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软件考试”)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与信息化部领导下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为适应“十三五”期间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多方对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82号),在2016年下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将开考“信息安全工程师(中级)”。“信息安全工程师(中级)”岗位的人才评价工作的实施,将成为科学评价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也将为我国培养和选拔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本书根据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内容主要包
本书是智能SAR图像处理与解译领域的一本新著,是作者所在团队10年来在该领域工作的积累。本书在全面总结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SAR图像噪声抑制方法、桥梁和港口目标的检测和曲线目标检测、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亦称第三代小波分析、后小波分析等)的SAR图像融合新算法、SAR图像和三维高光谱图像的压缩技术、各种SAR图像分割技术以及SAR图像地物分类与目标识别新方法。本书侧重于新算法的描述和实例的分析,反映了近年来SAR图像处理与解译智能化处理的发展概况,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本书可以为信息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在1999年出版的重点教材一一《雷达对抗原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不仅对原书各章内容进行了调整,而且新增了一章,即第9章“对雷达的反辐射攻击”。 本书系统介绍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应用的主要技术、系统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等。 全书共分10章。章介绍雷达对抗的基本定义和分类、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以及雷达侦察干扰设备的基本功能和组成;第2、3章分别介绍对雷达信号频率/频谱、方向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对雷达辐射源无源定位的方法;第4章讨论对雷达侦察信号分选和处理的方法;第5章讨论雷达侦察的作用距离和截获概率;第6、7章分别讨论对雷达的遮盖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第8章讨论干扰机的空间能量和时间计算以及干扰技术;第9章讨论对雷达辐射源的反辐射攻击技术;0章介绍对雷
本书是在1999年出版的重点教材一一《雷达对抗原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不仅对原书各章内容进行了调整,而且新增了一章,即第9章“对雷达的反辐射攻击”。 本书系统介绍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应用的主要技术、系统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等。 全书共分10章。章介绍雷达对抗的基本定义和分类、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以及雷达侦察干扰设备的基本功能和组成;第2、3章分别介绍对雷达信号频率/频谱、方向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对雷达辐射源无源定位的方法;第4章讨论对雷达侦察信号分选和处理的方法;第5章讨论雷达侦察的作用距离和截获概率;第6、7章分别讨论对雷达的遮盖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第8章讨论干扰机的空间能量和时间计算以及干扰技术;第9章讨论对雷达辐射源的反辐射攻击技术;0章介绍对雷
《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MATLAB版)(第2版)》描述了雷达截面积、极化、匹配滤波器和雷达模糊函数及雷达波传播的进展,并给出了关于PRN码、多径和折射、高距离分辨率、杂波与MIT处理的有关内容。书中提供的MATLAB 7.0程序代码可用于雷达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无论是雷达系统入门者、研究生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能从中获益。
本书译自国际雷达信号处理专家Mark A. Richards教授编写的教科书。该书介绍了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雷达系统导论、雷达信号模型、脉冲雷达信号的采样和量化、雷达波形、多普勒处理、检测基础原理、恒虚警率检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波束形成和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导论。书中包含了大量反映雷达信号处理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热点的补充内容,提供了大量有助于读者深入的示例。该书对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深入严谨的论述,是一本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中高水平的教科书。 本书适合于从事雷达成像、检测、数据处理及相关信号处理的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是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
《雷达标校技术》首先讲述雷达测量精度的定义以及雷达常规标校技术等基础内容,然后结合大量的工程案例,深入介绍系列前沿标校技术,如电视标校、GPS/北斗标校、三角交会标校、射电星标校以及卫星标校等,并给出了自动化标校、精度校验和卫星跟踪规划的实现方法。 《雷达标校技术》适合作为“雷达系统设计”“电子设备结构”等专业的本科选修课教材,也可用作“雷达系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雷达系统总体、武器系统总体专业相关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雷达与探测 信息化战争的火眼金睛(第2版)》在整体框架及具体内容上均对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增新。主要内容有:雷达概论;监视雷达;跟踪雷达;机载雷达;超视距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弹道导弹防御雷达;民用雷达;无源雷达;雷达结构、工艺和微电子技术;雷达发射、接收与信号处理技术;雷达新技术及其发展。《雷达与探测 信息化战争的火眼金睛(第2版)》读者对象: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雷达、军事电子系统工程的科研人员及管理干部;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雷达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系统介绍了雷达数字波束形成的理论基础、方法以及实现技术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空间传播波空时信号模型、空域滤波原理及算法、部分自适应处理技术、阵列信号的高分辨处理、稳健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机载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及性能分析等,融合了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 《雷达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可供雷达、导航、声纳与电子对抗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分为雷达主要分机及测量方法两大部分。前者包括雷达发射机、雷达接收机及雷达终端,书中阐述了它们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质量指标;后者包括经典的测距、测角和测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实现途径,并相应地讨论了多种雷达体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连续波、三坐标、精密跟踪等。对日益受到重视的相控阵雷达也有详尽的阐述。运动目标检测部分对强杂波中提取运动目标信号的基本工作原理、精巧的信号处理技术及实现方法均有较深入的讨论,并涉及动目标显示(MTI)及脉冲多普勒(PD)体制的基本原理。高分辨力雷达部分讨论了雷达分辨理论、高距离分辨力信号以及成像雷达SAR及ISAR的基本工作原理。书中对雷达方程也做了全面的研讨,说明了探测距离和内外诸因素的关联。全书较好地体现了当前雷达技术的状况和新发展。
《数字阵列雷达》系统介绍数字阵列雷达原理、组成、特点,阐述数字阵列雷达系统设计、有源收发、信号处理等技术。 《数字阵列雷达》共分6章。章介绍雷达的体制演变与技术发展;第2章介绍数字阵列雷达原理与特点;第3-5章分别阐述数字阵列雷达的系统设计技术、有源收发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第6章讨论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读者对象:雷达专业的高校师生及雷达研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探测和预警冰雹、龙卷、灾害性大风、短时暴雨、暴洪等强对流天气和雨量估计方面的业务应用。全书共分8章。到第四章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知识部分,第五和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雷达探测和强对流天气的预警。第七章介绍了各种雷达产品和相应的算法。第八章描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在一些实际的强对流或强降水个例中的应用。书中使用了300多幅业务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彩色回波图,使叙述更加生动翔实。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可作为气象部门短期和短时预报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气科学方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气象和水文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1999年出版的重点教材一一《雷达对抗原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不仅对原书各章内容进行了调整,而且新增了一章,即第9章“对雷达的反辐射攻击”。本书系统介绍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应用的主要技术、系统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等。全书共分10章。章介绍雷达对抗的基本定义和分类、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以及雷达侦察干扰设备的基本功能和组成;第2、3章分别介绍对雷达信号频率/频谱、方向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对雷达辐射源无源定位的方法;第4章讨论对雷达侦察信号分选和处理的方法;第5章讨论雷达侦察的作用距离和截获概率;第6、7章分别讨论对雷达的遮盖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第8章讨论干扰机的空间能量和时间计算以及干扰技术;第9章讨论对雷达辐射源的反辐射攻击技术;0章介绍对雷达的无源
本书作者是在SAR图像信息提取和图像解译方面的国际学者。全书基本涵盖了从SAR成像机理与图像统计特性、斑点噪声模型与抑制方法、图像分类、分割与目标信息提取到多通道数据的图像特性分析、图像分类与信息提取的知识,特别是对近年来兴起的高分辨率、多通道SAR图像的解译和判读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可以帮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读者快速、全面地掌握SAR图像信息提取与解译技术的全貌,同时尽可能避免了从抽象的数据公式和理论模型来理解和描述SAR图像信息的本质,能够适应具有不同基础知识结构人员的需求。书中提供了许多基于离分辨率机载SAR图像进行信息处理与提取的实例,图文并茂,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本书能够帮助从事本领域工作的研究生及设计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我国微波成像雷达系统技术的逐步
本书结合战场感知的应用背景,系统梳理和介绍了雷达目标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全书以目标辨识特征与雷达测量量之间的正、反演关系为主线,阐述了雷达目标电磁散射机理、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特征表示方法以及分类决策的数学理论,介绍了特征提取与压缩表示、以及基于样本学习的分类识别技术。结合认知雷达的特点,阐述了知识辅助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包括上下文知识的获取、表示以及知识驱动的识别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雷达目标识别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并以对海监视雷达目标识别系统为例阐述了目标识别系统的实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