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洪琪、周宇和和孙文等人编著的《中国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上下)》重点介绍了中国大型水利水电地下工程的施工新技术,包括在ThinkDeep理念下,将地下空间当成新型国土资源充分利用的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总体科学规划、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斜井与竖井施工、洞室灌浆施工、水工隧洞模板施工、压力管道施工、堵头施工、平洞施工等,概述了地质勘测、施工监测、围堰与岩埂拆除、地下洞室通风,并专列两章突出介绍了地下工程不良地段施工要点与施工设备。《中国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上下)》概念清晰、系统完整,可为从事水利水电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管理的技术人员应用,也可供军工、人防、城市地铁、铁道交通、矿山能源等有关地下工程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的相关师生参考。
中国大运河的建设历史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阶段是秦汉至南北朝的中国运河体系初步形成期,奠定了全国运河网的雏形;第二阶段是隋唐大运河时期,已经形成杭州至首都(广义的“京”)的全国运河系统;第三阶段是元明清杭州至北京的京杭大运河时期。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是中国大运河建设历史的结晶。本书从水利科技角度总结京杭大运河在中国水利史上的重要贡献。本书全面分析京杭大运河各个河段重要水利工程的历史作用与历史遗存,详细列举了运河上各种水工建筑的构造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历代运河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以及历史上与运河有关的代表性的治水人物及著作。最后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京杭大运河改造、扩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南水北调对京杭大运河的利用等。本书参考了近年来有关京杭大运河的研究成果,引用大量河道关系图、示
本书重点介绍了当前在堤坝溃决水流数值模拟领域比较流行的基于有限体积法的Godunov数值离散格式。详细介绍了基于Godunov格式的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的构建过程,对该格式应用的一些关键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同时,书中还交待了一些其它相关内容,如溃口模型的构建、Godunov格式的河网模型构建、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的耦合技术以及城区洪水模拟中建筑物的处理方法等。
《水电工程砂石骨料生产技术》作者赵小青在分析水电工程混凝土砂石骨料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自龙滩水电站砂石加工系统以来,在骨料生产领域的天然料开采加工、人工料开采加工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质量控制、废水处理、机电设备设计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体现了作者在水电工程混凝土砂石骨料生产领域深厚学术造诣和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在该领域强大的技术实力。《水电工程砂石骨料生产技术》可供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及有关大中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借鉴。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单项工程,本书对穿黄隧洞盾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法和过程作了深入阐述,并以问答形式对整个穿黄工程作了详细介绍。盾构隧洞掘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没有对盾构施工技术做全面介绍,而是依托穿黄工程,针对其工程的特点,总结出关键的施工技术,主要有始发竖井施工、盾构机的选型、泥水系统设计、盾构机的组装与调试、盾构始发技术、管片制作与拼装、壁后注浆、复合地层中的掘进、刀具的监测与更换、施工测量与监测、管片的错台及碎裂控制等。这些关键技术多数是目前外盾构施工前沿的核心技术。书中的试验方法、研究成果、施工参数可为类似工程借鉴使用。本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的参考资料,对穿黄工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也通过本书对工程的前期规划、建设管理、施工
为适应我国节水农业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SLl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和其他有关设计规程、规范的要求,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滴灌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成功经验,编制了本设计图集。 本设计图集图文并重, 系统介绍了滴灌工程建设中,从水源开始,直到水流注入作物根层土壤的整个工程的主要设计步骤、设计原则、方案优选、参数计算等内容; 图纸部分重点是管网系统的设计, 主要包括工程平面布置图、 系统运行图、节点压力图、节点连接和大样图;对农田水利规划、土建工程、水泵及农机、技术经济分析仅作了一般介绍;在工程实例及一些章节之前,配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相应参数计算的介绍,文图对应,以达到易读实用之目的。在附录中,还收录了与滴灌工程设计、建设有关的资料,力图使读者在使用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