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美学前沿译丛·功能之美·以善立美:环境美学新视野》首先清理了西方美学史上的功能之美观念,然后立足于新的理论支点一一“功能之美”,对人类审美对象诸形态一一自然对象环境、建筑物与人造环境、人功制品与日常生活,以及艺术的审美内涵与机制作了全新闸释,体现了环境美学理论原点从科学之真到功能之善的全新转移。《国际美学前沿译丛·功能之美·以善立美:环境美学新视野》重新解释了美之一般的哲学内涵,从而为康德以来的西方美学主流带来性转折,促使西方美学复归于以善立美的古典智慧。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的变迁及相关理论问题备受外学界关注。在研究历史环境变迁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环境问题、治理环境危机的历史经验及措施,是《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的目的及要旨。从多学科视角、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的变迁,是《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的主要研究路径。 《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在深化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环境史、边疆史乃至中国环境史、世界环境史领域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对现阶段提高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的能力、强化西南乃至中国生态恢复及重建的能力和技术手段、促进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资鉴价值。
《大型流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与深地基础科学进展: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参加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的论文几十篇,主要内容涵盖近年来围绕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开发开展的科研工作进展及研究成果。
鱼道对于减缓大坝的阻隔影响,帮助恢复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物种在河流中自由洄游具有愈来愈大的意义。目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中,此类工程措施通常是使水生动物能够通过河道障碍物的途径之一,并且成为改良流水生态环境的关键设施。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环境污染控制与理论研究文丛:TiO2光催化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总结了作者十余年来在TiOz光催化反应机理、掺杂催化剂制备与表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剂的失活与中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TiO2光催化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