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电磁场、微波工程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电磁场、微波工程的发展历史及关键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电磁场传播基础知识、微波传输线、微波器件与天线、微波器件设计实例。将关键器件设计与应用有机融入微波工程中,自然而然地将电磁场、微波互相渗透并融入实际应用,使学习者不再感到相关知识理论的抽象与晦涩,令其能轻松学习并掌握电磁场、微波工程的核心知识。同时,衔接了5G和6G无线通信的收发关键器件研制内容,展望了微波工程发展前景。全书工分为10章,是在目前课时紧缺情况下,学习电磁场与微波工程课程的适用教材,培养学习者的抽象思维、正确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将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基本素质,为实际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盲分离是近年来信号盲处理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并且在通信混合信号处理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通信混合信号盲分离理论与技术》系统地介绍了通信混合信号盲分离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技术,侧重于单通道盲分离。全书分为盲分离概述、多通道处理理论与技术、单通道处理理论与技术和盲分离应用4篇,共13章。多通道处理内容包括源个数估计、正定/欠定盲分离的经典算法及数字调制混合信号盲分离,单通道处理内容包括混合信号识别、参数估计、盲分离性能界及多种条件下的盲分离算法,书中最后给出了盲分离技术的两个应用实例。 《通信混合信号盲分离理论与技术》汇集了当前通信混合信号盲分离特别是单通道盲分离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宽带无线移动信道下的空时编码设计方法、基本性质及性能分析,还详细讲述了复数域编码传输、球形译码、闭环空时编码和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等内容。本书内容覆盖面广泛,叙述方式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从而使得读者能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手机研发流程与质量管理》从手机研发的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入手,结合实际案例和相关流程图表,对手机行业在研发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测试管理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为广大手机研发行业的读者提供了指导性、实用性及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工具书。 《手机研发流程与质量管理》适合手机研发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以及对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介绍了高速多媒体无线通信的原理和主要的应用,包括了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内容涵盖了UWB无线通信系统、3G和4G移动通信网络。书中还讨论了UWB中的重叠(干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给出了不同的无线宽带接入形式,并论证了对于高速的传输OFDM不是的无线接入技术。对于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频MIMO结构,并详细讨论了其他几个主题,如HARQ、高级信道编码和调制以及发送分集等。 《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内容既包含了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也包括了核心应用中的进展。对于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在无线通信行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具有重要的启发
《短距离无线系统的可靠通信》由古文茨编著,《短距离无线系统的可靠通信》围绕可靠通信这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目标,分别从物理层、MAc层和网络层探讨提高传输可靠性的主要技术,包括信道估计、自适应调制编码、MIMO、干扰消除和协作中继等。《短距离无线系统的可靠通信》还介绍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标准化进展,如IEEE802.15.4(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IEEE802.15.5(Mesh网标准)、EcMA368/369(UWB标准)、ECMA387(60GHz通信标准)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内容安排上深入浅出,注意概念和理论与工程应用背景相结合。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信号的概念与分类;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基于卷积的系统响应计算和系统特性描述;信号的傅里叶级数毒示和傅里计变换;信号的采样、滤波、调制及实信号的复数表示理论;连续时间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离散时间信号的z变换;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每章均有一节综合应用例题,注重概念和理论的综合应用。 本书可作为与信号处理相关的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本科生、大专生以及成人自学者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由浅入深、条理毒晰、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流致振动型压电俘能器。全书共8章,第1章首先从新型流体能量俘获技术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出了流致振动及压电的相关知识:第1章搭建了各类流致振动型压电俘能器的数学模型,以此对系统的俘能行为进行评估与预测;第3章至第5章介绍了相关的试验设备及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研究验证数学模型并直观了解能量转换过程;第6章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流致振动型压电俘能器系统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第7章讲述了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方法,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剖析引起各工况下俘能器表现出差异的根本原因;第8章阐述了导致振动型压电俘能器的实际应用。 本书主要为工科科研人员提供流致振动型压电俘能器的前沿研究及研究方法。 并可以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