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精神醫學的文化研究,也是一部精神醫學的近代史 精神醫師如何成為醫師,精神病人又是如何成為病人? 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的方式,將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精神疾病患者 「我想,一旦我能夠單純地把他看成是個瘋子,事情就簡單多了。但是,我仍然會看到那裡有一個『人』。」這是一個精神科病房的新進住院醫師在面對患者時的內心掙扎,或許也是我們的。所以涉及精神疾病的社會議題總是會有許多爭議 我們希望將精神疾病患者視為理性、能夠為自己負責的人;但我們不確定是否可以。 因為我們不確定該如何看待精神疾病。它是一種身體上的病,還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病?它存在於大腦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濃度的改變,還是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以及對他人的情緒反應之中? 但無論如何,受苦是真實的。 《兩種心靈》是一個人
遊戲是童年生活的核心經驗,本書的主旨是在探究如何將幼兒日常生活原本擁有的遊戲童年,保留和延伸於幼兒園的課程,讓幼兒在幼兒園得以繼續享有自發選擇、熱烈參與、積極互動且樂在其中的遊戲經驗。本書從遊戲與課程概念相遇的觀點,首先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理論概念中定位,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發展之遊戲目標、內容、組織、評量的概念取向;接著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定位於經驗取向、過程取向、幼兒取向、和發展取向,並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包括:規劃遊戲的空間、提供遊戲的時間、幼兒遊戲中的教師工作、計畫幼兒的遊戲經驗、和遊戲中的幼兒評量,以期為幼兒園的幼兒還原其原本享有的遊戲童年和從遊戲中學習的經驗。
本書是Garry Landreth所寫的完整、適合研究生程度閱讀的最新版教科書,內容是關於透過遊戲與兒童建立治療關係。書中詳細描述了兒童中心遊戲治療模式,強調了解兒童世界及觀點的重要性。此外,此模式會促進遊戲治療的過程,同時也讓治療師和個案有所連結。曾經使用之前版本當教科書的教授們一定樂於見到最新版不但保留了核心資料,同時還在新舊資料當中找到絕佳的平衡。本書最新版的改進之處在於: 擴充了短期遊戲治療章節。 有全新、詳細的一章,描述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相關的研究。 有新的一些段落描述遊戲治療督導、法律與倫理議題,以及多元文化原則。 利用圖片、案例說明及對話節錄來讓內容更加生動。 線上指導資源。 不管你是曾使用之前版本的教育者或訓練者,或是第一次閱讀此教科書的學生和實務工作者,
本書是一本強調「如何做」(how to)的實用指引,針對學前階段常見的特定行為問題情境來索解。全書分為八篇共四十九章,自第七章起,每章討論一項行為,以同一架構逐步引導讀者如何處理每一行為問題。 *版本的一個特色是附有一片光碟。這片光碟包含本書所討論的建議實施策略的有用資訊,內容涵括:有關如何有效記錄行為的逐步指導;提供類似每章開頭楔子裡的案例敘述「輪到你」,讓讀者應用所學的原則於假定的孩子及其行為;以及「額外資源」,提供能幫助讀者處理幼兒問題的書籍、文章和網址清單。 本書基於人性化管理的原則,以溫和肯定的態度、系統的步驟,涵泳體諒、尊重、紀律、包容等民主生活態度與方式於行為改變的過程。對棘手於管教的學前階段教師及家長,尤其曾經或正在修習「行為改變技術」一科或有關科目者,
本書作者Shaywitz博士是閱讀與讀寫障礙症領域裡,居全世界領導地位的專家。她利用*科技的突破,包括腦造影研究 許多是在她自己的實驗室所完成 掀開閱讀困難這位主角的神秘面紗,並說明有讀寫障礙的孩子能如何得到幫助而成為一位優秀閱讀者。她不但探討在幼兒身上的早期診斷,也同樣討論針對年紀較大孩童、年輕人和成年人的診斷。 Shaywitz博士並規劃一套針對強化閱讀所設計的家庭教育方案,引導父母如何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以及如何與老師合作;並建議如何提升及維護孩子自尊的方法。她在本書中提供了練習、教學輔助、電腦軟體相關資訊以及許多無價的資源。 Shaywitz博士解除圍繞在讀寫障礙症周遭的無知障礙,並以知識的撫慰取代。這裡有你可信賴的來源,你能使其轉變為所需要的資訊、建議、引導與解說。簡而言之,這本書為所有有閱讀
內容簡介 當當網讀者近100%完美推薦 真正的溝通高手,不是辯才無礙, 而是能精準讀懂對方「情緒」,繼而說出擊中對方心坎的話! 本書獻給知道很多說話技巧、卻仍身陷溝通困境的你 你是否常常覺得 ◆很努力找話題,聊天仍頻頻冷場? ◆說的道理明明都是對的,對方卻不領情? ◆不小心就從溝通變爭論,最後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自己口才很好,說的話卻常被無視? 這是因為,我們都弄錯了溝通重點,事實是: 有效的溝通,是讀懂對方的「情緒」,而不是說清楚事情。 溝通是情緒交易,良好的溝通就是善意的情緒互換, 只有讀懂別人的情緒,溝通才能進行,進而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 若光是與人講道理、擺事實,只是你自己單方在說話,「溝通」是不存在的。 本書作者於心理溝通領域浸淫10年,累積了
STEM教育是各國面臨人工智能時代極力提倡的教育政策,在出版針對幼兒園階段的《具STEM精神之幼兒探究課程紀實:「一起創建遊戲樂園」主題》前一本書的基礎上,本書《嬰幼兒STEM教育與教保實務》亦反映此一時代趨勢與需求,主張:STEM教育及其核心的探究精神宜自嬰幼兒起就開始接觸,然而嬰幼兒STEM教育有其教保基礎──親密互動的關係與安全暨豐富的環境,方得以墊下心理基礎與物理基礎,支持嬰幼兒的探索與學習,利於STEM教育的落實。因此本書大體上有三大重點:(1)嬰幼兒發展概況及其教保實務;(2)STEM教育及其與嬰幼兒、嬰幼兒教保的關係,以及STEM教育的教保基礎要件;(3)嬰幼兒STEM教育之具體落實,含STEM探究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以及具體的活動示例。 簡言之,本書在強調「保育、作息即課程」及「遊戲、探索即課程」信念的基礎上,實現嬰
透過實在地、真切地呼吸, 感知你的身體,放鬆不自覺的攣縮, 療癒滯留在潛意識裡*深層的創傷經驗。 「創傷是真實存在的。它不只是一個概念或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它是我們的身體對生活裡各種大大小小情況的反應,隨著歲月的累積,它會在我們的組織中堆積、駐留、盤據一席之地,並逐漸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吉騰.湯柯夫 以導引身體的方式觸及潛意識, 改變內在狀態與信念的呼吸療法。 大多數談論「身心靈」領域的人, 多半鑽研心智(心理學)和靈性(神祕學), 對於「身體」的感知微乎淺聞, 然而身體作為我們於體驗生命課題的載體, 以及感受愛、快樂、悲傷、痛苦的工具, 影響「心、靈」的狀態超乎想像。 「感受身體」的治療對身心整合極其重要, 因為身體有如窗口, 吸收外在世界的一切加以內化。 無論「輸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