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讲述了原子核的集体模型和壳模型的基本理论.对于液滴模型,Bohr哈密顿量及相关内容,球形和变形势中的单粒子态及其性质,壳修正和对修正等内容作了深入的物理讨论并对所涉及的数学公式都作了详细推导.着重讨论了核力的基本特征,介绍了常用的唯像核力并基于介子交换理论导出了介子交换势.特别对于原子核的高自旋态近年来的发展,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结构等领域的近期进展都给出了深入讨论.本书采用skyrme有效相互作用在HF+RPA(及HFB+QRPA)框架下对原子核基态和激发态给出了自洽描述,特别是对于张量力的效应作了深入讨论.
Myintentionisthatthisbookserveasareferenceworkoninteractingparticlesystems,andthatitbeusedasthebasisforanadvancedgraduatecourseonthissubject.Thebookshouldbeofinterestnotonlytomathematicians,butalsotoworkersinrelatedareassuchasmathematicalphysicsandmathematicalbiology.Theprerequisitesforreadingitaresolidone-yeargraduatecoursesinanalysisandprobabilitytheory,atthelevelofRoyden(1968)andChung(1974),respectively.Materialwhichisusuallycoveredinthesecourseswillbeusedwithoutment.Inaddition,afamiliaritywithanumberofothertypesofstochasticprocesseswillbehelpful.However,referenceswillbegivenwhenresultsfromspeizedpartsofprobabilitytheoryareused.Noparticularknowledgeofstatisticalmechanicsormathematicalbiologyisassumed.Whilethisisthefirstbook-lengthtreatmentofthesubjectofinteractingparticlesystems,anumberofsurveysofpartsofthefieldhaveappearedinrecentyears.AmongtheseareSpitzer(1974a),Holley(1974a),Sullivan(1975b),Liggett(1977b),Stroock(1978),Griffeath(1979a,1981),and
本书主要对第四代核能系统尤其是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介绍。内容包括第四代核能系统概述(发展背景和定义,优选核燃料循环,核反应堆安全,核能的经济性)、钠冷快堆基础(发展概况和基本特性,快堆物理,快堆热工流体力学,快堆材料,快堆安全)以及其他五种四代堆(高温/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铅合金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和气冷快堆)的基本信息。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核电专业学生在第四代核能系统方面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核电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和培训的参考书籍。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原子核物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并对亚核子物理、天体物理以及核辐射测量等作了简要介绍。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核的基本性质、放射性、核辐射测量、核力、核衰变、核结构、核反应、中子物理、核裂变和聚变、亚核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书中着重叙述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物理规律,同时适当介绍当前的一些进展情况。 为了便于读者自学,本书语言力求简明易懂,内容注意由浅入深,各章均有习题和答案。书末还附有供做习题用的“部分核素数据和粒子数据”和“常用物理常量”。 本书可作为大学物理类专业原子核物理课程的教材,并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事原子能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参考。 本书是1981年出版的《原子核物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的修订版。原版书于1987年获核工业部教材特等奖。1988年获全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