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多灾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对普查工作人员开展广泛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普查工作队伍,是保障本次普查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提高培训效果,规范普查数据采集、评估与区划工作,确保普查数据和成果质量,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普查办)精心策划,组织自然灾害风险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通力合作,编写完成了培训教材丛书。各教材既独立成册、又相互补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培训教材体系。本书是科普教材,主要对海洋灾害风险调查的知识进行介绍。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就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近些年基于振动台的部分试验案例做了汇总。内容包括振动台系统在国内的建设与发展,振动台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振动台的设计与分析,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与测量仪器选择,及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一些典型实验教学案例汇总等。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可供从事地震模拟试验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本书的主题为户外雷电灾害避险常识的科普宣传,通过画册的形式让公众了解掌握雷电基础常识、防雷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本书将设计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介绍雷电的危害、户外易遭受雷击的地方、雷电的防护、雷击急救常识等。 本书共分为 雷电危害初识 防雷安全培训 亲历防雷避险 防雷成果分享 四大板块;书中每一小节以故事脚本展开,末尾将根据每章节具体内容补充专业科普解说。本书设计了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是国内首s套面向公众的故事型雷电科普读物。融合了雷电研究中的闪
《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通过对搜集到的三峡库区重庆段942处滑坡、塌岸、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勘察、设计、监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总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点,对其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及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灾治理工作借鉴和参考。
在总体阐述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介绍灾害研究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最后,就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防灾措施、高新技术方法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书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实践工作需要,系统介绍了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对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各种常用安全评价方法列举了具体的应用实例。对安全评价过程中查找出来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安全对策措施,并介绍了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过程、编制方法以及安全评价过程的控制。 每个项目后附有安全评价师应知应会练习,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满足教学需求。 本书可作为安全类专业高等职业院校教材,也可供安全评价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法分离技术、吸附法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化学链燃烧技术、惰性气氛下钙基载氧体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钙基载氧体同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反应特性和动力学研究、化学链制氢技术、二氧化碳的其他捕集技术,同时还介绍了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后总结了二氧化碳加工聚合物技术并给出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展望。其中重点论述了载氧体化学链燃烧技术,主要内容有载氧体颗粒的制备和表征,化学链燃烧的热力学分析,化学链燃烧反应机理及其模拟,化学链燃烧的典型单元设备和工艺技术,化学链燃烧耦合技术分析,化学链制氢技术和化学链重整技术。 本书论述力求通俗易懂、理论与工艺实践相结合,可作为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学术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统阐述了旱灾、旱灾风险与旱灾风险管理的内涵;提出了旱灾风险分析的结构形式、主要任务与步骤,重点阐述了基于特征指标体系的旱灾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风险传递机制的区域旱灾风险量化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旱灾风险决策与抗旱资源配置等问题。,结合安徽省旱灾风险评估和干旱条件下南昌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了案例研究。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的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示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概论,洪水敏感区域水文特征分析与预报,复杂边界和地形上水动力洪水演进数值计算,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洪水灾害动态评估及多级综合评价方法,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应用示范系统开发、集成及应用,以及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示范。 本书可以作为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水利工程等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多灾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对普查工作人员开展广泛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普查工作队伍,是保障本次普查工作
地震灾害的比较研究。除比较方法以外,主要从地震和地质,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以及非结构的地震性状,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灾后恢复重建,建设抗灾城市,以及防灾和灾害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比较研究主要针对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一淡路地震,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在美国、土耳其、印度、墨西哥和我国台湾的破坏性地震也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本书可供从事地震减灾、工程抗震和地震工程的科研、教学、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官员参考。
为了优选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加强防灾、抗灾、救灾、防病的意识和能力,加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进程,我们编《常见灾害事故的预防与救助》这个读本,就是为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一些重大灾害事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让大家从大量的案例中了解预防的常识、从经历过灾难的人们那里获取自救和互救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