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丽主编的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技术的实验原理、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随书,演示了各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学习。本书适合从事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初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及学生等阅读参考。
不同于传统的相关图书,本书主要介绍编写者们在近20年内进行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时,具体所采用的实验方案和技巧,是实用型实验方案的汇集。本书不求“新”:不追逐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也不求“全”:不是分子生物学的手册;只求“通”和“透”:每个实验均分为概述、实验方案(一套或根据其他条件而定的多套方案)、材料试剂(器皿和试剂等)、相关知识(背景知识、关键因素、时间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力求将每一个实验讲透。无论对于经验丰富的研究者还是初学者,本书都能给予一定的启迪。
本书重点从分子水平对真核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的进展进行了较全面而又概括的介绍。全书共分5章:章以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为中心综述了其作为表观遗传调控靶点的依据和意义;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从核小体核心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多种修饰及其相互关系,依赖于ATP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参与的去阻遏等染色质重塑过程,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和小RNA介导的染色质凝聚等四个方面,及其在真核基因表观遗传调控中的机制和进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较全面地作了介绍。此外,本书还专门安排了辅助阅读资料,介绍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便于读者能较便捷地了解到支持相关研究的技术基础,并为开展有关研究提供了信息,有的实用价值。对于读者特别是初学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相关知识可能会有所助益。
随着遗传这一话题在健康事业和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与日剧增,遗传研究领域获得的新进展正在不断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潜在影响。为了易于接触和交流当代科学进展,这本修订的《人类基因组》旨在为不同科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和学生营造一个临床和科学研究的遗传学术氛围。人类基因组(原著第三版)以大量图解和实例刻画描述了一系列遗传学的热门主题和疾病研究的进展,对于学生和专业人士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学术资源。
分子系统发生学是应用分子数据重建系统发生关系的学科。《分子系统发生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分子系统发生学的基础、原理、方法及应用。全书由18章组成,可以归纳为五大部分:部分包括~3章,分别介绍了系统发生和系统树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包括第4~7章,是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的基础,其中第4章和第5章是分子系统发生学的信息学基础,第6章是数据集系统发生信号评估,第7章讨论了分子进化模型及模型选择原理与方法;第三部分中的第8~12章是各种系统发生分析方法,分别就目前主要的系统发生分析方法(距离矩阵法、简约法、似然法、贝叶斯推论法和系统发生网络法等)从原理、软件操作、应用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3章讨论了系统发生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4章讨论了系统发生分析可靠性与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主要涉及各类数据集分析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第7版)》是基因组学的综合型教科书,阐述了基因组的起源、体系、理念与基本概念,特别介绍了真正意义的基因组的次实践——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核心技术——测序的发明与发展,基因组学在认知生命及育种、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Whydidwewriteasecondedition?Aminorrevisionofthefirsteditionwouldhavebeenadequatetocorrectthe(admittedlymany)typographicalmistakes.However,manyofthenicementsthatwereceivedfromstu-dentsandcolleaguesalike,endedwitharemarkofthetype:"unfortunately,youdon'tdiscusstopicx".
本书是一本目前为全面而详尽地介绍各种基因转移技术的基础理论、必需的用品器材、具体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实验室手册。本手册从实用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70多项实验操作,内容包括各类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的特点、构建、制备和应用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的高新技术。手册既注重培养初学者的基本操作技能,又利于提高研究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的实验可自行拆分,便于研究者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本书可供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RNA组学、遗传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以及农、林、牧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临床医生和生物医药公司的研发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