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是童年生活的核心經驗,本書的主旨是在探究如何將幼兒日常生活原本擁有的遊戲童年,保留和延伸於幼兒園的課程,讓幼兒在幼兒園得以繼續享有自發選擇、熱烈參與、積極互動且樂在其中的遊戲經驗。本書從遊戲與課程概念相遇的觀點,首先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理論概念中定位,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發展之遊戲目標、內容、組織、評量的概念取向;接著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定位於經驗取向、過程取向、幼兒取向、和發展取向,並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包括:規劃遊戲的空間、提供遊戲的時間、幼兒遊戲中的教師工作、計畫幼兒的遊戲經驗、和遊戲中的幼兒評量,以期為幼兒園的幼兒還原其原本享有的遊戲童年和從遊戲中學習的經驗。
這是關於精神醫學的文化研究,也是一部精神醫學的近代史 精神醫師如何成為醫師,精神病人又是如何成為病人? 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的方式,將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精神疾病患者 「我想,一旦我能夠單純地把他看成是個瘋子,事情就簡單多了。但是,我仍然會看到那裡有一個『人』。」這是一個精神科病房的新進住院醫師在面對患者時的內心掙扎,或許也是我們的。所以涉及精神疾病的社會議題總是會有許多爭議 我們希望將精神疾病患者視為理性、能夠為自己負責的人;但我們不確定是否可以。 因為我們不確定該如何看待精神疾病。它是一種身體上的病,還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病?它存在於大腦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濃度的改變,還是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以及對他人的情緒反應之中? 但無論如何,受苦是真實的。 《兩種心靈》是一個人
催眠的真義是在助人, 即使談前世今生,也是為了幫助你, 走出過去,活出自己! 什麼是催眠? 是喊1、2、3 讓你睡就睡? 是要你飛上天,你就能飛上天? 催眠一直是人人好奇卻又莫名想保持距離的領域,但是它,其實跟許多人的想像很不一樣。 如果你也在那些誤區,不妨聽聽在催眠領域學習、教育已20年的阿德老師怎麼說。 擁有NGH、ABH催眠師講師及NLP 即使談前世今生,也是為了幫助你,走出過去,活出自己! 專業講師資格的他,要告訴你,催眠的真義是在助人, 王輔天 高雄四維文教院前院長 史佩綺 德瑞姆心理學院創始人 杜裕貴 漢瑞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世銘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藥學科副教授 陳一德 NGH亞洲地區總監 陳志恆 ABNLP授證講師、暢銷書作家 劉安康 華人臨床催眠師協會理事長 黃正頤 博智全球服務管
我們每天都會做夢,但多數不記得,能記得的夢,也很困惑,不懂夢在說什麼。 本書以實例舉證,幾個人聚在一起,運用歐曼的讀夢方法,可以輕易地瞭解夢的意義。 作者以動人的真實故事,說明夢如何能協助人的適應生存,如何讓生命更統整美好。 有人將自己包得緊緊的,如銅牆鐵壁般安全保護住,與他人保持相當距離。有的人卻是一縷輕衫,隨風舞動,時時與天地一起呼吸 我喜歡讀夢團體是因為看見自己與他人在努力面對夢的過程,一點一滴釋放了被綑綁的自己,同時釋放被抑制的生命力,如花朵綻放。 一個人為什麼需要找自己?因為不能做自己 這個夢再次證明,無論我們所看見的自己與外在的世界再怎麼天昏地暗,來自生命底處的自己,還是會透過夢來幫我們找到出口;這個生命深處未知的自己,對我們
──風行全球百萬菁英的實證行為科學── 科技再怎麼發達, 人類的大腦永遠是宇宙最厲害的武器(前提是你會用)。 神經領導學權威大衛.洛克博士教你, 善用大腦這個超強工具, 隨時發揮表現! ★《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彭博商業週刊》爭相報導! ★《順著大腦來生活》回答了人類最重要的問題:如果大腦是個舞台,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心智導演? 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是個普通的星期一, 主角艾蜜莉和保羅遇到一連串日常挑戰, 然而,如果他們能順應大腦的運作、建立專屬的心智導演, 他們的生活將會有驚人的巨大轉變 在探索大腦時,首先發現的是,它看起來很像一台機器。大部分心智活動是自動的,由無法控制的力量所驅動。領悟到我們是這麼自動地被驅動行事,可
本書作者Shaywitz博士是閱讀與讀寫障礙症領域裡,居全世界領導地位的專家。她利用*科技的突破,包括腦造影研究 許多是在她自己的實驗室所完成 掀開閱讀困難這位主角的神秘面紗,並說明有讀寫障礙的孩子能如何得到幫助而成為一位優秀閱讀者。她不但探討在幼兒身上的早期診斷,也同樣討論針對年紀較大孩童、年輕人和成年人的診斷。 Shaywitz博士並規劃一套針對強化閱讀所設計的家庭教育方案,引導父母如何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以及如何與老師合作;並建議如何提升及維護孩子自尊的方法。她在本書中提供了練習、教學輔助、電腦軟體相關資訊以及許多無價的資源。 Shaywitz博士解除圍繞在讀寫障礙症周遭的無知障礙,並以知識的撫慰取代。這裡有你可信賴的來源,你能使其轉變為所需要的資訊、建議、引導與解說。簡而言之,這本書為所有有閱讀
透過實在地、真切地呼吸, 感知你的身體,放鬆不自覺的攣縮, 療癒滯留在潛意識裡*深層的創傷經驗。 「創傷是真實存在的。它不只是一個概念或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它是我們的身體對生活裡各種大大小小情況的反應,隨著歲月的累積,它會在我們的組織中堆積、駐留、盤據一席之地,並逐漸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吉騰.湯柯夫 以導引身體的方式觸及潛意識, 改變內在狀態與信念的呼吸療法。 大多數談論「身心靈」領域的人, 多半鑽研心智(心理學)和靈性(神祕學), 對於「身體」的感知微乎淺聞, 然而身體作為我們於體驗生命課題的載體, 以及感受愛、快樂、悲傷、痛苦的工具, 影響「心、靈」的狀態超乎想像。 「感受身體」的治療對身心整合極其重要, 因為身體有如窗口, 吸收外在世界的一切加以內化。 無論「輸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