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第二版)》的编写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既注重理论基础,更注重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工艺过程、工艺条件、操作控制等的分析能力。 《合成氨(第二版)》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原料气的制备、原料气的净化、气体的压缩、氨的合成、合成氨厂水处理等内容。全书重点章节编写了系统的开停车、生产操作要点及安全生产要点。综合训练项目和能力训练题以工作任务为抓手,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撰写常用技术文件的能力。 《合成氨(第二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化工类其他专业选修课使用,还可供合成氨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给出了高尔夫球场草坪专用肥(分为果岭肥和球道肥两部分)的施用方法、计划和不同时期的配比供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高富肥料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俊荣、万连步、胡建民、耿云生、段路路、陈宏坤、郑树林、罗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遵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又宁、保万魁、肖瑞芹、张骏、边武英、季卫。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 1107—2006《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的修订。 本版与原标准附录的主要差异是: ——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增加了总氮含量测定杜马斯燃烧法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 1107—2006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又宁、保万魁、范洪黎、肖瑞芹、刘蜜、韩岩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 1107—2006《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红芳、王旭、李斌、孙蓟锋、肖经纬、保万魁、张星。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T1115—2006《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和NY1428--2007《微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G的修订。 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是: ——增加了pH测定的试验方法; ——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7 1115--2006和NY l428--2007附录G。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洪黎、韩岩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115—2006《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NY 1428--2007《微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G。
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晓宁、李良君、宋明鸣、赵诚、徐建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书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导论中介绍了国内外植物氯素营养和含氯化肥研究发展概况。植物氯素营养部分,论述植物氯素营养的基本特点,植物耐氯临界值的测试与类型划分,以及植物耐氯力强弱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土壤中的氯部分,论述中国土壤中氯的含量、分布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作物的土壤氯容量新概念,为因地制宜施用含氯化肥提供了基础依据。含氯化肥施用原理与技术部分,从植物耐氯力类型、植物的土壤容量、含氯化肥的特性,以及气候因素对肥效的影响等方面论述含氯化肥施用技术和方法。含氯化肥的生产原理和理化特性部分,从氯化铵、氯化钾的生产发展过程论述其生产原理和理化特性。总之,本书既是中国含氯化肥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又是植物氯素营养的农业化学的崭新篇章。因而本书对今后含氯化肥研究,对农业
本书收载了果蔬开花、着色促进剂,催熟剂,生长促进剂,高效、缓效肥料,新型园艺肥料等45种农用化工产品,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配方、操作、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和主要原材料的生产厂家。 本书结合我国乡镇企业和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实际可能,广泛收集国内外技术资料选编而成,书中所述产品基本上都具有实用性强、原料易得、设备简单和见效快的特点。可供乡镇企业和中小型化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以及有志从事此项生产的人员阅读,也可供有关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人员参考。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T 1117—2006《水溶肥料钙、镁、硫含量的测定》的修订。 本版与原版的主要差异是: ——增加了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蜜、孙又宁、范洪黎、保万魁、张跃、韩岩松、卢桂菊。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T 1117—2006。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117—2006。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山东及全国小型合成氨厂的生产操作经验,尤其突出总结了近十年来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经验,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将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操作中的一些要点、难点提出来。一问一答,便于学习,便于理解,便于记忆。问答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基本操作、安全技术、主要工艺计算、*科技成果以及节牟措施。本书紧密结合技术工人应知应会的内容,可作为小型合成氨厂工人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参考读物,也可供技术人员、化工院校无机化工专业师生及从事合成氨工业的有关人员参考。
在农业生产上,肥料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地施用肥料,是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的必要途径。本书主要介绍了肥料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肥料分类、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及农民生产中常用的肥料品种,和当前生产中正在应用或
本标准遵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 1429—200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附录A的修订。 本版与原标准附录的主要差异是: 一一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一一增加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的不同实验室间允许差; 一一增加了柱前衍生一液相色谱仪法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 1429—2007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蜜、张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NY 1429—200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附录A。
本书规定了有机一无机复混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人及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农产品加工下脚料等有机物料经过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添加无机肥料制成的有机一无机复混肥料。不适用于添加腐植酸的有机一无机复混肥料。
《本标准是复混肥粒试验方法系列标准之一,下面列出了这些系列国家标准: ——GB/T8571-2008《复混肥料 实验室样品制备》; ——GB/T8572-2010《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GB/T8573-2010《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GB/T8574-2010《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四苯硼酸钾重量法》; ——GB/T8576-2010《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真空烘箱法》; ——GB/T8577-2010《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 ——GB/T24890-2010《复混肥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GB/T24891-2010《复混肥料粒度的测定》。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书根据农业实际生产需要,详细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几十种肥料品种,包括肥料的特点、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反应式、理化性质、质量标准、施用方法、识别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相关肥料品种的施用技术。为农民购买合格肥料、掌握其施用要点及企业生产合格肥料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