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稀土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以稀土在镁合金中的作用为主线,阐述各类稀土镁合金的合金化、稀土合金相及其演化规律、稀土对镁合金铸造及塑性加工的影响、含稀土镁合金的性能等,并简要介绍了稀土镁合金在汽车、航天、家电等领域中的应用。 《含稀土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对镁合金稀土合金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从事镁产业和镁合金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宜兴紫砂陶土是世界陶瓷黏土原料中非常有特色的大类,也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独特陶土矿资源。古往今来,很多研究者都关注了紫砂陶土,并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紫砂陶土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仍旧非常缺乏,市场上没有系统介绍紫砂陶土或泥料化学组成和矿物相特征的工具书用于指导紫砂制品的选泥与烧制,这不利于对宜兴乃至全国紫砂陶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 根据紫砂器成品的效果和历史沿袭,宜兴目前的紫砂陶土大体上分为三大泥类,即紫泥、红泥和段泥。本书以宜兴常见的紫砂泥料为研究对象,包括每种泥料的原始矿料(原矿)和泥坯(加工后的成品泥),从化学成分、矿物相组成特征、显微结构和矿物分布特征以及热行为5个维度,系统总结、分析了紫砂泥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特征。本书研究内容可为紫砂泥料行业泥料的
本书共7章,章综述了镓锗资源、火法和湿法炼锌中镓锗的行为、炼锌中间产物镓锗主要回收工艺研究进展;第2章介绍了镓锗综合回收相关的试验方法和研究手段;第3章采用电子探针、化学物相分析手段确定镓锗在硫化锌精矿及中间产物的赋存状态;第4章介绍了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过程关键影响因素及镓锗浸出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第5章介绍了中间产物锌粉置换渣高效浸出工艺的探索与选择,解决高硅、高铁物料镓锗难以分离的技术难题;第6章介绍了富镓锗浸出液中镓锗萃取选择性萃取分离,解决了硫酸锌溶液镓锗难以高效富集分离难题;第7章介绍了吸附法从氧压浸出液分离镓、锗的新方法,实现镓锗的短流程回收。
本书全面介绍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方法及其工程实践应用,主要包含焊接治金及接头力学行为、焊接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着重阐述典型可热处理强化高强度铝合金熔焊焊缝的气孔、裂纹等缺陷的成因与预防,以及固相焊接(搅拌摩擦焊等)接头的缺陷特征、成因与预防。重点突出铝合金焊接方法及配套工艺装备在工程应用领域的近期新进展。 本书既全面阐述了铝及铝合金焊接基础理论及其焊接制造新进展,又列举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铝合金焊接技术研究和生产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焊接专业教学的参考书。
本书以新一代智能制造理念为起点,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支持、渗透、冲击和融合,包括制造范式和制造模式的变革、制造系统的发展、产品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演变;探讨了人机物共融制造模式、人机
本书以近代地质学、矿物学译著及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梳理近代教科书出版概况,考察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学科发展史,考察地质学传播脉络,并探讨教科书与名词统一、地质教育之关系, 除探讨教育改革对教科书发展变化的影响外,还试图将教科书发展置于整个学科发展史背景下讨论。时段则以1853年介绍西方地质学知识的译著《地理全志》出版为起点,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终点,重点研究20世纪后出版的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考察各阶段地质学的发展及教科书内容特点,共五章。第一章介绍地质学、矿物学早期在华传播情况。第二章论述1902—1911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的特点和影响。第三章讨论民国初年学制改革及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出版情况。第四章分析“壬戌学制”颁布实施情况及美式教育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