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巖集》的編著者 圜悟克勤,緊密聯繫禪宗的基本理論,把公案、頌古和佛教經論結合起來,以雪竇重顯《頌古百則》所闡述一百則禪宗公案為基礎,透過「示眾」、「公案本則」、「公案評唱」、「雪竇重顯的頌古」、「頌古評唱」五部分,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每則公案的機鋒所在。此書不但創立了解釋公案和頌古的新體裁,也影響了禪門研論文字的風氣。
《黃帝四經》是現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黃老之學的著作, 此乃馬王堆出土的珍貴帛書,結合傳世典籍, 獲得巨大的生命力, 不僅豐富了中國古代思想史, 也改寫了古代哲學史。 陳鼓應教授建構了具體而精確的闡釋體例, 本書是最完備、最嚴謹的註譯版本。 黃老之學的「道法」, 是古代民主性、自由性與法治的結合。 《黃帝四經》之豐饒,不僅提供給現代借鑑, 其思想哲學高度甚至超越現代! 一九七三年底,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的發掘中,發現了一批極有價值的古代帛書,尤其《老子》乙本卷前的古佚書《經法》、《十大經》、《稱》、《道原》四篇最爲重要。據學者考訂,認爲這便是見於著錄而久已失傳的《黃帝四經》,全文約一萬一千多字。 《黃帝四經》是研究先秦黃老道家的重要文獻,是現存最早也最完整的作品,它的出土
◆隨書附贈仁波切加持書籤 ◆線上教育者的經驗分享,佛法實修者的心靈建言 想得到好結果,先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所覺知,才有選擇的能力;學會轉念,人生的路就很寬。 你可以選擇走向更好的人生,通向究竟的智慧之道。 在這條自我實現的路上,讓博士仁波切為你加持。 本書以「遠得要命的王國——華梵大學」的故事為緣起。華梵遠在石碇雲深不知處,高達海拔550公尺,是名副其實的「全國學府」。華梵有一位「神氣」十足的老師——黃英傑,他是轉世活佛。偶爾可以看見黃老師穿著法袍,穿梭在年輕學子與山青水碧的校園間,這時候,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黃老師是「巴麥欽哲仁波切」。仁波切轉世在人間,任務就是調伏眾生之苦。在學校,仁波切老師又是如何大顯神通調伏「三不一沒有」——不思考、不反省、不要答案、沒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渴望在喧囂擾攘的世界中尋得內在平靜的人 教你以不思考的方式找到答案 別為過去感到苦惱,因為過去已經消逝。也無須擔心未來的事,因為未來尚未發生。你生活的時刻只有一個,即是現在。回到現在,深刻地活出此刻,你便能解脫煩惱。――佛陀語 這個世界充滿懷疑和不安,於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尋找快樂之道。然而,能夠活著並行走於地球上,就是一種奇蹟,可是偏偏我們總是像亟欲要得到什麼或追求什麼。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有美好的事物發生,我們卻很少用心去聽。要能夠聽見這些美好的事物,回應它們,我們需要的,是靜默。 你的心正在呼喚你。它一直想要告訴你什麼,只是你長久以來都聽不到,因為你的內在充滿噪音,你滿腦子都是思想,你不斷受到各種事物拉扯。 靜,是最強大的聲音。在
「欲知佛境*,當讀華嚴;欲知佛智慧,要讀楞嚴。」《楞嚴經》是一部大乘佛教的單譯經,素有佛教全書之稱。經中說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展示世*、眾生業果相續的主要原因,以及教導眾生返妄歸真、覺悟成佛的方法;尤其經中有關觀世音菩薩的說法,在佛教信眾之中,影響至為深遠。本書以文學及佛學角度譯注《楞嚴經》,為坊間所少見,研讀佛教經典者切不可錯過。
狄德羅因主編十八世紀法國的《百科全書》而聞名於世。但狄德羅首先是一位哲學家,他的唯物主義哲學因含有豐富的變正法思想而在十阿世紀獨樹一幟。狄德羅博學多才,在美學、文學、戲劇、繪畫等文化藝術領域分別提出獨特的見解,形成完整的現實主義美學和文藝理論體系,為否定服務於封建專制主義的古典主義美學和「洛可可風格」對法國藝術界的影響作出貢獻。 本書全面分析評價了狄德羅的學術成就,立論清晰,資料翔實,文筆流暢,是*一部中國人撰寫的狄德羅研究專書。
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曾習慣地稱先秦百家之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而未及近代。本書提出了近代新學的稱謂。並認為新學在近代的發展經歷了產生、發展、成熟、轉型四個階段。本書就每個階段的重要 人物有選擇地作了述評,不僅縱貫近代每個思想論爭的演變之中,而且橫貫每個階段思想論爭的性質、特點之內,從而凸現了中國近代新學的整體性。本書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反省,提出中國現代文化建設應是富裕、文明、友愛的 思想。宋明理學中舊三學到四十年代的新三學至 1949 後港臺新心學與大陸新氣學的發展,指出舊三學與新三學的局限和破綻,而需超越新儒學,提出和合學的建構,以和合學是 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生命最完滿的體現形式。
《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本圖文相輔的佛教香品與香器的工具書,深入淺出介紹香文化的起源與世界各地香文化的介紹、進而介紹香品與香器的種類、材質,以及如何善用香品達到修持、靜心的目的,對於學佛者具有實用性的參考價值,更可以讓一般讀者對於香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本書以實用性為主,結合實用與購買的建議為主軸的書籍。透過通俗流暢的介紹,吸引對宗教有興趣的讀者,另外對於一般大眾也有其實用上的參考價值,滿足人們對於拈香拜佛的目的與疑惑得到解答。本書能讓大眾藉由「香品與香器的介紹」,瞭解到「香文化」力量,進而在平日捻一炷清香帶來心靈上的修持與平靜。 1.香文化的起源 大部分人隨處可見的香品,甚至出入寺廟的拈香之舉,你可知這些拈香的儀式意義為何?本書從世界的香文化開始到介紹中國歷史上香文化的沿革,以及其
内容简介 本書係作者鑽研宋史的論文結籍,收錄已刊或未刊之文章共十篇,可彙成三個單元。 第一為有關宋代政治思想、人物與吏治之發展,包括大宋「國號」與「德運」之討論、范仲淹對蘇州地區開發之貢獻、歐陽修〈正統論〉之研釋等篇。 第二為有關宋與遼金及宋蒙之間之交涉,包括宋代禁書與邊防之關係、《宣和遺事》所載宋金二帝奕棋定天下故事之考釋、樓鑰使金所見之華北城鎮、宋遺民流寓安南占城考實等篇。 第三為有關史料與史學之問題,包括范成大《攬轡綠》傳本之探索、柯維騏《宋史新編》述論及附錄八十年來西夏史研究評議等篇。 各篇之命題與取材,皆係出於多年讀史心得與汲取中外時賢論著,不乏新意並另闢蹊徑,對於宋史研究,洵有高度之參考價值。
《惹瓊巴傳》 伽士之一,也是藏傳佛教中噶舉派的一大祖師。他有兩大弟子:一位是如曰的岡波巴,代表儈服寺院系統;另一位是如月的惹瓊巴,代表口傳教誡的布衣瑜伽士系統。 惹瓊巴的修行之道,不同於一般西藏的瑜伽士,他三度前往印度,後一次帶回託多噶舉祖師瑪爾巴大譯師當年沒有帶回西藏的法教。惹瓊巴的修行傳記也非常獨特,幾番顯示禪修者不聽從上師教導而產生的種種問題。 例如,當他第三度朝訪印度時,忘卻上師的告誡而學習咒術和因明,因而產生讓他虔敬心不足的兩大障礙。首先,他開始對上師的智慧產生懷疑,並生起極大的傲慢心。密勒曰巴尊若為了調伏他的慢心和淨除其他障礙,而前往邊境迎接他。當密勒日巴要他撿起地上的一个犛牛角時,惹瓊巴誤解上師的心有所執著,而不層於撿拾路邊無用之物。隨後’當夾帶冰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