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 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 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环境健康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书是同济大学广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 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 的教学用书,作者总结了10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国内外环境健康与防护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读者的兴趣点和通识课程教材的特点,从环境健康绪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物理性染、生物性污染、重金属污染、新兴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家用化学品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介绍其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及防护措施。同时,本书穿插了众多环境健康案例,使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本书可读性和实用性俱佳,不仅适用于高校的公选课参考,也可作为人们爱护自然环境、关心环境与身体健康的科普读物。
《机动车检测维修实务考前培训教程》是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考前培训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实操考试简介,仪器设备使用,桑塔纳3000乘用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捷达乘用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富康乘用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ABS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空调系统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零部件检验,车身电子测量系统使用等。 《机动车检测维修实务考前培训教程》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考试使用,也可供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用。
本书介绍了中国夏季雨型、主要地区雨季、ENSO事件的划分标准及各种大气物理量、各种指数的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夏了降水(主要雨型)、重点地区雨季、东北夏季温度和热带风暴(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和下垫面背景;全面分析了亚洲季风、越赤道气流、准两年振荡、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印度低压、北半球极涡、西风带超长波、中纬度阴塞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东亚遥相关型、涛动、ENSO与海温、太阳活动等大气环流和大气外部物理因素的主要特征及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并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1951-1996年历年上述各气候要素和物理因素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夏季主要雨型或重点地区旱涝形的一些主要原因。书中附有1-51-1996年历年夏季中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图及秋、冬、春、夏
本书介绍了中国夏季雨型、主要地区雨季、ENSO事件的划分标准及各种大气物理量、各种指数的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夏了降水(主要雨型)、重点地区雨季、东北夏季温度和热带风暴(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和下垫面背景;全面分析了亚洲季风、越赤道气流、准两年振荡、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印度低压、北半球极涡、西风带超长波、中纬度阴塞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东亚遥相关型、涛动、ENSO与海温、太阳活动等大气环流和大气外部物理因素的主要特征及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并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1951-1996年历年上述各气候要素和物理因素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夏季主要雨型或重点地区旱涝形的一些主要原因。书中附有1-51-1996年历年夏季中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图及秋、冬、春、夏
本书着重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防灾救灾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动作过程,归纳总结了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做法、经验和启示。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美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德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论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概念及评估目的,对中国从古至今的自然灾害灾情及灾害评估、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国外的主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全书深入探讨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步骤及具体方法,提出了风险评估制图的原则及一般性技术规范,并有具体的评估案例可供参阅,是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新专著。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为从事减灾工作的各级决策管理者、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参考。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本书以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为核心,以提升基地化培训的规范化水平为目标,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课程设置要求、训练设施的建设、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及培训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系统地规范了地震应急救援基地化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对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也为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化培训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教材。
《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是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之一。本书统合古今黄河流域洪涝、干旱及研究成果,以总体特征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流域内水、旱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与演变规律,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可行对策。 本书共分四篇十五章。是一部资料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专著。本书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领导,水利,防灾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外关心黄的各界人士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