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与卡文迪什实验室》是就科学革命理论问题和从科学革命的观点观察卡文迪什实验室的贡献两个方面,着重分析和写出的。从纯科学史的观点研究科学革命,特别是现代科学革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研究来自科学发展的实际进程。从科学革命的观点观察在现代科学革命全过程中起过主力军作用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及其科学家们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该项研究的具体化和深入。也许这两点构成了本书的特色。
《被禁止的知识》旨在向现存文明中科学技术与精神意识领域的正统观念发出挑战,出现在书中的受访者全都是名动天下的当代天才: 加来道雄,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不可思议的物理学》作者; 埃德加 米切尔,阿波罗14号登月宇航员,《探索者的道路》作者; 斯坦顿 弗里德曼,全球UFO调查员,《飞碟与科学》作者; 马里奥 博雷加德,意识-神经生物学家,《精神大脑》作者; 爱德华 麦考斯基,哲学家,《古埃及的精神技术》作者; 德隆瓦洛 默基洗德,精神灵修师,《生命之花的古老秘密》作者; 这17位受访者通过与访问者──同样是全球闻名的灵性导师──帕特丽夏 科莉的精彩对话,深入挖掘了长期以来被主流学术界蓄意隐瞒的一些关于科学与意识的真相,包括:1.弦理论与不可能的物理学,2.UFO及外太空
本书汇编了薛定谔的两本演讲集,包括《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是薛定谔阐释其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思想的Z名的讲演集。薛定谔作为世界Z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文科普讲座, 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人文关怀。薛定谔对20世纪的科学世界图景做了全面的历史论述,从现代科学追溯到西方哲学思想的Z早阶段;以及阐述现代科学成就如何影响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
黄培云——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全程参考了这所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粉末压制理论”。92岁的他,雅达散淡,娓娓道来:四处迁徙的少年时代,30年代的清华化学系,亲历“一二·九”,参加湘黔滇步行团,西南联大第一届毕业生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与赵新那喜结连理,回国后艰苦建校,粉末冶金学科建设,粉末理论的思维过程,他的口述中有生平积累的治学思考,也有对师友与亲人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 涉及人物:师长郑桐荪、吴有训、张子高、高崇熙、余瑞璜…… 同学姚依林、屠守锷、吕保维、陈新民、黄家驷、张培刚、汪德熙…… 岳翁赵元任一家人的铁闻,以及老先生两次归访之旅的趣事。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伊利亚·普里戈金在这本《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珍藏版)》中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是他与自然之经典描述的 决裂。他通过考察西方的时间观,引导我们经历一种奇妙的智力探险——从古希腊出发,经过牛顿轨道和确定性混沌,到达量子理论与“免费午餐”宇宙学统一表述的高度。这本分水岭式的著作表明,一种全新的科学与文化之自然法则诞生了。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专为科研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关于道德标准的非正式课程而设计。本书论述了科研行为的道德基础以及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个人与职业性问题。它不仅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研究 无论是学术、企业还是政府背景 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科学学科。 第三版《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体现了自1989年版、1995年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的发展。第三版秉承了本书的一贯特点,即包含大量假设情景,为特定情况的思考与讨论提供指导。 《怎样当好一名科学家》主要针对研究生以及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但也适用于处于科学事业不同阶段的所有科学家。
本书在多项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凝练,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工程能力,从培养模式、培养过程、校企合作、质量评价、专业特色等多个方面入手,经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4年实践,总结出了强化工程能力提升的硕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获第八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以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为例,详细论述了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典型课程建设与改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等内容。本书涉及面较广,内容翔实,能够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与帮助。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普里戈金在这本书中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是他与自然之经典描述的决裂。他通过考察西方的时间观,引导我们经历一种奇妙的智力探险——从古希腊出发,经过牛顿轨道和确定性混沌,到达量子理论与“免费午餐”宇宙学统一表述的高度。这本分水岭式的著作表明,一种全新的科学与文化之自然法则诞生了。
2013年,世界科技继续快速发展,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为在新的科技产业革命中占据先机,各国都在积极布局,出台科技创新战略,把其作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曹健林主编的这本《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4)》以科技政策为主线,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的概况。在对2013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动向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重点科技领域就其国际发展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综合介绍,包括信息通信、生命科学、航天、先进制造和大数据等。本书还特别介绍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政策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情况,并提供了一些的科技数据和科技资料。 本书可供各级行政和科技部门、发展规划部门、科技政策和管理研究部门(机构)以及高校与研发机构的有关人士
暂时没有内容
《博物人生(第2版)》汇集了作者探访花草世界的发现与思考,以博物学家诙谐幽默的笔调、精美的花草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静谧而活泼、和谐而生动的草木世界。引领读者走出钢筋水泥的冰冷都市,亲近花草,体认自然,在博物的生活中重新定位人的位置,开启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博物学涉及人类生活史、人类科学史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古代的学问基本上处在博物层面,它虽然没有数理科学深刻,但适应本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笔的遗产,我们可以也应当继承它们。过去科学传播比较重视数理科学,比如宣传陈景润、玻尔、爱因斯坦、克里克、霍金,而不大介绍竺可桢、林奈、布丰、法布尔、威尔逊。其实,数理科学相对难懂,普通百姓要理解其中的奥妙不是很容易,有时必要性也不很大。相反,博物类科学门槛相对很低,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值得优先传播。《博物人生》从博物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教育思想,介绍了普林尼、格斯纳、怀特、卢梭等开创的西式博物学进路。博物学需要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同时推进,后者是少数人的事情,而前者人人可以尝试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本书还结合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理论篇,第二部分为实践篇。 理论篇借助知识管理的经典分析工具——创新的SECI模型,结合虚拟社区知识创新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 实践篇以一个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成果,先对虚拟社区用户进行知识参与角色划分,然后运用社会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探讨社区网络结构下的知识交互过程。
在这本书里,作者介绍了古今中外100多位 的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生动、有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 ,在每 篇故事前面附有这位 的简历,读者读了本书以后,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本书是 书,曾经分别出版台湾地区版、香港版,并列入 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本书好几篇故事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科学院谢希德院士为本书作序推荐。这次,作者对全书进行了修改、补充,并新增了屠呦呦、霍金、乔布斯、比 ·盖茨等8个新的故事,使这本书更加 彩。
科技战线的百年历程是一部恢弘的史诗,奏响了科技创新的主旋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主线、以百年科技事业的历史发展为支撑,遵循历史回顾、文本抽绎、观点梳理、逻辑把握的总体思路,分析了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的理论探索,阐释了百年科技事业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总结了百年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从哲学视角审视了未来科技工作的路径。该书为解决现实困惑、破解发展困境提供了理论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