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feel? 你有什麼感覺? .第一本深度研究人類情緒的歷史文化與萬千型態變化的「情緒考古學」。 .156則詞條羅列你我未曾察覺的感受、情緒、欲望與心理狀態,認識「情緒文化」。 .走進情緒世*,用宏觀視野看待理性現實中的感性自我,探索人類內心世*。 你的心臟是否在「期盼」中噗嗵亂跳?你的胃是否因「緊張」而打結緊縮?你戀「愛」了嗎?感到「惱怒」?你對本書「好奇」嗎?報告時「坐立難安」?因為「來客焦慮」而心急難耐?或因「思鄉感」的不自在而頭暈目眩? 情緒總是難以捉摸與無法名狀的,即使在理智清明的時刻,情緒純粹或混雜的程度、微妙的轉折,以及變化萬千的偽裝型態,讓我們多半時候都受制於情緒、不由自主被掌控。因此,唯有藉著關注感受、捕捉情緒,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與他人。 本書從
惠普( HP )使用看板管理法,生產力提升、效益超過 400 %。 .皮克斯( Pixar )動畫利用看板管理改善團隊的溝通方式。 .服飾品牌 Zara 從產品設計到工廠作業,只花短短 15 天,只因利用看板管理。 什麼是看板管理法? 就是把所有「正在進行」、「即將進行」與「完成」的工作,呈現在看板上。 看板管理法的好處是: 是一種視覺化的拉式系統,再也不必因為 「這個很急、先處理」「可以耽誤你幾分鐘嗎」被打擾、被中斷原來的工作, 工作者做事有餘裕,能自己主動「拉」工作來完成, 而不是無視現有的工作量,硬「推」工作給他們。 許多名企業如微軟、皮克斯、 Zara 都用這套方法管進度, 部屬再也不會抱怨工作做不完,從擺爛、被動等待指令變成主動。 作者多明妮卡.迪
《百佛圖》,是嶺南畫家盧延光在《百帝圖》、《百女圖》和《百仙圖》後的又一力作,是畫家與作家攜手合作的又一嶄新成果,也是「百」字系列的*力作。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西漢末年(約公元前二年)傳入中國,於公元六世紀末至九世紀中葉,達到鼎盛時期,逐漸與我國儒、道兩家相融匯,從而逐步中國化。 本書由作家吳伯衡、蔡卓之編寫了僧佛故事百則,其中融入了佛教文化的淵源、佛學哲理以及它們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影響、滲透的歷史,言簡意賅;由畫家盧延光苦心經營,以不斷革新的生花之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僧佛圖像,匠心獨運,變化莫測,雅俗共賞,在藝術上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本書中所寫幾十位日本女都是政治、社會、文學、詩歌、戲劇史上的佼佼者,她們誠如陶淵明的「閑情賦」中所描述:「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令人悵望千古而不釋於懷。 日本可說是母系社會思想延伸到中世紀的唯一國家;其女子情念之深、思想之美、行為之優雅皆絕乎想像。就日本歷史上傑出之女性,有政治家、作家、詩人、藝人、藝妓等,作輪廓性之敘述,考其生平,跡其才華,介紹其作品、詩文及重要作為,以見這些女才子對日本文學、文化思想及政治所產生之影響。 另亦介紹少數男作家筆下女子的故事、遭遇,以顯示日本男人的女性觀,及其對女性的影響。
内容简介: 《呂氏春秋》是秦朝丞相呂不韋召集門下賓客學士集體創作的一部綜合巨著,它有三個方面堪稱「獨一無二」:一是內容的廣泛性,自古代社會到那時代的全部認識成果,它幾乎都作了檢閱和評說;二是學派的兼容性,它雖被視為雜家,但卻力圖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建構一個自屬的體系;三是構制的規整性,使讀者產生一種嚴格按照預定藍圖,集百工智慧而由一人運籌帷幄的感受。如此一部奇書,值得國人一讀。本書在前賢時彥的研究基礎上,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導讀、校注和語譯,是今人研讀《呂氏春秋》的不二之選。
揭開裙撐底下的祕密,一覽五個世紀以來西方女性的服飾潮流, 從設計、布料、剪裁、內衣、細節,到風格和流行的發展,徹底解密服裝的構造、歷史演變和設計靈感來源。 透過作者莉蒂亞?愛德華珍貴的藏品照片,95件經典洋裝精采圖解,揭開華服底下的美麗與哀愁。 開縫、褶襞、斜裁、包縫、刀褶、公主線條 鯨骨、裙撐、臀墊、束腰、馬甲、硬裡襯 花緞、塔夫綢、斜紋布、莫塞林毛薄紗、尚蒂利蕾絲 羊腿袖、霍布裙、昂格瓊、藕節袖、車輪式皺褶令頁 從1550年到1970年的420年間,西方女裝時尚爭奇鬥豔,推出各式各式樣精緻奪目的絕美華服。服裝的演變反映出社會文化的更迭、審美觀念的改變,以及整個時代歷史大環境的推進。但更私密也更隱微的,每一件洋裝都代表了一個女子的夢想、盼望、自信與追求。
本書為造論之作,繼熊十力《新唯識論》之後,建立以純粹力動為核心觀念之形而上學(現象學)體系。本書之主旨在以純粹力動為終極原理,突破當代新儒學之體用不二論。純粹力動是體亦是用,體與用完全相同,因而體用論可以廢掉。 純粹力動是一恆常在動感中的超越的活動,它會凝聚、下墮、分化而詐現現象世界。另方面,它在主體方面表現為睿智的直覺。後者可通過自我屈折作用而成知性,對現象世界加以認識和執取。知性亦可復作現象學的轉向,從執的狀態逆反地躍起,回復原來之睿智之明覺,體證現象世界本為純粹力動之詐現而已,因而不予執取,反而現象世界為實現文化價值的場所。此等文化活動包括知識、道德、藝術、宗教等各項。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 脫離了對形上學的敵視狀態 從內容上來說 深度探討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時所持有的思想結構 《個體論》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何以「物體」與「個人」的概念是我們思想結構中極為核心的概念。第二部分則說明這樣的思想結構如何反映在我們談論這個世界的語言中。作者彼得弗列得瑞克史陶生從常識出發,但卻對常識看法所涉及的各種複雜面向作出極為深刻的省思,這樣的深刻省思無疑是分析哲學的極佳範例。 第一部分「殊相」(particulars)旨在建立起物質性物體和個人在一般殊相中所占據的中心地位。共分成四章。第一章從殊相的識別(identification)和再識別(reidentification)說起,並藉此給出一些概括性的論證,以論證具有空間與時間性的物質性物體是基本的殊相。第二章藉著探索一個純粹聽覺世界的可能性,而企
《春秋》三傳中,《穀梁傳》最能發明《春秋》的微言大義。周何教授窮三十餘年之力,為本書作注和語譯,引證資料豐富詳盡,疏解鉅細靡遺,語譯周延完整,是今人研讀《穀梁傳》的最佳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