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几里得编著兰纪正、朱恩宽编译的《几何原本/汉译经典》是世界上、最完整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也是欧几里得最有价值的传世著作。欧几里得在本书中,系统地总结了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及智者派等前代学者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欧几里得建立了定义和公理并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确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而本书也就成了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现,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书所研究的几何变换仅限于平面上的合同变换、相似变换和反演变换这三类初等几何变换;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三类几何变换的理论和它们在几何证题方面的应用。阅读本书只需要具有中学数学知识即可;对于阅读几何变换理论有困难的读者,也可以只阅读与几何证题有关的章节。 本书适合大中师生及数学爱好者使用。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与管理》共6章,系统介绍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人员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要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基本工作能力的提升。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与管理》以政策法规为带领,以标准规范为基础,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维、监管、应用等方面,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凝练,结合诸多经典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实用性较强,将为今后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通俗地阐述了作者所开创的几何解题的“消点 法”,用这个方法可以机械地判定所谓“等式型可构造几何命题”的真假 ,命题成立时还能够产生人容易检验和理解的证明,即可读证明,书中先 引入作者所发展的系统面积方法的两个基本工具,即共边定理和共角定理 ,接着在共边定理的基础上把面积方法算法化,系统地建立了面积消点方 法,此外还进一步指出,消点不限于面积法,在全角法、三角法、向量法 以及复数法的基础上也能建立消点法,下篇则对几何公理体系提出了新的 见解,指出传统的欧几里得公理体系和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不足,并提出 一个与面积法相适应的平面几何公理体系,证明了这个体系和希尔伯特公 理体系的等价性。 本书可供中学数学教师、师范院校数学教师、数学爱好者、数学奥林 匹克工作者和参赛
全套书对1978~2016年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包括全国女子竞赛、西部竞赛、东南竞赛、北方竞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即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中国国家队队员选拔赛以及IMO试题中的200余道平面几何试题进行了诠释,每道试题给出了尽可能多的解法(多的有近30种解法)及命题背景,以150余个专题讲座分4卷的形式对试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或相关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有关平面几何试题的一些命题途径.本套书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可全方位地开启读者的思维,扎实地训练其基本功。
大家在课程里都会碰到某种程度的数学证明,有些人甚至把做数学与进行数学证明等同起来。 但究竟数学证明这种功夫在数学活动中有何作用?它是否真正确立了无可置疑的结论?它是事后的装扮功夫抑或它能导致前所未知的新发现?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数学证明(珍藏版)》从数学史的角度出发,试以大量实例与读者探讨以上问题。
《新世纪高等学校·数学教育主干课程系列:直观拓扑(第3版)》第二版与版内容相同,第三版增加了以下内容:章第2节中,关于连续性的应用,增加了几个有趣的例子。 第2章中增加了一节:
20世纪初以来,中国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带动了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CO2排放迅速攀升的巨大的外部成本。赵晓丽所著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主要针对上述背景,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关系,其中产业结构调整又分为静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动态的产业转移或产业布局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转移趋势分析;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与国际产业转移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产业布局变化的份额效应、增长效应和交互效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同技术进步下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电力产业改革与节能减排;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研究。
20世纪初以来,中国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带动了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CO2排放迅速攀升的巨大的外部成本。赵晓丽所著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主要针对上述背景,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关系,其中产业结构调整又分为静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动态的产业转移或产业布局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转移趋势分析;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与国际产业转移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产业布局变化的份额效应、增长效应和交互效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同技术进步下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电力产业改革与节能减排;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