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盆地地质结构独特,蕴含的地下水丰富。本书从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开采等进行了研究,对今后的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洛阳盆地的地下水开采有所指导。
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目标或物体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快速存储、统计、管理和传输的技术。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各种航天航空遥感、优选定位系统、地面自动采集系统等构成的天地一体化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处理技术主要是对各种遥感图像的处理与信息提取、GIS分析与处理、各种形式(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网络、通信卫星、电话、微波等)。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很终目标是为各种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用于指导决策。 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是当前靠前上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在自然科学范畴内研究被测对象的信号转换、数据融合和信息提取机理与规律的一门涉及遥感、航天、水利、地震、电子、材料、控制、仪器与机械、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对
永定河流域由桑干河、洋河两大支流和干流组成,流域面积为4.6万km2,涉及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目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河道断流、生态退化等突出问题。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水量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书核算了永定河主要控制断面生态需水;构建了永定河生态水量配置和调度模型;编制了永定河生态水量调度管理方案;评估了永定河健康状况。本书能够为有关部门开展永定河生态水量调控和监督管理提供重要支撑,也能为全国相似地区开展生态水量管理提供参考。
本书以孟底沟库区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孟底沟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野外调查、三维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以及风险评价等技术,探讨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区域泥石流土石量的定量计算方法、影响范围确定和风险评价因子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泥石流致灾特征和预测方法,构建可快速分析、快速建模、快速定量化计算的区域泥石流定量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提高我国对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区域泥石流定量评价、监测预警等工作技术人员参考。
本辑入选的水利系统调研报告是编委会从全国水利系统各单位选送的2008年度百余篇调研报告中经过认真细致地审读后遴选出来的,特点有三:一是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调研实践。二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水利热点问题展开调研。这些调研报告内容广泛,涉及防汛抗旱、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饮水安全、水价改革、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管理等众多水利问题,其建议和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三是形式多样。有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也有实地调研、用数据说话的;有纵向统计、横向对比的,也有联合调研、取长补短的。这些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的文章,大大增强了调研报告的可读性。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分设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分析、防洪减灾对策、农业用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7个课题,经过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以下称《报告集》)共分9卷,汇集了该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本书为《报告集》的第3卷,共分4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综合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对策;对我国洪水、风暴潮、旱涝等灾害的发生规律、发展趋势、防御对策及城市防洪的防洪减灾系统的
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下,水利部监督安[2022]1号文件中再次明确项目法人、勘察(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违规行为分类标准,其中涉及项目法人50条、勘察(测)设计单位27条、监理单位54条。本书对这些条违规行为进行了详细解读,逐一列出该条款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并对应开展的基础工作做出描述,为指导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勘察(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准确理解条款要求,可以有效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帮助。本书可作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勘察(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加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料和培训教材。
本手册介绍了欧洲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流域综合管理的关键原则;第二部分是欧盟水政策领域的行动框架指令及其附件;第三部分摘选了一些欧盟水框架指令共同实施战略指导文件。本手册能够帮助我国广大从事水资源管理的政府官员和科技工作者了解国际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做法,对关注我国水问题的各界人士有所裨益。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广泛涉及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气候学等诸多方面,是近年来水资源及环境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书以黄河流域的支流渭河为切入点,系统地探讨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若干理论体系;针对渭河生态环境问题,从河流基本环境需水量、自净需水量及输沙需水量等方面对渭河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研究;针对影响渭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关键因素,从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和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渭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措施。本书为渭河生态环境改善和健康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对解决西部开发中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和策略,从理论与实践上为生态环境需水量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区域侵蚀过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演化、人口生存发展等诸多问题息息相关。受气候变化以及水库建设、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上游产输沙特征近年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条件和区域物质输移。本书对长江上游近年来重点产沙区产输沙特征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预测了三峡水库入库沙量与变化趋势。相关成果可供水沙运动基础理论研究及水利工程设计运行等工作参考。 本书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