民俗掌故於一書,免翻查搜尋之煩,尤稱捷便。為半世紀來,有關著述中之僅見,爰為推介。
對任何數學議題的學習都應該經過探索、嘗試、推理、證明而總結為定理或公式,如此才能切實理解進而靈活運用;尤其不應該把數學的學習異化成背誦現象,反覆操弄公式,或是捏造一堆對心智成長毫無助益的難題。 為了闡述上述的看法,作者選了一些貼近高中生的數學議題來詳細說明,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撫平所有因為不當的學習而造成的困擾。更希望教學現場的老師們仔細思索數學教育的意義,既然選擇與青少年一起走過成長,當然應該改進教學,與日俱進,千萬不要把數學教育變成苦海無邊。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的随笔选集,在这本书中培根谈论了与人生有关的许多问题,如道德品质方面的《论善良与性善》《论自私》《论虚荣》,情感方面的《论爱情》《论友谊》《论仆人和朋友》,哲学方面的《论真理》《论死亡》等等。培根思想深刻,文笔通俗,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这些与人生深深相关的问题,带给读者无限启示。
「簡易哲學」集筆者在輔仁大學近二十年授課之經驗成果而寫成,此也為輔仁大學哲學概論課所用教材之一。 但一年授課時間總計一僅約六十小時,故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完整的哲學綱領,於哲學的基本概念亦不能探討透徹。 經十數年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談,筆者深感學生所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宇宙及人生等深奧問題的瞭解。本書的目的是欲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目前不在增加人的知識,而在闡明人的知識,同時瞭解人的知識是如何膚淺不足,並使學生瞭解真有些問題是無法答覆的。 哲學的宗旨並不在解答問題,而在澄清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是洞悉宇宙的初步,人若根本沒有發現問題,則對於宇宙人生一無所知。在本書內,筆者提出各家各派的學說,是為了闡明即使成名的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亦莫可奈何,因為很多問題根本遠超過我們人類智能所瞭解的
凡「時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我國自秦以後,確能成為時代思潮者-漢之經學;隋唐之佛學;宋及明之理學;清之考證學。『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簡單言之:則對於宋明理學之ㄧ大反動,其動機及其內容,皆與歐洲之「文藝復興」絕相類。 清代是中國學術思想上一個獨特的學術環境。啟蒙運動、經學注疏、金石、校勘、輯佚工作、今古文之辯,提供了在政治上無法獻力的知識份子,一個豐富且具科學精神的學術舞台,這種官民致力於學術運動的精神,將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帶領至輝煌的境地。本書是第一部對清代學術作系統考察的著述,從史、文、哲及自然科學多方面,全面而詳盡地闡述當中盛衰起落、新舊思潮及主要人物,讓我們暸解清代在學術上今古齊鳴、融合中西思潮的盛況,與其政治及民間的社會思潮環環相繫。
《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所谓审美活动的真谛 审美活动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美学,蕴含了一种平等的对话理念。美学不是颐使气指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对到《论语》的语录对话体,这些洋溢着美学精神的文本都是对话性的。《美学是什么》恰似一个带风景的房间,我们通过这个房间去欣赏一祯祯美学的风景,边看边聊。那一个个的小话题,恰似房间里不同朝向的窗户,透过这些窗户,我们瞥见美学风景的不同侧面。相信你*终会把这些局部景观在心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美学图景。
「呂穆迪譯述」──兩大哲學理論、神學體系的傳承與交會 翻開西方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實為西方文明的兩大立基。身為古希臘大哲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332年),以知識的廣博著稱,哲學體系橫跨形而上學、邏輯、倫理學、美學、物理學等領域。到了中世紀,哲學家、神學家的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約1225 ~ 1274年),則繼承亞里斯多德學派,構造出神學哲學體系。這兩大哲學理論、神學體系的傳承與交會,博大而完備、精微而廣深。 本叢書特別從亞氏重要哲學理論中的關鍵要義,包括:「形而上」、「本體」、「範疇」、「邏輯」,相對應聖多瑪斯的有系統、具成熟思想的著作,挑選出譯筆真確、流暢的呂穆迪譯本,經初步審校及勘誤後,重編重排。本系列是大眾讀物,用直敘的論說文體裁;理論的規律同樣精確
天下篇為《莊子》書最後一篇,論述墨家、法家、名家、道家、儒家的治理天下之道。民初經學家錢基博旁徵博引,予以詳註,是為國學基本著作之一。 本書四篇,共三萬言,末附考論太史公談論六家要指;蓋作者「榷論儒道,兼覈刑名,將匡莊生所未逮,而極鄙意之欲言也。」其述作之旨在:一「以子解子」,二「稽流史漢」,三「古訓是式」,四「多聞闕疑」。
一位精通音樂、繪畫、詩歌、戲劇、金石、書法的藝術家李叔同,為甚麼會出家薙度而成為我國現代的一位高僧?陳慧劍居士寫的這部弘一大師傳,給我們掀開了部份的謎底。大師拳拳服膺「以戒為師」的名訓,「人間處處都見辛酸」,所以他盡力宏揚佛法,饒益有情。佛,覺者也,自覺存在論的哲學,強調人必須完全自覺個人在這無意義世界中的不合理的存在,纔能解脫。對否?請讀者親自印證這部書!
荀悅《申鑒》*新注譯讀本 《申鑒》一書是由東漢末年著名政論家、思想家和史學家荀悅所著,目的在「申述歷史的經驗教訓,以供皇帝借鑒」。書中全面而有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政治觀與社會觀,在歷史、思想及社會學上都有參考的價值。本書以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並參校其他善本,注譯簡明易讀,方便讀者研讀。
本書按歷史順序,綜述古代中國人在力、聲、光、電磁、熱等方面的發展和重要成就,由此可了解槓桿、共振、燈與鏡、指南針、摩擦取火等知識的起源。伓書深入淺出,饒富趣味,適於廣大層面的讀者,增進科學知識。
中國的名山大川,是國家壯麗河山的縮影和象徵。作者根據中國名山大川的景觀特色,從科學的觀點,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淺出地,系特而扼要地闡述了它們的悠久歷史、特有含義及其審美、科研、教育和旅遊的價值。
《伦理学是什么》:良心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讲良心、有道德?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区分善恶?在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的道路上,人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在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或者是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相信每一位对人生有省察意识的读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在这本旨在回答伦理学是什么的小书里,作者用一种充满思辨色彩的行文方式告诉我们:伦理学并非是知识精英们纸面上的智力游戏,而是致力于思考、研究、解决上述这些人之为人所不可回避的的伦理命题的性命之学。学习伦理学,除了满足我们知识上的兴趣,更重要的,有助于我们确立为人处事的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
香港老照片(肆)的作者馬松柏是一位資深報人,他出生於一九三八年,肆學於聖若瑟英文書院,一九五三年已進身《教育週報》學習報業工作,一九五八年進身《新生晚報》當記者,追隨高雄等名師苦習編採及寫作,撰寫怪論多年。一九七零年加盟東方報業集團,由一九八四年開始擔任總編輯一職,至一九九六年退休。從事報界工作令馬松柏的見聞廣博,他的老照片也因此特別豐富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