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计敏编著的《热工计算理论与实务》共分7章,第1、第2章主要介绍热工计算问题中涉及的典型数值计算理论;第3章为以热工基础为重点的计算案例,第4章则联系工程应用案例进行计算机分析与设计;第5章通过使用高炉热风炉节能模拟系统开发实例展现软件设计、分析与开发过程;第6、第7章介绍Microsoft Visual Basic语言,以及程序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等内容。本书既可作为能源与动力类的本科计算机实践类教材,也可以作为在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科研重要参考书。
本书在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综合论述的基础上,侧重对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 化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镁钙砂水化动力学研究、镁钙砖与钢水作 用机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中的应用等基础理论进 行了研究,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生产工艺及制品也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书对从事碱性耐火材料特别是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 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
本标准代替GB/T 14492-1993《出口电石包装钢桶》。 本标准与GB/T 14492-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一次性使用电石包装钢桶”; ——表1中的外高(100kg规格的)改为670mm;环筋间距改为220mm(1993年版4.2;本版3.1); ——删除1993年版4.5; ——气密试验气压值改为20 kPa(1993年版4.6;本版4.5.1); ——删除了跌落后充气试验部分,通过试验的准则改为:样品跌落后,内容物无撒漏(1993年版4.7;本版4.5.2.5); ——小堆码试验高度改为3m(1993年版4.8;本版4.5.3.4)。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东海制桶有限公司、中国包装联合会钢桶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
本书在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综合论述的基础上,侧重对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 化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镁钙砂水化动力学研究、镁钙砖与钢水作 用机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中的应用等基础理论进 行了研究,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生产工艺及制品也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书对从事碱性耐火材料特别是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 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
第二次进行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l0665—2004《碳化钙(电石)》和GB 6819—2004《溶解乙炔》均于2004年11月29日发布、2005年5月1日实施。为了帮助全国相关的生产企业、产品使用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正确理解此两项标准;为了配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实行登记管理和产品生产*管理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会同国家有机原料质检中心和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宣贯教材GBl0665—2004《碳化钙(电石)》和GB 6819—2004《溶解乙炔》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一书。本书介绍了电石、溶解乙炔行业发展现状,对两项标准的起草编制过程和修订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检验、包装、贮运等实际情况逐条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解释,对执行标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提示,对采用
本书系《混凝土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水泥标准、水泥生产质量要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泥的性能及技术特点、水化硬化机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本书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研究及应用的新理论与生产新技术,为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指导水泥的生产和应用亦大有帮助。 本书可供水泥及其制品、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各类大、中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水泥机械设备的安装,所谓设备安装,即采取一系列手段和办法按要求把设备通过本身的底座或地脚固定在基础或一定位置上,再进行调整、试运行,达到预期的使用要求,这一系列的过程称之为设备安装。同是设备安装,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当前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同样存在行业的特点和要示: 水泥生产线上的设备中,外形尺寸较大的、吨位较重的设备占比较较大,为此,要求使用的运输设备、吊装机具日趋大型化。 有较多的工艺设备布置在高层,增加了高空作业,形成难度大、危险性多的特点。 性能先进的设备层出不穷,设备精度不断提高;要求安装精度相应提高,使之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也要求操作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建厂周期短,要求机械化施工程度高。 施工中涉及的专业多、交叉作业多、不安
本标准中的比色法参考ASTM A623M--08《镀锡板标准规范总则》附录A7制定,增加了电解法。 本标准中的比色法与ASTM A623M--08附录A7比较,主要变化是: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原理; ——增加了试样; ——对分光光度计的校准部分补充了校准曲线的技术内容; ——对试验结果的计算补充了数值修约的内容。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凯军、李小杰、刘宝石、黄柏华、侯捷、余文莉、陈晓红。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各类水泥的生产方法、矿物组成、水泥原料、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制成、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也简要介绍了水泥水化基本理论、水泥性能和水泥应用知识。本书立足我国水泥工业的特点,反映了国内外水泥工业的*发展动向,体现了水泥工艺进展、品种开发、新技术应用及水泥标准等方面的*成就,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内容丰富,翔实可靠,实用性强。 本书系全国建材中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硅酸盐工艺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水泥专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阅读和参考,并可作为有关培训教材。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化工热力学》(陈新志等编著)的配套学习用书,各章内容与教材内容对应,分别是:绪论、p V T关系与状态方程、均相封闭系统的热力学原理及其应用、均相敞开系统的热力学原理及相平衡准则、非均相封闭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计算、流动系统的热力学原理及其应用以及常用热力学基础数据。各章均包括本章精要、基本要求、习题解析三部分,便于读者复习、总结与强化课堂所学内容。书末还配有三套典型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辅助读者检验学习效果、复习重点内容。 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化工热力学课程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化学、化工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介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实用性科技著作。对该防水材料的分类、性能、组成材料、配方设计、生产工艺、产品检测、应用范围、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做了较为全面详尽的介绍。作者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在本书中侧重介绍了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组成以及各种原材料的性能、应用、配比要求、加量原则;二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配方设计要点,分析了各组分材料在配方中的作用,以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质量检验;三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并提供了大量的施工图例。为了便于施工单位了解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产品的性能,收集了许多生产厂商的产品资料,常用施工设备、基本操作技术、施工工法、施工要点、施工质量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陶瓷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陶瓷工业的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技术特点,规定了陶瓷工业企业的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陶瓷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为质量浓度。 陶瓷工业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以及锅炉、火电厂排放大气污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热挤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尤其是对有色金属的热挤压模具与制造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对有色金属的热挤压特性、热挤压模具的使用与管理、热挤压工具的设计与制造基础也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中专及专科学校压力加工专业、模具专业的参考教材,还可为从事金属挤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陶瓷墙地砖工厂技术人员手册》系统地论述了陶瓷墙地砖原料、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技术规格及质量要求、各生产工序相关的技术参数与其工艺数和制品特性间的关系、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排查、陶瓷墙地砖性能测试技术等。本书的特色之处在于利用图表、流程图和表格的表式,论述了工艺参数与关成品和成品的各相关技术参数间的各种关系、在生产中可能出现了各种缺陷及其成因以及针对不同缺陷如何确定其成因,使读者更便于理解和应用,更准确、快捷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有效地指导和组织生产。陶瓷墙地砖性能测试技术均采用国家目前*的标准。本书可作为建筑陶瓷专业用工具书,供从事建筑陶瓷工业线的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阅读,也可供相关的日用陶瓷、卫生陶瓷、陶瓷机械和陶瓷窑炉等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微波场中尾矿微晶玻璃的合成方式与常规方法相比,在加热方式、析晶过程、反应机理、升温特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本书作者结合多年微波加热技术的研究工作,以及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从材料在微波场中加热的物理基础、微波加热方法与技术、微波场中微晶玻璃与微波辐射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机理、辉石系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等方面对微波辅助加热新技术展开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微波加热应用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标准中的溶剂萃取法和椭圆偏振光法参考ASTM A623M-08《镀锡板标准规范总则》附录A6制定,增加了亲水天平法。 本标准与ASTM A 623M-08附录A6相比较,主要变化是: ——删除了无自动功能椭圆计的调定程序;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溶剂萃取法的试验装置部分增加了天平和蒸馏装置; ——增加了蒸馏装置、卷样装置、椭圆计等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对试验结果的计算补充了数值修约的内容。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凯军、赵蕴智、刘宝石、古兵平、侯捷、关允、陈晓红。
郑友进编著的《氟化物和硅添加剂合成金刚石单晶》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与人造金刚石的合成历史、制备技术、制备装置、合成理论相关的各类基础知识,重点论述了氟化物和硅添加剂对合成金刚石单晶生长条件、成核、生长速度、形貌等的影响,并对相关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氟化物和硅添加剂合成金刚石单晶》的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对于物理学、材料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陶瓷添加剂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对工艺应用方面的有关问题亦有所讨论。本书共分8章,分别是陶瓷添加剂概述、表面活性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聚合物添加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陶瓷解凝剂和分散剂、陶瓷絮凝剂和助滤剂、陶瓷成型剂和黏合剂、陶瓷增塑剂和塑化剂、其他陶瓷添加剂。 本书力求阐明陶瓷添加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特别注意介绍新型陶瓷添加剂及其应用,注重内容新颖,结合实际,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有较系统的理论性和较强制实用价值。在强调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尽量反映本学科专业的*科技成果及应用技术。本书既可供从事陶瓷添加剂研究和应用的人们参考,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