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種族亦多,各地風俗不同,習慣互異。在秋收已畢、冬藏有待的「中秋」之際,為歡度佳節,所產生的祈神拜月、團圓賞月等的應景活動,亦因各地自有的特色而五花八門,各有千秋。 繼《年趣》、《端午》後,本書是介紹農曆一年三大「人」節 ──《中秋》的專敦,對此民俗節日傳承,有較為深入的縷述。書中插圖豐富,搜集不易;剪紙應景、別具風格;詩文談瑣,文藝氣息濃郁;百歲藥酒方,轉錄自名家 ? 記;從節日所引發而來的趣聞妙事,更能博人一粲。歲時瑣記,彙各地民俗掌故於一書,免翻查搜尋之煩,尤稱捷便。為半世紀來,有關著述中之僅見,爰為推介。
「簡易哲學」集筆者在輔仁大學近二十年授課之經驗成果而寫成,此也為輔仁大學哲學概論課所用教材之一。 但一年授課時間總計一僅約六十小時,故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完整的哲學綱領,於哲學的基本概念亦不能探討透徹。 經十數年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談,筆者深感學生所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宇宙及人生等深奧問題的瞭解。本書的目的是欲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目前不在增加人的知識,而在闡明人的知識,同時瞭解人的知識是如何膚淺不足,並使學生瞭解真有些問題是無法答覆的。 哲學的宗旨並不在解答問題,而在澄清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是洞悉宇宙的初步,人若根本沒有發現問題,則對於宇宙人生一無所知。在本書內,筆者提出各家各派的學說,是為了闡明即使成名的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亦莫可奈何,因為很多問題根本遠超過我們人類智能所瞭解的
《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中國傳統科學是近年來頗受注意但最多輕忽誤解的一門,本書旨在從通俗思想層面談判到中國傳統科學與工藝結合、與人文結合的特色,並說及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中國科技史的研究該如何從事。
康有為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但極具哲人情懷,可稱悲天憫人,高瞻遠矚。他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不是舊時代的殿軍,而是新思潮的先驅。 中國經過近百年的不斷革命,終歸宿於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於就日康有為堅持的道路,尤是深思。本書作為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種,著墨於有關思維議題,故敘康氏生平,但求彰顯哲人出處;述思想淵源,給其雛形,一元論精神實貫串始終。康氏改造公羊三世之說,意在致用,以便奠定變法理論基論;及參與變法,理論與現實之間顯有落差,而哲人追求立功之抱負,實甚昭然。戊戌政變之後,康力倡保皇,建立孔教,其意義端在循序漸進,穩定發展。至於演大同之旨,融合中西,實寄烏托邦於未來。暮年大談天遊,神馳太空,未必消沈,視野實更為之開闊。凡此要點,分十章論之。
一說到「新撰組」,有人就會想到落伍、保守、殺人集團等負面印象。相對的,也有人會提出帥氣、劍術高手雲集、從勤王暴徒手中守護幕府的正面印象。不過,不管是任一方,大多都是歷史狂或是新撰組愛好者的單方面印象而已。誠然,過去的我也只是停留在這個水準的見解,然而由於這次的寫作,卻使我得以重新去思考新撰組代表的意義。在前半時期(鳥羽伏見之戰以前),他們主要負責維持治安(也就是現在的警察),所以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除了池田屋事件以外,可說是不足為提。到了後半(鳥羽伏見之戰以後),新撰組成了軍隊中的一個組織,無關乎個人意志,被捲進了歷史的洪流之中。其中好的例子,便是新撰組原是「尊王」的組織,可是到了後半,卻在不知不覺間被貼上了「逆賊=反天皇」的標籤。也因此,當我們在看新撰組時,與其說是俯
梅里葉是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開路先鋒。他本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鄉村神父,逝世後留下巨著《遺書》,公開其隱藏一生的唯物論和無神論哲學思想。在《遺書》中,他激烈批判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信仰主義,揭露宗教的欺騙性和虛偽性,反對宗教迷誤和教權主義,譴責憎俗封建統治者對法國農民的壓榨和掠奪,要求消滅一切社會不平等現象。《遺書》對十八世紀的法國哲學和政治理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書是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觀點鮮明、語言流暢,為理解梅里葉之絕佳參考。
一般基本邏輯教本﹐由於篇幅限制或者作者未能察覺﹐對所論列的一些觀念和問題﹐時常未能深入分析和討論。本書作者準備從研究和教學所得﹐把這類觀念和問題﹐做一系列深入的探討。尤其是《自然語言的邏輯符號化》和 《設基法要義》兩篇﹐更之補充一教本之不足。本書作者劉福增﹐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曾在世界邏輯重鎮洛杉磯加州大學﹐從多位邏輯名家研究多年。
辭釋作為一種工具書,辭書的第一要件應該是對所收辭語的意義及用法,有精確適當的解釋,進而闡發該辭語的意蘊,讓使用者不但釋疑,而且可舉一反三,從而增進學養。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歷代解字釋辭的作品,自「說文」、「爾雅」以下,雖然代有所作,可是其中辭語,既經千百年來的時間轉換,其意義在往早已產生變化,用法也可能有了差異;何況古籍中詮詁錯誤,解釋漏略,或收羅不完全的又所在多有,更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及混淆。為了彌補這種缺失,台大中文系教授曲守約先生積多年教學與詮註眾籍的經驗,廣泛地收集查考有關資料,針對古籍釋辭的漏誤,予以糾正補充,著成「辭釋」及其續編「釋辭續」二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方便而實用的參考書。
作者專研聲韻學與現代語音學的,深感對文學音律的解說,非自語音的分析入手不可,因此利用現代語音學的道理,把我國文學的音律,如長短律、輕重律、高低律、平仄律,以及配合押韻的音色律等,以語音分析的方法,詳加解說;使學寫詩歌、誦讀韻文的人,都能把握其中訣竅,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內容有文學音律之基本理論、韻語選用的原則、辨認平仄四聲的方法、文學音律朗誦的要點、文學音律的教學方法等,並介紹宋詞的用韻法則,析評幾首孤兒詩的用韻含義。全書簡明具體、易學易知,可以說是學習詩歌者的一部好參考書。
戰國時代的風氣,為功利主義的時代,其共同要求的,是修養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希望在治國平天下的大事業中,能夠一顯其身手。其中,有的是通才,就是從人格修養到治平天下的能力,都兼容並蓄的進行,儒家的孟子、荀卿,就是明顯的例子;有的是專門重視農業的,如許行之流便是;有的是專門行俠仗義,往來於國際之間,做他們反戰運動或非戰運動的,如墨家之流便是;有的是專門研究法律,用法律萬能的觀點來治國平天下的,如商鞅韓非;有的專門研究外交上的粽橫捭闔的技術,以成平天下的目的,如蘇秦張儀,亦有以研究軍事及戰略,從戰爭上求勝的,如孫臏吳起。作者以史記為本,透過簡鍊的文字,將戰國時代以外交軍事聞名的各家做詳盡的介紹,喜愛歷史的讀者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