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课程教学大纲提出的指导性意见编写,是测绘工程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用教材。本书以测图过程为主线,力求适应测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做到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和高质量的统一。全书内容共分十一章,章至第八章为传统的大比例尺测图部分,内容包括测量基本知识、基本测量的原理和仪器、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技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等;第九章和第十章为数字测图部分,内容包括数字地形图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基础、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方法;第十一章介绍了地形图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测绘类课程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以ArcGIS 10.5版本为讲解依托,95%的内容适合ArcGIS 10.0以上的用户。内容共分16章,包括ArcGIS入门、数据库管理、坐标系统、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地图打印到DEM制作、三维制作和分析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和Python源码,并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书中附带了作者自己开发的接幅表生成和标准分幅打印工具软件,以及配套数据资源和视频。 本书注重实用性,既深入浅出适合ArcGIS初学者,也适合具有基础的ArcGIS专业人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对ArcGIS二次开发的用户也有的帮助。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物理量的电测法,包括机械工程测试中应用最多的振动、力、温度、噪声、流量等参量的测试原理和方法,以及与各参量测试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感器变换原理、信号调理电路、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同时还介绍了现代测试系统和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也可供从事机械工程测试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地图投影》按照地图投影学科通常的分类体系,以简明易学的方式,系统阐述了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各种常用投影(方位、圆柱、圆锥、多圆锥、伪圆锥、伪方位、伪圆柱、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等)基本公式的推导、变形分析和应用,地图投影的识别、选择和变换等。其中等角圆柱投影、等角圆锥投影和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等,是当前我国海图和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所规定使用的投影,《地图投影》作为重点详加论述。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投影概念--空间地图投影,书中对其构成原理与公式推求也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地图投影》计算实例、插图与数表的配备较齐全,体现了融知识与实用于一体的特点。 《地图投影》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地图投影”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地图
本书共分12章,章为概述,介绍测绘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基本内容;第二章至第五章介绍测量仪器和测量的基本技术;第六章介绍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及精度估算;第七章介绍小地区控制测量的施测与计算技术;第八章和第九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正和地形图的应用;第十章介绍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与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第十二章介绍桥隧工程测量。在本书附录中,提供了导线计算和道路缓和曲线计算的计算机(器)程序。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的土木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测绘工程专业等的基础技术课“测量学”的教材,也可供工程勘察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现代普通测量学》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测量学”教材。全书共分十三章。~2章为测量基础知识;第3~6章为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误差分析;第7~8章为控制测量原理和方法;第9~10章为基础地理信息获取方法及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1~13章为施工测量方法及建筑物变形监测。 《现代普通测量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建筑工程类、道桥类、农林类、地质矿产类、环境工程类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内容分为两个模块:通用模块和方向模块。部分通用模块共九章,介绍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仪器的使用。第二部分方向模块共六章,分别介绍测量方法在建筑施工、道桥工程、管线工程、地籍测绘、地质勘测工程、矿山工程中的应用。 《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修订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交通运输类、水利类、环境与安全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地矿类等相关专业本专科的测量学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适合遥感、测绘、环境监测、军事等相关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中国、尼泊尔边界线上,巍峨宏大,气势磅礴,是世界高峰。其海拨高程,素为世人瞩目。公元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都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测量,测定高程为8848.13米。公元2005年2月至6月,国家测量局再次组织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测绘工作者采用多种现代测绘技术手段,对珠穆朗玛峰及周边地区开展大规模控制测量。5月22日,中国测量登山队队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竖立测量战标,运用经典大地测量方法、GPS测量方法和雷达探测等技术手段,成功地进行了测量。随后,测绘工作者对大量观测数据做了缜密分析和计算处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运用多种测量方式,通过严谨的技术设计方案和精心的组织实施,得出高精度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是我国测绘科学技术进步的鲜明标志。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彰显了中国测量珠穆
本书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1997)编写而成。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测量概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识读、工程测量基本工具、控制测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白纸测图、专业工程测量、工程施工测量、河道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测量、渠道及水工建筑物测量、建筑物变形测量与竣工图编绘等。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员使用,也可供水利水电工程其他施工管理人员参考。
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字城市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动向,深入讨论和分析了在智慧城市时代地理信息该如何与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并将这一新的全面应用称为智慧的空间位置;探讨了智慧的空间位置的特点、优点与关键实现技术,包括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含位置的物联网、空间云计算、三维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和基于位置的无线应用。 《智慧的空间位置:智慧城市时代的GIS》适合正在从事智慧城市设计与规划,以及从事GIS项目管理及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测绘CAD》的编写采用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讲述方法,在理论讲解的同时,配以大量实例,并有简要提示和说明,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入门,对有基础的读者又能达到较高的AutoCAD操作水平。每章结尾有本章小结,并配有习题与思考题,使读者在学完每章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测绘学概论》共9章。绪论部分主要讲述测绘学科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介绍现代测绘学科的基本体系框架和相应的内容,展望测绘学科的发展及任务。第 2章~第6章分别介绍了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五大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7章介绍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第8 章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3S”技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有助于测绘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测绘工作的读者对测绘学科及其发展概况、对现代测绘技术的进展及测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有全面的初步了解及认识。
《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系统地阐述雷达干涉测量的发展和雷达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给出InSAR处理生成DEM的实现流程及其关键算法。全书共分7章,包括如下内容:系统分析和总结外InSAR影像提取DEM研究现状;阐述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技术及质量控制,InSAR的基本处理原理,并详细给出InSAR处理流程;比较和分析现有的干涉相位解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经典相位解缠算法(支切法)的改进算法;讲述基于遗传算法的相位解缠算法;利用干涉测量处理分析的理论,系统全面地分析利用InSAR影像提取DEM时产生误差的因素,并给出误差估计的定量化公式;给出一些关键算法的原程序。 该书可作为我国研究InSAR处理的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入门教材。
精密单点定位(PPP)是GPS定位技术中继RTK/网络RTK技术后出现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如何保障和评价PPP的精度和可靠性是PPP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书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数据探测与抗差估计理论,系统地研究了PPP质量控制与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别从PPP的数据处理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丰富了精密单点定位数据(预)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精化了PPP的函数模型及模型,拓展了PPP质量检验与优化的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精密单点定位质量控制体系,为今后制定PPP测量技术规范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基本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理论与算法,以及数字摄影测图软件系统与工作站等。内容包括数字影像获取与处理基础、数字影像的特征提取与定位、数字影像定向、数字影像匹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微分纠正、数字矢量地图测制,以及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书力争用通俗的语言叙述相关内容,对相关的理论模型与算法有深入的分析和连贯的推导,每一过程和算法都有具体的实现步骤。本书不仅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易于工程实现,而且通过对各种理论模型和算法设计依据的分析,本书还能使读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得到启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遥感影像信息获取与处理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