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代替GB/T 14492-1993《出口电石包装钢桶》。 本标准与GB/T 14492-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一次性使用电石包装钢桶”; ——表1中的外高(100kg规格的)改为670mm;环筋间距改为220mm(1993年版4.2;本版3.1); ——删除1993年版4.5; ——气密试验气压值改为20 kPa(1993年版4.6;本版4.5.1); ——删除了跌落后充气试验部分,通过试验的准则改为:样品跌落后,内容物无撒漏(1993年版4.7;本版4.5.2.5); ——小堆码试验高度改为3m(1993年版4.8;本版4.5.3.4)。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东海制桶有限公司、中国包装联合会钢桶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晓光、陆晓忠、王晓涛、陶新姚、李素青。
本标准规定了磷酸酯抗燃油氯含量高温燃烧微库仑分析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酯抗燃油的氯含量的分析,其它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氯含量的测定也可参照本方法进行。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热挤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尤其是对有色金属的热挤压模具与制造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对有色金属的热挤压特性、热挤压模具的使用与管理、热挤压工具的设计与制造基础也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中专及专科学校压力加工专业、模具专业的参考教材,还可为从事金属挤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陶瓷器的生产制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现阶段的工业化生产以及批量制作中,为常见的就是利用模具成型。它有着生产成本低廉、产品一致性较好的优势,而且应用范围很大,从简单的碗盘等日常用品到复杂的雕塑等造型的创作和生产都离不开模具成型。它是陶瓷艺术工作者、陶瓷艺术爱好者所要着重掌握和了解的技能。 本书从模具成型的历史沿革谈起,详细介绍了有关的概念及基本知识,以大量的图例,直观地对各种常见模具成型的方法步骤进行解说,包括石膏浆的调制、同心圆造型、异型造型的车削翻模、利用实物翻模到注浆、印坯的方法等等。本书对陶瓷艺术专业的学生、职业陶艺家、陶艺爱好者均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也可作为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混凝土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水泥标准、水泥生产质量要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泥的性能及技术特点、水化硬化机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本书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研究及应用的新理论与生产新技术,为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指导水泥的生产和应用亦大有帮助。 本书可供水泥及其制品、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各类大、中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B 70-90(1995年确认)《电热合金电阻随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本标准代替JB/T 7900-1995《高电阻电源合金电阻随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ASTMB 70-90(1995年确认)重新起草。增加了“试验报告”(第10章),“电阻测量线路图”(附录B:电阻测量线路图),删除了“关键词”,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ASTM B 70-90(1995年确认)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JB/T 7900-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适用范围由20℃-1300℃调整为室温至电热合金使用温度以上(1995版悬段,本版1.1); ——电压端与电流的距离由不小于试样*横向尺寸的2倍调整为不小于试样长度的1/10(1995年4.4,本版3.2); ——增加了试
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制订的。 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各锅炉制造厂、电建公司、火电厂及相关材料生产厂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它类型锅炉耐磨部位材料的设计、施工、运行、检修及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书旨在帮助电镀工人快速入门,并以大量的范例介绍了电镀工艺流程、方法及操作过程等。主要内容包括:电镀基础、镀前处理、电镀常用设备和工夹具、电镀单金属工艺、合金电镀、特种电镀技术等。
本书主要介绍陶瓷添加剂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对工艺应用方面的有关问题亦有所讨论。本书共分8章,分别是陶瓷添加剂概述、表面活性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聚合物添加剂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陶瓷解凝剂和分散剂、陶瓷絮凝剂和助滤剂、陶瓷成型剂和黏合剂、陶瓷增塑剂和塑化剂、其他陶瓷添加剂。 本书力求阐明陶瓷添加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特别注意介绍新型陶瓷添加剂及其应用,注重内容新颖,结合实际,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有较系统的理论性和较强制实用价值。在强调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尽量反映本学科专业的*科技成果及应用技术。本书既可供从事陶瓷添加剂研究和应用的人们参考,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对1982年出版的《硅酸盐工业热工过程及设备(下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的改写,这次修订重写了水泥窑一章,内容上重点突出了新型干法水泥窑。全书分流态化、水泥熟料煅烧过程及设备二章,并附有新型干法窑热平衡计算例题。 本书是高等院校无机非金属类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供硅酸盐工程专业及有关研究、设计
本书主要介绍水泥机械设备的安装,所谓设备安装,即采取一系列手段和办法按要求把设备通过本身的底座或地脚固定在基础或一定位置上,再进行调整、试运行,达到预期的使用要求,这一系列的过程称之为设备安装。同是设备安装,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当前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同样存在行业的特点和要示: 水泥生产线上的设备中,外形尺寸较大的、吨位较重的设备占比较较大,为此,要求使用的运输设备、吊装机具日趋大型化。 有较多的工艺设备布置在高层,增加了高空作业,形成难度大、危险性多的特点。 性能先进的设备层出不穷,设备精度不断提高;要求安装精度相应提高,使之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也要求操作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建厂周期短,要求机械化施工程度高。 施工中涉及的专业多、交叉作业多、不安
本书在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综合论述的基础上,侧重对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 化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镁钙砂水化动力学研究、镁钙砖与钢水作 用机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中的应用等基础理论进 行了研究,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生产工艺及制品也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书对从事碱性耐火材料特别是镁钙系耐火材料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 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共分七章,可划分为两部分。前三章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水泥设备巡检时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介绍了水泥设备巡检的工艺路线、水泥机械设备的动力控制及新型干法水泥设备的润滑,通过这三章的介绍使学习者了解和明确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工艺路线有哪几条,每一条巡检路线上使用的机械、电气、液压、鼓风送气设备有哪些,这些设备在水泥生产中各起什么作用,它们又是采用哪种润滑装置和润滑剂进行润滑的等。后四章为设备的巡检部分,主要是根据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划分的巡检路线讲述设备的使用要求、运行中的检查及设备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排除方法,目的:一是使学习者首先要了解水泥生产过程中各主要设备的巡检位置和润滑点;二是明确主要设备的巡检内容和方法;三是在巡检过程中能简单的判别设备运行中常
电石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熊谟远)
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水泥的质量控制、生产控制、物理性能检验和其他特性检验的方法,并介绍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同时编入数据处理方法、综合实验设计、微机控制等内容。 本书采用*国家标准,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采用*测试与计算方法,有些主要检验并列两种方法,以供选择。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中专、技校等学生使用,也可作技工培训教材,并可供水泥生产与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质量控制岗位工人等参考。
《陶瓷墙地砖工厂技术人员手册》系统地论述了陶瓷墙地砖原料、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技术规格及质量要求、各生产工序相关的技术参数与其工艺数和制品特性间的关系、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排查、陶瓷墙地砖性能测试技术等。本书的特色之处在于利用图表、流程图和表格的表式,论述了工艺参数与关成品和成品的各相关技术参数间的各种关系、在生产中可能出现了各种缺陷及其成因以及针对不同缺陷如何确定其成因,使读者更便于理解和应用,更准确、快捷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有效地指导和组织生产。陶瓷墙地砖性能测试技术均采用国家目前*的标准。本书可作为建筑陶瓷专业用工具书,供从事建筑陶瓷工业线的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阅读,也可供相关的日用陶瓷、卫生陶瓷、陶瓷机械和陶瓷窑炉等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功能薄膜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3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影像材料和照相化学品质检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明星、李保民。
微波场中尾矿微晶玻璃的合成方式与常规方法相比,在加热方式、析晶过程、反应机理、升温特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本书作者结合多年微波加热技术的研究工作,以及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从材料在微波场中加热的物理基础、微波加热方法与技术、微波场中微晶玻璃与微波辐射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机理、辉石系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等方面对微波辅助加热新技术展开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微波加热应用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在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综合论述的基础上,侧重对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26nbsp;化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镁钙砂水化动力学研究、镁钙砖与钢水作%26nbsp;用机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