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动态评价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化调度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水资源动态评价,需要在传统的以年为时间尺度进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将水资源评价各要素进一步细化为以旬或月为时间尺度开展评价,进而更科学地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空间均衡调配。为此,水利部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等单位或部门的专家重点针对旬月尺度降水评价与预测、月尺度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联合攻关,形成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的技术体系,并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形成本书。 本书以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多源降水融合技术、多时空融合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技术、多源数据地下水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各国水利水电的发展,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世界水利有了更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为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落实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更多地了解和借鉴国外水利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让水利行业及其相关部门的领导、管理和业务人员,更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世界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学习和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水利部国科司的支持与指导下,决定重新编撰出版《各国水概况》。
本书收录了已建、在建工程8项典型边坡案例,包括南盘江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澜沧江漫湾水电站左岸高边坡、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电站进出口高边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船闸高边坡、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左坝肩及进水口高边坡、红水河龙滩左岸蠕变体及进水口高边坡、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左岸堆积体及坝肩高边坡、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高边坡等。 本书收录的高边坡工程,安全标准高、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和施工均有相当难度,基本反映了当代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处理技术水平、风格和特点。案例除简要介绍工程概况外,重点反映边坡基本地质条件、变形稳定或滑动状况、主要处理措施和运行监测情况等,并以大量图片真实反映了工程建设过程和目前状况。 本书适合水利、交通、矿产等行业勘测、设计、施工人员阅读。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编著的《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择录了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设计与实践和调水工程运行管理以及调水工程作用与影响等方面的论文35篇。旨在交流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技术成果,探讨跨流域调水关键技术,更好地促进新时期跨流域调水学术进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有关工作。《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可供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水利专业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河南省水资源》是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开展的河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专项科研成果。本次评价是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为指导,在明晰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由水资源影响因素、水资源状态、水资源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统一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 本书共分13章,是一部集资料性、系统性、方法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水利、水文、水资源科学专著,可供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水利规划、环境地质等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应用。
《中华水文化概论》是由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组织河海、武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授和水利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一本介绍中华水文化知识的读物。本书根据多年来各方面研究水文化的主要成果,就水与社会、水与政治、水与经济、水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由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时代水文化等五大要素构建的水文化的基本架构,观点明确,文笔流畅,通俗易懂,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可供各级领导进行水务活动决策和水利院校及社会上开展水文化知识教育时参考,也是为广大读者提供的一份有益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