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問:昨天還熱烈被提倡,到明天就完全改觀的善、與犯罪僅有一線之隔的善,到底是什麼? 盧梭說:遵循慾望衝動而活是奴隸,遵循自己制訂的法律才是自由。 康德說:頭上有燦爛星空,道德律在我心中。 世上是否存在普遍正確、良善的行為準則?究竟「法」是什麼?道德又是什麼? 何以讓千年以來的哲學家為此爭論不休? 西元前三九九年,蘇格拉底因犯了「不信奉國家所承認的諸神,並且讓年輕人腐化」的罪,而被判死刑。後,蘇格拉底堅持遵從雅典國法,接受判決。蘇格拉底的死,成了西方法學家不斷討論的主題:人是否有遵守法律的義務?即使是惡法,我們也必須遵守嗎?又是誰賦予法律強制力? 為了探討「法」的起源及概念,本書整理網羅千年來哲學家的論述。從霍布斯、洛克、盧梭到康德,這些形塑近代國家概念
自由在個人與群體間的分寸是非常精微的,嚴復當年用文言語句翻譯穆勒的《論自由》時(On Liberty),將書名譯作《群己權界論》。嚴復以「自繇」二字,將穆勒對個人尊嚴與自由的想法引介至中國,讓近代中國的知識份子對於西方的自由思想,有了一個開創性的認識;並相當重視群與己之間的互動與平衡。 由一人一己之自繇,乃至一會一黨之群體,須明白群己權限之劃分,使不偏於國群而壓制小己,亦不袒護小己而使國群受害,並強調自由民主制度的實施其實是涉及一個國家的形勢與國民程度。對於自由的內涵、個人與群體、公域與私域間的權界,析論分明。 本書特色 ★嚴復翻譯經典重現!
法律如何從原始與野蠻過渡到文明與理性? 本書一頁頁掀開法律史,映照人類社會發展的縮影; 在時間的長河中,引領我們探索現代法律的緣起。 法律是人類文化歷史的縮影,本書是部完整闡述法律在西方文明中如何演進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類如何從茹毛飲血的野蠻世界,一步一腳印地發展出高度精緻化的文明和複雜的社會結構。故事的焦點置於普通法系的起源與發展,並著重在公民之間的私法關係上,同時強調商業的發展是法律的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相信現代社會的法律必須以法律史為基礎,就像人類不能孤立於自己的傳統一樣,而法律的發展必須與基本的社會事實有關,不能和人類的整體生活分離。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山間小溪一樣流暢的筆調,將這一題材闡述得扣人心弦,。 《法律的故事》從這樣宏觀的
這是一本介紹公寓大廈管理原理的入門寶典,也是社區大樓管理委員與管理服務從業人員必備的工具書。 本書破解了長期以來困擾公寓大廈的迷思與謬誤,以實例徹底解析社區大樓管理疑難雜症的成因與解決方法。幫助讀者建立正確觀念,進而建構社區大樓良好的管理機制,亦是社區大樓更新電梯或外牆拉皮的行動指南。
2008/12/29 開卷周報-分崩離析的國家認同(按此看相關報導) 在他的重要著作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杭廷頓以煽動且有先見之明的角度提出他的論點:在冷戰結束之後,「文明」已經取代意識型態成為國際政治的新斷層線。 他的敏銳分析現在已經被證實為真。現在,杭廷頓教授將他的焦點,從國際事務移轉到我們的國內文化分歧之上,他進一步檢驗了其他文明與相關價值觀對我們這個國家造成的影響為何。 美國是由英國殖民者所建立的。這些殖民者帶來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包括英語、基督新教的價值觀、個人主義、宗教使命感,以及對法律的尊重。後來來到美國的移民潮,逐漸接受了這些價值觀,並慢慢吸收了美國的盎格魯—基督新教文化。然而,晚進以來,因為接受同化的移民者大多都是西班牙裔移民,加上雙語主義、多元文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來就臺灣社會現象撰寫的評論集,舉凡政治、經濟、教育、體育、娛樂等面向,都在論涉範疇之中。
作者林克昌從事公職數十年,集行政、教學、研究在一身,融理論與實務於一爐。本書乃彙集其近年來,鑽研當前國內行政專題重要心得文字,內容概為公共行政之範疇,主題涵括:行政組織、公共政策、民意調查、高級文官、高等教育、行政革新、為民服務、基層人力、計畫作業、公車問題、戶籍行政等,涉及面極廣。 除了系統理論分析外,亦有實務行政現狀之探討,且提出政府機關推行行政功能時,應當遵行的原理原則和具體可行的方法,期能作為解決問題,克致效果的參考。資料豐富,立論平允,見解明晰透闢分析精細深入,文字簡練暢達,對有志於公共行政問題之研究者,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