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 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
>本书探讨了作为代系统论的开放性的动态平衡系统、第二代的开放性的非动态平衡系统,即自组织系统,以及第三代的自生系统论。 n自生系统论是的系统论。本书描写的是这一系统的基本结构。
《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 收录了法拉第、赫姆霍兹、汤姆森、纽科姆、盖基的代表作品。 涵盖了十九世纪以前,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方面最巨影响力的论文作品。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突破技术”,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中许多技术已经走向市场,主导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编JasonPontin所说,突破性技术的定义非常简单,那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高质量运用科技的解决方案。有些技术是工程师们天才创意的结晶;而有的则是科学家们对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所采取的诸多尝试的集大成者(比如深度学习)。评选“10大突破技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新创新成果,同时也是为了强调是人类的聪明才智促生了这些创
翻译家郭宏安作序,陈筱卿翻译! 特别收录《论风格》、《拜访布封——蒙巴尔之行》! 布封的《自然史》全书36卷,堪称煌煌巨制。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了地球、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演变历史。本书精选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中,观点代表性,论述最为精彩的片段,依写作的年代进行编排,既浓缩了《自然史》的内容,又相对完整地呈现其结构风貌,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布封这位人物的独到思想、怪诞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所有助益。
大国治理是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过程,是延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和制度成长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理论与政治实践相互融合的转轨过程。当下转轨政治学的研究必须从全球经验和中国实际出发,直面公共生活凸显的科技元素,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重构科学与政治的和谐关系。本书以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科学技术哲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为基础,对科技与政治相互联动、相互作用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作出了哲学和政治学回应,提出了构建科技政治学的基本纲领和理论框架。在分析科学技术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基础上,从合作与冲突两个层面考察科学技术和政治互动的表现形式,系统梳理了科技政治学的研究主题、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重点讨论了科技知识渗透到决策层从而转化为公共政策的途径,着力探讨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过
黄培云——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全程参考了这所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粉末压制理论”。92岁的他,雅达散淡,娓娓道来:四处迁徙的少年时代,30年代的清华化学系,亲历“一二·九”,参加湘黔滇步行团,西南联大第一届毕业生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与赵新那喜结连理,回国后艰苦建校,粉末冶金学科建设,粉末理论的思维过程,他的口述中有生平积累的治学思考,也有对师友与亲人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 涉及人物:师长郑桐荪、吴有训、张子高、高崇熙、余瑞璜…… 同学姚依林、屠守锷、吕保维、陈新民、黄家驷、张培刚、汪德熙…… 岳翁赵元任一家人的铁闻,以及老先生两次归访之旅的趣事。
《科学史》第四卷,为一般读者和专业人士提供18世纪科学发展的详尽和全面的概述,探讨17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及主要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含意。这本书既是一本叙事性的书,也是一本解释性的书,还可以当成参考工具书来用。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科学,也谈到了一些传统文明中的科学和殖民地的科学。所包含的范围,既有对科学本身认知维度的分析,也有对其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的解释,两者兼顾。撰稿者大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他们既叙述了有关问题当前的不同研究成果以及方法论上的争论,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一般集成论研究》是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编辑的系列著作。 唐孝威主编的《一般集成论研究(第1辑)》编录了一般集成论研究的十篇文章,涉及生态、神经、心理、人机交互以及语言等领域,从不同视角。对不同领域中集成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一般集成论研究(第1辑)》能够促进对一般集成论理论的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世界科技发展史话》以世界科技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由于一些科技史实的时间跨度较大,年代归类不明确,我们根据重点事件的发生时间进行了划分。在《世界科技发展史话》篇目排序上,总的原则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也有一些小的变化:古代部分,为突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将相关部分内容集中排列;近代和现代部分,采用了按学科分类的排列顺序。
《实用专利丛书:电学专利实务指南》分为电学部专利撰写、电学部专利答复审查意见及电学部专利模板三章内容。首先,通过总结多位代理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6个典型案例,从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文件,专利代理人撰写的中间文件,经质检人质检后由专利代理人修改的专利文件申请文件,以及对前3个过程的案例进行分析等四个角度,具体论述了在电学部专利撰写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个综合案例,以供读者参考。其次,通过总结多位代理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5个典型案例,从代理人撰写的专利申请文件,审查员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代理人答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以及多位代理人对审查意见的分析等4个角度,具体论述了电学部专利答复审查意见方面的常见问题,并且对申请文件授权起关键作用的创造性问题用两个不同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你有过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吗?想走进科学家的生活一探究竟吗?想知道科学研究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神秘吗?刚刚开始学术研究的你,想知道如何挖掘好的研究课题及想法吗?有了课题和想法之后,下一步的研究又该如何展开呢?对于那些发表在期刊和会议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如行云流水,轮到自己写文章时纵有思路万千,却下笔无神。想知道如何将新的想法和研究结果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并撰写成高质量论文的秘密吗?如果你是一名年轻的导师,角色的突然转变让你还有些无从应对吗?那么,如何高效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快速在研究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对于这一连串的问号,你将会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的两位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与读者分享研究生活的苦与乐。书中引用了大量形象而具体的实例,不仅希望带给读者一次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本书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紧密结合科研实际,较为系统地阐述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科研选题及信息收集的方式、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与策略、发明创造方法与专利申请规程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及报告的知识和方法等;分别归纲出八种典型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举实例阐述了快速进入科研领域、提高科研效率的方法与策略;探讨了影响科研工作的相关因素以及科研工作者实现科技创新目标的素质。 本书的知识体系结构由三个主模块和一个辅助模块构成,全书系统连贯,选材简明实用,每章内容独立,读者可根据学习和工作需要进行选读。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尤其适合刚刚跳进科研大门的初学者;也可供老师、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参考使用;对人文科学工作者以及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德鲁特-洛伦兹电子论和普朗克-爱因斯坦光子理论,阐明电磁辐射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引入等离子体激元、光波导的基本模式。然后引入固体中电子运动行为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单电子近似和描述固体周期性的布洛赫定理,阐明了电磁辐射与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跃迁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固体的磁光物理性质,包括法拉第旋转、磁圆二向色性(MCD)、磁光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