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但極具哲人情懷,可稱悲天憫人,高瞻遠矚。他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不是舊時代的殿軍,而是新思潮的先驅。 中國經過近百年的不斷革命,終歸宿於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於就日康有為堅持的道路,尤是深思。本書作為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種,著墨於有關思維議題,故敘康氏生平,但求彰顯哲人出處;述思想淵源,給其雛形,一元論精神實貫串始終。康氏改造公羊三世之說,意在致用,以便奠定變法理論基論;及參與變法,理論與現實之間顯有落差,而哲人追求立功之抱負,實甚昭然。戊戌政變之後,康力倡保皇,建立孔教,其意義端在循序漸進,穩定發展。至於演大同之旨,融合中西,實寄烏托邦於未來。暮年大談天遊,神馳太空,未必消沈,視野實更為之開闊。凡此要點,分十章論之。
戰國時代的風氣,為功利主義的時代,其共同要求的,是修養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希望在治國平天下的大事業中,能夠一顯其身手。其中,有的是通才,就是從人格修養到治平天下的能力,都兼容並蓄的進行,儒家的孟子、荀卿,就是明顯的例子;有的是專門重視農業的,如許行之流便是;有的是專門行俠仗義,往來於國際之間,做他們反戰運動或非戰運動的,如墨家之流便是;有的是專門研究法律,用法律萬能的觀點來治國平天下的,如商鞅韓非;有的專門研究外交上的粽橫捭闔的技術,以成平天下的目的,如蘇秦張儀,亦有以研究軍事及戰略,從戰爭上求勝的,如孫臏吳起。作者以史記為本,透過簡鍊的文字,將戰國時代以外交軍事聞名的各家做詳盡的介紹,喜愛歷史的讀者不可錯過。
游閑是古代中國社會名階級中的知識分子與無產活動分子共通的特色,而戰國時代是游閑分子活動最鮮明的時代,他們的活動在中國歷史上貫串延續了二千年,形成重要的社會現象。 中國歷史上地主商人與無產農民兩種勢力的權衡交叉,爭鬥與和平,及妥協與對抗,形成游閑分子──辯士與游俠──的活動。本書首述各時代階級活動的情形,次敘士人與游俠怎樣從貴族與農奴轉變而來,最後說明游閑分子的個人活動及造成歷史的集團行為。
這是一部闡釋《管子》思想的著作。全書扼要地論述了管仲的生平與業績,闡述了管仲與《管子》的關係,並從哲學、倫理、教育、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科學等七個方面,高度評價了《管子》的思想建樹,且選譯了「管子名言」,附錄了〈管仲傳略〉。內容全面,闡釋簡明,述評結合,深入淺出,對於有興趣瞭解管仲與《管子》的莘莘學子,以及有志於《管子》研究的學著,本書都是一本可供參考的讀物。
張君勱是同唐君毅、徐復觀及牟宗三諸先生共倡「當代新儒學」的里程人物,並且也是現代中國民主政治運動的一位卓絕人物。為要尋繹出中國走向民主政治的問題癥結及可能途徑,有關張君勱思想的研究將是一個重要的可能途徑 。而王陽明哲學的重新認取和發揮,則是瞭解張君勱思想的一個關鍵。 這本小書是張氏以英文寫成而全面論述陽明哲學的專著,它可以補充張氏手撰《比較中日陽明學》及其他單篇論文的不足處。本書並附有張氏以英文發表於《 東西哲學季刊》的一篇論陽明哲學專文中譯,及施友忠一篇相關主題的論文(心與道德秩序)作為附錄,以供讀者參考。
「簡易哲學」集筆者在輔仁大學近二十年授課之經驗成果而寫成,此也為輔仁大學哲學概論課所用教材之一。 但一年授課時間總計一僅約六十小時,故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完整的哲學綱領,於哲學的基本概念亦不能探討透徹。 經十數年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談,筆者深感學生所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宇宙及人生等深奧問題的瞭解。本書的目的是欲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目前不在增加人的知識,而在闡明人的知識,同時瞭解人的知識是如何膚淺不足,並使學生瞭解真有些問題是無法答覆的。 哲學的宗旨並不在解答問題,而在澄清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是洞悉宇宙的初步,人若根本沒有發現問題,則對於宇宙人生一無所知。在本書內,筆者提出各家各派的學說,是為了闡明即使成名的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亦莫可奈何,因為很多問題根本遠超過我們人類智能所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