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精心挑选和提炼出1000个具有代表性的液压维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详尽的解答。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讲解新型液压元件、回路、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以及国内外不同液压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和易出故障的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介绍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维修操作步骤等。本书可供生产一线的液压维修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以及相关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全书共分5章。章吊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介绍吊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内容、方法、依据、审批及部分典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等;第2章吊装工程施工方案,主要介绍吊装工程施工方案编写内容、方法、依据、审批、资质、安全技术措施及部分典型吊装工程施工方案实例等;第3章大型设备吊装安全技术管理,主要介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要点、大型塔类设备吊装安全管理、起重伤害事故分析及对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应急预案及部分大型设备吊装管理实例等;第4章典型大件吊装重大事故案例专家点评,主要介绍部分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及专家分析评价;第5章外工程吊装及机具发展趋势,主要介绍大型吊装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趋势、石化大型设备吊装评述及国外吊装机具发展态势等。 本书适用于机械、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筑、运输、装卸等行
由陆望龙、陆桦编著的《液压维修1000问(第2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精心挑选和提炼出1000个具有代表性的液压维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详尽的解答。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讲解新型液压元件、回路、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以及 外不同液压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和易出故障的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介绍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维修操作步骤等。 本书可供生产一线的液压维修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以及相关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阐述汽车轮胎动力学的专著,是作者近 40 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书中首先从恒定摩擦系数轮胎简化理论模型入手,讨论了动摩擦系数对轮胎力学特性的影响,引出全工况高精度 Uni Tire 轮胎模型,并介绍了其拓展应用及预测能力;在稳态建模基础上,阐述了侧偏、纵滑、侧倾及动载下的轮胎非稳态特性,开展了不平路面中高频动态特性的研究;最后介绍了轮胎动力学试验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内容。
由陆望龙、陆桦编著的《液压维修1000问(第2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精心挑选和提炼出1000个具有代表性的液压维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详尽的解答。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讲解新型液压元件、回路、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以及 外不同液压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和易出故障的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介绍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维修操作步骤等。 本书可供生产一线的液压维修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以及相关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根据多年的研究经历和讲授"高等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参考多种文献编著而成。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2章:动力学问题的数学基础;第3章:动力学问题的力学基础;第4章:运动稳定性基础;第5章刚体动力学基础;第6章:弹性动力学基础;第7章:塑性动力学基础
为适应市场需要,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和武汉丰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自贡运输机械总厂、沈阳起重运输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焦作起重运输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起重运输机械有限公司以及铜陵蓝天股份有限公司铜陵运输机器厂等6家合作单位紧密合作,完成了对ITⅡ型带式输送机系列设计补充的修改工作。 本手册是以整机设计和系统设计为主线的带式输送设计、计算、选型的综合指导书。全书共分18章。第1章介绍DTⅡ(A)型带式输送机的产品系列;第2章介绍带式输送机整机设计要素;第3章介绍带式输送机整机设计计算;第4章介绍部件选型原则;第5章介绍带式输送机系统设计原则;第6~10章介绍主要部件型谱;第11章介绍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和防护技术这;第12章介绍带式输送机系统相关设备和设施;第13章介绍带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安全评估研究现状;起重机械金属结构服役损伤模式的识别和诊断;在役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
本书系统介绍掘进机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与展望,掘进机的分类、组成、选型原则与实例;从掘进机与岩体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滚刀破岩规律、岩体各因素对掘进机掘进过程的影响;从优化破岩的角度研究刀盘优化设计、掘进机的推力、扭矩设计、支护体系设计原则。本书系统总结并研究与掘进机隧道施工相关的岩石和岩体的物理力学试验,指出现场掘进试验的重要性,首次提出岩体可掘性的表征方法,并评价现有岩体分类体系对掘进机施工的适用性和困难地层的可掘性。对现有掘进机施工预测模型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提出岩体特性掘进机施工预测模型,对软硬混合地层进行全面研究并给出实例。全面应用本书的理论基础,对高地应力影响下的掘进机施工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实例。
本书是一本机械强度领域的专著,主要阐述高温循环载荷下构件和材料的黏塑性行为及本构理论。全书共分 10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棘轮 -蠕变交互作用、平均应力松弛、滞弹性效应、应力疲劳中的位错崩塌效应等循环黏塑性行为和微观机制,描述上述行为特征的物理机制本构、晶体塑性本构、黏塑性唯象本构、统一黏塑性本构、损伤耦合本构,以及黏塑性行为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及寿命预测模型修正,为材料 -结构一体化强度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