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依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0)编写而成,内容包括钢板梁设计、栓焊连续桁梁设计、结合梁设计,并提供了相关参数及的常用设计资料。可供铁路及各部门桥梁和钢结构工程科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中国铁路时速300—350 km客运专线的重要技术装备,是中国铁路技术体系和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可靠、高效的核心技术之一。总体技术方案明确了在系统集成、列控车载设备、地面RBC软硬件技术、安全通信技术以及系统仿真和测试技术等五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提出了CTCS-3级列控系统的标准体系,是指导CTCS-3级列控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及系统评估工作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铁路信号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与实践》作者具有主持多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建设工作的经验,书中理论论述翔实,典型示例丰富;同时书中还收录大量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设计成果,使内容更加充实。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与实践》共分十二章六十四节。章介绍高速铁路和高速铁路桥梁基本情况;第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技术标准;第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总体设计;第四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车桥动力分析方法;第五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轨桥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第六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徐变理论及控制;第七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沉降控制;第八章介绍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上部结构;第九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墩台与基础;第十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抗震没汁;第十一章介绍高速铁路桥面附属设施与桥梁支座;第十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方法。 《高速铁
内容简介
本书以目前BT模式建设规模的地铁项目——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为对象,对施工视频监控及视频会议子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采用深圳市建筑工程档案标准文本格式)、和工程安全监测及风险管理子系统等系统进行了如何实现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的尝试,提出相应的数字化管理的框架模型,和对应数字化管理体系下的业务流程建议。 本书可作为政府机构、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人员运作BT模式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校、科研单位、建筑企业等相关研究和建设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或工具书。
本书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为之一,共9张内容,主要介绍了高铁发展概况、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技术、数据存储概述、大数据安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平台、高速列车走行部大数据分析实践、高铁轨道检测大数据分析实践、高铁弓网异常检测大数据分析实践、旅客出行大数据可视分析实践。 本书可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软件工程、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应用数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学习参考。
本书系统论述了轨道车辆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相关内容。包括RAMS理论基础,RAMS基本概念,轨道列车故障及其分析,可靠性设计与试验,寿命周期费用,人因工程以及RAMS管理,轨道列车维修性、可用性、安全性及保障性,轨道列车寿命及其管理,轨道列车维修等。 本书可供机车车辆设计制造、运用、维修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习参考。
本书全面覆盖了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含辅助线及车辆段线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点阐明了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还介绍了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客货运量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手册依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0)编写而成,内容包括钢板梁设计、栓焊连续桁梁设计、结合梁设计,并提供了相关参数及的常用设计资料。可供铁路及各部门桥梁和钢结构工程科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中内容远比考察交流时所获悉的信息全面、详尽,对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具有的参考价值,因而决定将它们作为姊妹篇翻译成中文出版。为此,中铁二院成立了翻译出版领导小组和译校组,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本书为介绍铁路车站的工具书,主编要内容包括:铁路车站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隶属关系、承办业务,以及车站所在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本版为修订再版 ,增加了新建线路及部分即将建成线路所属车站的各英内容。
本书对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设计进行全面总结,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提供了极好的参考资料和典型范例。全书共28章,涉及线路、行车、车辆、轨道、地质、建筑、结构、消防、供电、环境控制、屏蔽门、通信、信号、防灾报警、机电设备自动化、自动售检票、集中供冷、扶梯和电梯、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经济和管理等30多个专业设计内容。 广州地铁二号线在技术的开拓和创新上成效显著,有20多项技术为我国首次采用,其水平处领先地位,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甸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书对工程设计进行了详尽介绍,有极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作者提出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及其在现代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全书共十八章,分上、下两篇。上篇(前十章)完整论述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学术思想、理论模型、求解方法、仿真方法、试验方法及试验验证等;下篇(后八章)介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工程应用,以机车辆与线路动态匹配设计为主线,重点围绕车辆与轨道动态作用安全问题,阐述该理论在现代高速、重载铁路及提速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个具体工程应用实例予以介绍。 本书不仅理论方法先进。而且工程应用性强,适合于机车车辆和铁路轨道专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并可普作高等院校车辆工程、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专业相关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
本书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列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铁道部组织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相关科研、装备制造等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参研人员本着保障高速铁路“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的理念,站在世界高速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坚持博采众长、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勇创一流,解决了动车组研制、检测设备开发、综合系统集成等方面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用了不到2年时间,完成了研制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填补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空白。
《列车空气动力学》内容分两大部分。部分论述了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数值模拟计算、现场在线实车试验、动模型试验、风洞试验方法以及形成的综合研究体系。第二部分涵盖列车空气动力学基础与应用,论述了列车空气动力特性(空气阻力、升力、横向力及其相应的力矩,交会压力波,表面压力分布,侧部及尾部流场特性)、形成机理及规律,列车环境(大风、隧道、桥梁、路堤等)和列车外形耦合空气动力特性,诸因素对列车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列车空气动力对其他的影响,改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介绍了提炼出的一系列分析理论及制定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计算、设计、试验及评价标准。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磁悬浮系统控制算法及实现》系统论述了磁悬浮系统控制算法及实现。全书主要内容涵盖了磁悬浮技术简介、磁悬浮系统设计及建模、磁悬浮系统PID控制,磁悬浮系统模糊控制、磁悬浮系统鲁槔控制、磁悬浮系统神经网络控制、磁悬浮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磁悬浮系统线性二次型控制、磁悬浮系统自适应控制算法、基于dSPACE的磁悬浮系统和基于DSP的磁悬浮系统。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磁悬浮系统控制算法及实现》针对磁悬浮系统的控制,全面研究了各种控制算法,井给出了两种常用的实现方式,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磁悬浮系统控制算法及实现》适合作为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及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领域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尤其适合从事磁悬浮系统研究的相关科研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