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記》是東晉高僧法顯記述其西行天竺求取佛經的經歷與所思所感。書中不僅包含法顯西行艱難歷程的描述,也詳細記錄了五世紀初中亞、南亞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宗教、風俗習慣、經濟和地理情況,更突顯許多不惜身命、弘法利生的菩薩精神。千百年來,《佛國記》作為佛教史籍不僅鼓舞、堅定了後人的佛教信仰,更為可貴的是,它對歷史事件和自己所見所聞的忠實記錄,早已成為後人研究這一段歷史和地理的寶貴資料。
How Do you feel? 你有什麼感覺? .第一本深度研究人類情緒的歷史文化與萬千型態變化的「情緒考古學」。 .156則詞條羅列你我未曾察覺的感受、情緒、欲望與心理狀態,認識「情緒文化」。 .走進情緒世*,用宏觀視野看待理性現實中的感性自我,探索人類內心世*。 你的心臟是否在「期盼」中噗嗵亂跳?你的胃是否因「緊張」而打結緊縮?你戀「愛」了嗎?感到「惱怒」?你對本書「好奇」嗎?報告時「坐立難安」?因為「來客焦慮」而心急難耐?或因「思鄉感」的不自在而頭暈目眩? 情緒總是難以捉摸與無法名狀的,即使在理智清明的時刻,情緒純粹或混雜的程度、微妙的轉折,以及變化萬千的偽裝型態,讓我們多半時候都受制於情緒、不由自主被掌控。因此,唯有藉著關注感受、捕捉情緒,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與他人。 本書從
惠普( HP )使用看板管理法,生產力提升、效益超過 400 %。 .皮克斯( Pixar )動畫利用看板管理改善團隊的溝通方式。 .服飾品牌 Zara 從產品設計到工廠作業,只花短短 15 天,只因利用看板管理。 什麼是看板管理法? 就是把所有「正在進行」、「即將進行」與「完成」的工作,呈現在看板上。 看板管理法的好處是: 是一種視覺化的拉式系統,再也不必因為 「這個很急、先處理」「可以耽誤你幾分鐘嗎」被打擾、被中斷原來的工作, 工作者做事有餘裕,能自己主動「拉」工作來完成, 而不是無視現有的工作量,硬「推」工作給他們。 許多名企業如微軟、皮克斯、 Zara 都用這套方法管進度, 部屬再也不會抱怨工作做不完,從擺爛、被動等待指令變成主動。 作者多明妮卡.迪
關於蒙田,人們以為可說的都已說盡:他是懷疑論者,他向自己發問而又不作回答,甚至拒絕承認自己一無所知,而只是堅持那句「我知道什麼」的名言。於是,對一個真理的否定,揭示出一個新的真理。
研究中國學術思想,胡適此本著述,直接點出中國先秦思想的經緯。他首先採用了西方近代哲學的體系和方法,為先秦思想注入更精闢獨絕的分析。蔡元培更以「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及系統的研究」,稱此書為有別於他種,是「第一部新的哲學史」。
一個人生活的體驗愈多,愈能欣賞莊子思想視野寬廣、 精神空間開闊及其對人生的審美意境 莊子的哲學一方面肯定大自然的完美性,同時也肯定人類的尊嚴性,其最高境界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不但表現出民胞物與的胸懷,且呈現著藝術精神的和諧觀照,而以譬喻和寓言來表達其思想,深入淺出! 讀莊子的書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他的眼底裏,世俗的人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躍不定的小麻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看他書中大鵬小鳥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對話,以及井底蝦蟆的設喻,你會覺得他簡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類歷史的時空中,孤鴻遠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本書中所寫幾十位日本女都是政治、社會、文學、詩歌、戲劇史上的佼佼者,她們誠如陶淵明的「閑情賦」中所描述:「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令人悵望千古而不釋於懷。 日本可說是母系社會思想延伸到中世紀的唯一國家;其女子情念之深、思想之美、行為之優雅皆絕乎想像。就日本歷史上傑出之女性,有政治家、作家、詩人、藝人、藝妓等,作輪廓性之敘述,考其生平,跡其才華,介紹其作品、詩文及重要作為,以見這些女才子對日本文學、文化思想及政治所產生之影響。 另亦介紹少數男作家筆下女子的故事、遭遇,以顯示日本男人的女性觀,及其對女性的影響。
内容简介: 《呂氏春秋》是秦朝丞相呂不韋召集門下賓客學士集體創作的一部綜合巨著,它有三個方面堪稱「獨一無二」:一是內容的廣泛性,自古代社會到那時代的全部認識成果,它幾乎都作了檢閱和評說;二是學派的兼容性,它雖被視為雜家,但卻力圖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建構一個自屬的體系;三是構制的規整性,使讀者產生一種嚴格按照預定藍圖,集百工智慧而由一人運籌帷幄的感受。如此一部奇書,值得國人一讀。本書在前賢時彥的研究基礎上,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導讀、校注和語譯,是今人研讀《呂氏春秋》的不二之選。
本書按時代順序闡述量衡的起源、產生和發展的各個階段,以文獻和實物資料相印證,介紹中國古代度量衡的概況,度量衡單位和單位量值的確立、沿襲和改進,管理制度和標準器具的製作等;並進一步分析歷代量制、量值的演變,以及度量衡與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反映中國古代度量衡科學技術成就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孔子學說探微」乃作者多年來研讀論語,心有所得,陸續為文,至今稍加修訂、編輯而成的論文集。書中分內外篇,內篇以論述孔子思想的結構、內容為主,前五章均發表於國內哲學學術期刊中,諸文探賾索隱,於孔子思想的基 本取向、體系結構、關鍵概念等,有極嚴謹而深入的研究,並抉發孔子思想原具有雙重性:即時代的對治性與超時代的理想性,提供後學者正確理解孔學的新方向。外篇以論語中某些章向詮釋及顏子生卒年問題之辨正為主,這些雖 非針對孔子思想作研究,卻與儒學相干,故列為外篇,其中第一、四章具見作者解決問題的功力及貢獻。本書乃作者研究儒學第一階段的作品,其中具有個人獨特領悟的新見解,可作為有心研究孔學者的參考。
度量衡乃實用之器,非若算數之學,憑之籍載可以無誤,音律之學,證以聲韻亦可強求者比;必須有實物以為佐證。中國度量衡制度發生於黃帝,下及三代增損其量,以為實用,此制度成備之前期。至漢世命黃鐘為度衡之根本標準,取鉅黍為度量衡之參驗校證,至是度量衡制度始為初步之完成。
本書為造論之作,繼熊十力《新唯識論》之後,建立以純粹力動為核心觀念之形而上學(現象學)體系。本書之主旨在以純粹力動為終極原理,突破當代新儒學之體用不二論。純粹力動是體亦是用,體與用完全相同,因而體用論可以廢掉。 純粹力動是一恆常在動感中的超越的活動,它會凝聚、下墮、分化而詐現現象世界。另方面,它在主體方面表現為睿智的直覺。後者可通過自我屈折作用而成知性,對現象世界加以認識和執取。知性亦可復作現象學的轉向,從執的狀態逆反地躍起,回復原來之睿智之明覺,體證現象世界本為純粹力動之詐現而已,因而不予執取,反而現象世界為實現文化價值的場所。此等文化活動包括知識、道德、藝術、宗教等各項。
全書共分三章,第一章、為黃石公三略的考證及張良與黃石公的傳記。第二章、為三略白文總集校,乃本書今註今譯所依據的藍本。第三章、為今註,今譯及引證,是本書的主體。
《春秋》三傳中,《穀梁傳》最能發明《春秋》的微言大義。周何教授窮三十餘年之力,為本書作注和語譯,引證資料豐富詳盡,疏解鉅細靡遺,語譯周延完整,是今人研讀《穀梁傳》的最佳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