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4部分,计42个施工方案。每个方案以实例形式展现,从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8个方面进行描述。书中所采用的方法、工艺满足施工要求,符合现行规范规程,极具实用性和操作性。本书对从事道桥市政工程施工的广大技术人员有很好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本书针对黄土地区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黄土地区铁路隧道建设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数值指标,体现了我国黄土地区公路隧道建设的水平。详细介绍了黄土公路隧道工程性状实测、黄土公路隧道结构计算有限元技术、隧道结构及浸水对隧道结构受力性状影响、黄土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黄土公路隧道结构形式、黄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黄土公路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供公路隧道建设人员参考借鉴,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
《现代特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技术》着重讲述现代特大型桥梁施工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丰富的工程实例,对特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关键部位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变形观测等测量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说明。《现代特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技术》主要供从事特大型桥梁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管理的测绘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为什么那么多人钟情于摩托车?跨上摩托车的那一刻,你会感觉自己立刻变身成为一个真正的勇士。令人窒息的加速、风穿越身体的刺激、挑战极限的豪迈--它吸引着人们不顾一切地做一回逍遥骑士。本书将会从摩托车发动机的构造、发动机周边的构造、驱动系统、车体、底盘、安全性与节能方面一一为你展示摩托车的速度与激情。本书适合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大众读者阅读。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0]132号《关于下达201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进行了全面修订,经批准后以《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颁布实施。 修订后的规程包括14章和2个附录,主要修订了以下内容: (1)增加了基本规定、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和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等3章。 (2)将原《规程》特大桥桥面和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一章分为桥涵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和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两章,并分别作了修订。 (3)将原《规程》养护维修安全作业中的共性要求纳入基本规定一章,并将该章名称修改为特殊路段及特殊气象条件养护安全作业,细化了其相关规定。 (4)提出了按作业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本细则由12章和4个附录构成,即1总则、2术语和符号、3通风规划与调查、4通风方式、5通风标准、6需风量、7通风计算、8风道、9风机房与通风井、10隧道火灾防烟与排烟、11风机的选型与布置、12通风控制设计原则、附录A壁面摩阻损失系数、附录B弯曲与折曲风道压力损失系数、附录C隧道与风道的其他压力损失系数、附录D流体力学中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附录E通风计算举例。
本书系统阐述了作者在新型超大跨度(L≥120m)预应力空、司钢网格结构的体系组成与构造、设计计算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超大跨度结构的结构组成与构造、预应力布索方法及施工要点和超大跨度设计的基本理念。全书介绍了四种新体系,包括:超人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超大跨度预应力“肋型楼盖”式钢网格结构、超大跨度预应力双层正放抽空四角锥钢网格结构和超大跨度周边简支承预应力双层与三层组合扭网壳结构。全书各部分内容介绍重点放在结构静力分析与动力分析、设计计算特点、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方面。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本细则由12章和4个附录构成,即1总则、2术语和符号、3通风规划与调查、4通风方式、5通风标准、6需风量、7通风计算、8风道、9风机房与通风井、10隧道火灾防烟与排烟、11风机的选型与布置、12通风控制设计原则、附录A壁面摩阻损失系数、附录B弯曲与折曲风道压力损失系数、附录C隧道与风道的其他压力损失系数、附录D流体力学中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附录E通风计算举例。
本书为同济大学现代桥梁技术丛书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组合结构桥梁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情况,内容涉及钢与混凝土的连接、组合钢板梁桥、波折腹板组合箱梁桥、组合桁架桥、组合刚构桥,并附有典型案例。本书理论结合实际,构造和计算并重,图文并茂,是迄今为止较全面介绍组合结构桥梁的作品。 本书可供从事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亦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查用。
本书为本书。全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瓦斯;高温热害;寒区冻害;化学侵蚀;浅层岩溶;隧道内无砟轨道上鼓病害及整治;洞口施工技术及病害处治;铁路隧道关门坍方抢险救援。 本书可供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院校师生的学习资料。
本书针对隧道围岩中的压力拱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对压力拱的形成原理、研究方法、拱体形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并从压力拱效应出发,提出判别隧道深埋、浅埋的新方法,以期对压力拱理论的发展以及工程设计、施工起到积极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地铁、铁路、公路、人防、市政隧道工程方面科研、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共分十二章:绪论,开口截面组合梁的纯扭与复合弯扭试验研究,箱形组合梁的纯扭与复合弯扭试验研究,开、闭口组合梁的开裂扭矩和极限扭矩计算,开、闭口组合梁抗扭极限状态分析,钢一混凝土组合梁受扭性能全过程分析,扭矩作用下连接件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组合梁弯剪扭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组合梁的抗扭刚度分析,开、闭口组合梁复合受扭的薄壁理论分析,抗扭组合梁的构造要求和设计过程,组合梁抗扭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等。 本书可供桥梁设计、施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
本书历时五年,在当前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大发展的形势下,在建成的数千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础上,以大量工程建设中的数据、经验和教训为依托,全面客观地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进行疏理、总结和提升,并加以系统阐述。 全书共分十一章,涵盖了钻爆法、浅埋暗挖法、明挖法、盾构法、掘进机法、沉埋管段法等六大隧道施工方法以及相应的辅助工法,并包括特殊围岩隧道、水下隧道、风险管理等内容,内容全面、系统、创新,提出了诸多宝贵的理念、原则和要点,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中国隧道修建法。 本书将全面展现我国隧道建设的水平,并世界隧道建设的技术进步,在当下对我国规模庞大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将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我国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的设计、施工、科研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师生使用和学习,亦可供
本书立足于中国青藏高原及东北等冻土地区道路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外冻土道路工程现状,总结了多年来上述地区道路工程施工实践的情况,应用混沌、人工神经网络、数值模拟等先进理论方法建立了道路冻土路基的变形计算、监测和预警体系,构建了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基稳定性设计、路面耐久性设计的成套设计理论体系。本书内容包括道路冻土区划,路基路面病害机理分析,路基路面温度场数值模拟,冻土路基融沉分析及变形预测,道路线形、路基稳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设计,道路新材料研究与应用等。 本书可供从事冻土地区道路工程及铁路、土建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新建及养护)与建设管理技术人员参考,亦适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研究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