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计算力学前沿丛书”之一。全书系统地论述了近场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建模方法、数值算法、软件技术和工程应用。全书共13章,包括:绪论、近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键型近场动力学模型及其改进、键型近场动力学在有限元中的实现、近场动力学的显式动力学解法、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型、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型、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型的改进、近场动力学方法与有限单元法的混合模型、非均匀离散的近场动力学模型与自适应分析、冲击侵彻与爆炸问题的近场动力学模拟、热传导与热-力耦合问题的近场动力学模拟和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破坏的近场动力学建模分析。此外,本书还安排了两个附录,附录A介绍了近场动力学微分算子;附录B给出了近场动力学的显式动力学算法FORTRAN源程序。
本书为 现代工程力学之父 斯蒂芬 普罗科菲耶维奇 铁摩辛柯和詹姆斯 M.盖莱共同撰写的Theory of Elastic Stability(第二版)的中译本。作为大型结构弹性稳定性领域的最优参考书之一,该经典著作系统介绍了结构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囊括了结构静、动态失稳的相关内容。 本书涉及内容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主题涵盖了二维、三维应力和应变的理论解释,还包括了扭转和弯曲应力、热应力和固体波传递等理论的工程应用,另外还给出了梁-柱、环、杆和拱的屈曲理论、实验和设计公式。
本书论述结构和材料在静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能量吸收。对于能量吸收装置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结构受到意外撞击时的耐撞性和损伤的评估及减轻冲击的包装设计,都需要能量吸收性能方面的知识。对能量吸收性能的研究要求有材料工程、结构力学、塑性理论和冲击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本书试图将这个领域最基本和最新的知识汇集在一起以便读者顺利地掌握基本概念,并将有关原理应用于其他工程问题。由于实际应用中的结构和材料门类繁多,本书主要关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研究方法及简单的结构元件和材料。在介绍这些内容时,重点放在阐述力学和物理行为及最常用的基本建模和分析方法上。对更为复杂的实际结构在撞击下的全面综合分析,如汽车车身和飞机机身的耐撞性分析,则超出本书的范围。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主要是从“固-气”“固-液”“固-固”等界面的原子、分子结构的微观物理和化学的性质出发,以分子间力为基础,预见其对纳微米结构和系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所引起的接触、黏附、界面强度、摩擦润滑等问题。 本书由3篇、16章和7个附录组成。上篇讨论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的基础知识。中篇讨论移动接触线问题、分离压力、前驱膜、受限液体与纳流动的界面滑移、内角润湿、液滴蒸发等。下篇讨论表面和界面演化动力学,介绍表面与界面扩散与演化动力学、相场动力学方法在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中的应用。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中力学规律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并最终为增强人类运动能力与健康服务。本书按外部生物力学、内部生物力学、生物力学原理应用三大板块进行介绍,无论是在编排还是在力学内容的介绍顺序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同时,新版在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概念应用,为每一章中的原理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此外,还更新了生物力学测量和分析方法的内容,方便读者了解最新的技术前沿手段。
《现代量子力学 第2版》中译本2015年由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首次出版。自出版以来,此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关注,为国内许多高校物理专业的师生和量子力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大帮助。与此同时,不少热心读者就他们在使用此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这本《现代量子力学 第2版(中译本修订本)》是译者对照原文,再一次认真地、字斟句酌地对之前的译文进行精心修正而成,编辑和译者尽努力纠正了排版错误,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部更高质量的中译本。 本书的妙处在于 抓住了量子力学的灵魂,而且把这个灵魂描叙得灵动飘逸 。这是一部量子力学领域的精品教材,以其简洁、独特的写作风格闻名于世。由于它内容选取、讲授深度、设定的读者对象与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基础理论课《高等量子力学》相吻合,我国许多高校量子力
德国科学家普朗特于1942 年出版了其名著《流体力学概论》。随后,其学生奥斯瓦提奇等增补修订出版了该书的第六至第九版。德国流体力学教授欧特尔等又进一步增补、修订,出版了第十版和第十一版。本书为第十一版的中译本。欧特尔等保留了普朗特名著第一版的内容作为本书前六章的主要内容,第七至第十四章则介绍了当代流体力学发展的不同分支:井将书名由《流体力学概论》改为《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 与一般流体力学论著强调数学理论不同,普朗特的名著(本书前四章)尽可能地避免复杂的数学分析,着重物理直观,旨在阐明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及问题的力学本质,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欧特尔等撰写的后十章也体现了普朗特的风格和意图。后十章中有些内容可在普朗特的原著中以某种形式看到,但绝大部分是最近六十年来流体力学不同分
本书作者S. 温伯格是标准模型创立者之一,他因提出电弱统一理论,与格拉肖、萨拉姆共享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现代粒子物理发展的见证人,对很多物理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书中对重大物理学原理的论述清楚明白深刻独到,数学推导也很清晰。阅读门槛不高但是论述极其深入。本书既没有陷入非常直观的物理论述,以貌似合理的方式巧妙地导出结果,也没有陷入纯粹数学的严格证明。它提供了远比这两者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对自然基础原理的深刻洞察。温伯格本人几乎见证了整个量子场论的发展史并一直参与其中,几乎将他职业生涯中对量子场论的思考放入本书之中。阅读本书的过程能够体会到一位真正的量子场论大师是如何处理物理问题的。 本书内容的发展是新颖和逻辑清晰的,每一步发展都仔细地交待动机和出处,并强调了为什么自
《力学基本问题【全彩版】》在全景式的视野下,以哲理式、开放式的描述方法,介绍力学学科及其学科交叉的前沿,尤其着重梳理出与之相关的70个基本问题。《力学基本问题【全彩版】》力图展示:即使是力学这一科学发展的先行学科,也仍然存在很多基本问题尚没有得到认识、解决。《力学基本问题【全彩版】》以 基础力学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 交叉力学 四个板块进行展示:头尾体现了从基础到交叉的脉络,中间嵌入了力学的两大主流领域。
本书是稀薄气体动力学的经典著作,既包括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模型,也包括过渡流区流动分析理论和数值方法的简要介绍,特别是详细陈述了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原理、数理模拟及其在零维、一维、二维、轴对称和三维流动中的具体应用。附录给出了代表性气体性质、相关数学基础、演示程序及其总结。
本书组织有6个章节,分别是非线性非平稳数据分析方法概述、经验模态分解、瞬时频率、希尔伯特黄变换、全息希尔伯特谱分析以及非线性非平稳分析方法应用实例。第1章开篇立意,充分展现了本书将打破传统方法桎梏、让数据“自己说话”的意图;第2章从自适应基底展开,一步步讲述EMD的诞生和发展;第3章讨论瞬时频率,及其在不同于非线性、非平稳的价值优势;第4章希尔伯特黄变换基于EMD和瞬时频率,对时间序列的时频谱进行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确表达;不同于低维表示方法,第5章通过全息希尔伯特谱剖析数据背后隐藏的物理规律;第6章通过数篇代表性的实例,启发读者如何合理看待本书提及的新方法,并为读者提供参考。
《力学基本问题》在全景式的视野下,以哲理式、开放式的描述方法,介绍力学学科及其学科交叉的前沿,尤其着重梳理出与之相关的70个基本问题。《力学基本问题》力图展示:即使是力学这一科学发展的先行学科,也仍然存在很多基本问题尚没有得到认识、解决。《力学基本问题》以“基础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交叉力学”四个板块进行展示:头尾体现了从基础到交叉的脉络,中间嵌入了力学的两大主流领域。
本书与杨卫教授所著的《力学基本问题》构成姊妹篇,引导读者学习力学、研究力学、欣赏力学、热爱力学。本书基于当代工程技术对力学的需求,介绍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典型案例,为从事工程力学研究做必要准备。全书共15章,分为基本方法篇、动力学篇、固体力学篇、流体力学篇。基本方法篇介绍如何从系统科学高度审视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如何对力学问题进行定性研究、机理研究、数据研究,进而把握其内在规律。此后三篇选择我国学者在航天、航空、船舶、交通、建筑、电子、能源、武器等领域的11个工程力学研究案例,分别介绍如何将复杂力学问题进行简化,梳理研究思路,最终解决问题,满足工程设计、研制和运行需求。
本书立足于研究引起结构系统振动的深层内因,以及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机理:侧重于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涉及工程实际中的复杂结构系统和复杂结构动力学问题。本书由15章组成。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结构动力学基本思想、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章,单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介绍结构振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第3~8章,主要介绍多自由度结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动力学建模、数值分析、系统辨识、敏感度分析、部件模态综合等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第9章和第10章,介绍求解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各种方法,包括数值积分方法和模态叠加法。第11章和第12章,介绍典型结构单元的建模与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各自所特有的动力学特性。第13~15章,介绍复杂结构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固
本书主要研究了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复杂动力学、全局分岔和混沌动力学。针对研究高维非线性动力系统数学理论过于抽象、难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问题,以典型的工程振动实际问题为例,通过建立高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发展相应的理论解决方法来启发读者。本书在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理论推导到工程实例,便于读者自学。
3D打印微点阵材料是新一代轻质高强韧结构材料。本书主要针对3D打印微点阵材料在准静态和动态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与变形失效机理进行论述,并结合典型的工程应用背景,对微点阵材料的力学优化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全书包含微点阵材料概念与应用、3D打印工艺和材料、微点阵材料准静态力学性能、微点阵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微点阵材料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微点阵材料力学优化设计六个方面的内容,涉及材料学、弹塑性力学和冲击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相关内容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或给有关研究提供直接参考。
本书聚焦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面临的地层失稳等工程地质风险,在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多相渗流、传热、相变及固体变形的多场耦合模型,重点探讨沉积物力学变形与多相渗流、水合物分解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系列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直井、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开采条件下的地层稳定性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可能诱发的海底滑坡,系统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风险,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包含了作者近20年在非均匀材料断裂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工作主要针对国际非均匀材料断裂力学领域理论模型的不足以及复杂界面条件下断裂力学领域能量积分理论的理论空白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基础理论到仿真方法提出了有特色的研究思想。具体工作包括:非均匀材料的断裂力学基本理论、非均匀材料的传统特殊指数型模型、具有一般属性的非均匀材料断裂力学模型、含复杂界面非均匀材料的区域无关积分方法、考虑界面残余应力的一般性区域无关积分模型等内容。这些工作,克服了一般属性非均匀材料(梯度材料)的断裂力学难题,澄清了近30年来人们对传统指数模型的质疑,拓展并完善了非均质材料断裂力学的理论体系。相关工作得到了国际**学术期刊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好评。
本书系统地论述作者最近二十余年从事辐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初边值问题数值解法研究及辐射驱动内爆压缩过程数值模拟研究所获得的若干创新成果。 第1至4章论述理想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高阶数值方法及流体界面计算方法。作为重点,系统地论述了多介质理想流体问题通用的高阶守恒型WENO-FMT方法,这是作者的一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已成功地用于求解各种复杂的多介质流体问题及辐射驱动内爆压缩过程数值模拟所涉及的含有三个能量方程的多介质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初边值问题。 第5至7章主要论述非线性复合刚性多尺度问题的自适应正则分裂方法(简记为ACS),这是作者的另一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已成功地用于求解各种强非线性扩散占优高维偏微分方程组初边值问题及辐射扩散与电子、离子热传导耦合方程组初边值问题,可在确保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成倍
本书介绍了 近场动力学 的 基础理论以及与 经典 局部理论 之间 的 联系;此外,也 介绍了基于近场动力学方法的各向同性材料和复合材 料 层合板 的 建模方法 , 以及 材料 损伤的 表征 方 式 。 书中详细介绍 了 用于近场 动力学 分析 的数值计算方法 和 具体实施步骤,并且 为 读者提供了 丰富 的 基准 算例以及 众多求解 静力学 、 动力学问题的 应用算例。 这些算例 有助于 读者 更 直观 地 理解 近场 动力学理论和 分析 方法 。同时,本书也侧重于介绍与 近场动力学方法 相关 的耦合分析 方法 , 包括 近场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的耦合,以及近场动力学热 - 力耦合 的 分析方法 。本书可 为研究近场动力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提供 理论 基础 和实际应用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