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20章,按官能团分类系统编写,脂肪族与芳香混合编章。周环反应、有机化学的波谱分析独立编章,供不同专业选用。每章均有学习提要、本章小结、阅读材料、习题,书后有索引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本书是广东省有机化学精品课程教材,充分利用了有机化学网络课程及资源库的研究成果,把动画和录像等应用于课堂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本书可用作普通高校应用化学、药学、理工类相关专业及医学等本科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讲解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5章)、实验概论(第6-8章)、实验各论(第9-16章)、实验常用数据(7-18章)。其中,实验各论部分的编写参照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分为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模块。本书内容编排系统,逐层深入;内容丰富、翔实,共涵盖了35个实验项目,反映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写作风格有明显创新,在简要介绍实验原理、材料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表格流程格式,清晰地描述了每个操作步骤的内容、要点(含注意事项、技巧分析),在结果部分不仅介绍了预期结果,还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为方便读者进行国际交流,书末附有重点实验的英文实验指导(附录A),供读者参考。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又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
本书是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两册。本册为化学分析部分。 本书是在2004年出版的《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包括:绪论、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沉淀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复杂无机试样的分析等,共10章。每章末附有思考题与习题,附录给出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可用作高等师范学校本科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理、工、农、医等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有机化合物性质研究》主要按官能团分类讨论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重要反应,主要包括:链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取代酸、含氮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另外,还重点介绍了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异构、常见的生命有机大分子、脂类、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反应。此外,还简要阐述了几种重要的测定有机物结构的光谱技术。最后,简述了元素有机物、药用高分子化合物、足球烯、有机共轭材料、组合化学和相转移催化化学反应等新型有机化合物的发展与运用。《有机化合物性质研究》可供化工、环境、生物等领域研究人员参考和学习。
《有机化学》在安排上力求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的条理性;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反应为核心,突出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对知识点的介绍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重点突出,基本内容覆盖面宽而不杂。以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基本反应、变化规律为主线,着重强调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如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给排水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教学学时少(40~60学时)的有机化学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分析化学”作为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化学类专业本科规划教材出版以来,经多所院校使用,获得同行和使用院校师生的普遍好评。本次修订后将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化学类规划教材出版,为此出版社组织编委们对修订工作进行了系统讨论,针对全书各章节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由主编重写编写大纲。 对第2版教材的修订编写取得以下共识: 1.根据近年来分析化学的发展,适当增补一些新内容。 2.各章理论部分增加一些实际应用内容及科普性内容。 3.增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和逻辑性。 4.增删部分思考题和习题,着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5.认真仔细地检查书中的细小错误和疏漏,进行纠正 根据上述精神,《分析化学(第2版)》对版进行了如下修订:章绪论,即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分类、发展,对分析
本书是《有机化学》(马朝红、董宪武主编)的配套教材。全书共有55个实验,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官能团检验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技术,天然物质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附录等七个方面内容。同时附有微型化、微量化或绿色化实验供选择。每个实验后均有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牧、渔、医、生物、食品等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及自学者参考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