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环境工程领域有一整套的基本原理作为基础。这些原理是基于化学、生物、物理和数学等科学原理的。本书分两大部分共8章。第Ⅰ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分为5章,主要为环境工程学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Ⅱ部分阐述了基本原理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为3章,内容包括水质工程、空气质量工程、危险废物管理。最后,本书的附录部分还附加了环境工程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数据、环境工程中的数学解答方法等。书中包含了很多例题并且每章后均留出一些习题,希望能使学生集中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环境工程中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环境系统并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目的。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教材,同时也适用于相关政府人员、科研人员参考。
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贯穿于设计、研制和生产,直至使用的全过程,它涉及对产品全寿命期间所处平台环境的研究。本书叙述了当前国内环境试验的现状和发展,特别是当前模拟试验难以解决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共25章。第1章介绍了环境试验的由来、意义、作用和地位;国内外开展环境的情况;环境试验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中应用;当前在环境试验领域中的两大标准体系等;第2章介绍了环境实验室本身的环境条件要求,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对的试验条件的容差要求,环境试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所需采集的信息要求,实验报告要给出的信息要求等;第3~25章,分别介绍了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冲击(变化)试验、湿热试验、大气腐蚀、高度(低气压)、水试验、霉菌试验、沙尘试验、太阳辐射试验、流体污染试验、结冰冻雨试验、爆炸大气试验、
本书以工程学的概念和方法为基础综合了受污染水环境修复过程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步骤。水环境包括湖泊水库、河流和地下水。水环境修复基本内容包括具体水环境系统的特点、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修复技术基本原理、工程设计原理和步骤等。为满足读者的实际应用需要,对于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术,本书都特别提供了各种代表性的设计方法、典型图表数据和丰富的参考文献。本书综合性强,兼具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功能。章节段落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叙述简练准确,明白易读。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文集收录了卡尔松环境美学论文十八篇。本文选力图系统反映卡尔松环境美学的整体学术面貌。从历史时段上说,编者精心选择了卡尔松教授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既有他在20世纪70年代环境美学草创期所写的论文,又有2009年卡尔松出席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环境美学学术研讨会时所提交的学术成果,这些文章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卡尔松环境美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路径。从空间领域上讲,编者着意挑选了卡尔松在环境美学各分支领域最有影响的论文,其论域从自然美欣赏一直到人类环境中的建筑、园林、农业景观和环境艺术,此可见出卡尔松对于环境美学的广泛贡献。,还有卡尔松教授专门为本文选所写的序文和由编译者所写的一篇全面介绍卡尔松环境美学基本轮廓的文章。这些文章合起来,应当能为国内的卡尔松环境美学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文献基
本书是环境专业化学基础课程的教材,在国外被广泛采用。本书着重介绍对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并介绍环境工程实践和研究的基础——水废水分析。全书共分两部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基础原理及水和废水分析化学。前一部分介绍环境专业所需的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平衡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胶体化学及核化学知识;后一部分主要介绍水和废水分析,包括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定量分析基础知识、仪器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各种指标的重要性、采样及测定方法、分析数据的应用等。书中配有大量例题和习题。本收结构清晰,内容简明,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20世纪中叶,作者涉足环境问题,以环境哲学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分析环境问题,探讨它产生的根源,寻求应对途径。1986年提出“生态文化”概念,我认识到,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全球性问题,它是现代工业文化的产物;它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表示工业文化已经达到它的最高成就的鼎盛时期,问题之凸现表示工业文化开始走下坡路,代替它的将是一种新文化——生态文化;它将开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时代。1986年作“关于生态文化问题”的学术报告,1989年发表《生态文化问题》一文,此后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文化新世纪——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1986年)、《生态文化论》(2001年)两种专著。 为了学习和落实十七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精神,《生态文明论》汇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