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古建筑趣味知识这里都有 寻迹沉淀岁月,感受古人匠心智慧,领略中式很好审美 愿被忽视的中国古建筑被更多人看到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实体设计因为交互性强、操作性好、精度高、易于修改、便于交流等优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与各个领域。为了提高公众对三维实体设计的认识,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社会和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的进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编写了《3D One三维实体设计》。这本书适合三维设计的初学者、学生、教师、创客、DIY爱好者等使用。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1999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现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自实施以来,对规范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指导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产品的不断发展,该规范已不能适应目前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其进行局部修订。 现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自2000年3月1日实施以来,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国内工程上应用一直处于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但也出现了几次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误喷及储瓶间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工作有关部署和习近平主席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部署,自2021年12月开始,着手组织专家编写“双碳”系列丛书,协助开展高等学校“双碳”相关专业师资教育培训,助力“双碳”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党和国家“双碳”工作大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本书面向的主要读者群体包括但不限于:高等院校“双碳”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负责人等。
事故隐患又称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 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 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 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 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与事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如果在事故 未发生之前,能够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就能够 避免事故的发生。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在 企业安全管理和班组安全管理上,必须牢固树立预防 为主的思想,积*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 消除各种危险与危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保证生产 安全。 在绿十字安全基础建设新知丛书编委会编写的《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中,针对企业和班组在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对事故隐患的
本书从设计总则、结构材料及元器件的选用、电磁兼容设计、热设计、抗振设计、三防设计、维修性设计、测试性设计、安全性设计、电路可靠性设计、结构可靠性设计、人机设计、标识及包装设计、软件设计等 14 个方面系统归纳总结了在电子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中,研制人员(包括总体、软硬件、结构设计师等)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保障产品可靠性实现的基本原则,其中既包括强制性原则,也包括非强制性原则;既有总体性原则,也有实施细则,还有一些推荐采用的方法建议等。而且本书随章节给出了相应的实际案例,可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之后一章针对大型的实际案例,具体讲解了可靠性原则的实际应用。
现代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安全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还要求其掌握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及安全管理方法,已成为每个从事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的人员的迫切要求。为满足广大安全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的需要,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全书主要讲述煤矿企业安全员需要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 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可靠,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合于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安全监察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和广大职工的参考书。
成昆铁路是“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代表工程之一,始建于1958年;1959-1969年,成昆铁路多次停工后再复工;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运营。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揭开了成昆铁路的神秘面纱,为读者全方位呈现了成昆铁路的建设过程,展示了其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光荣事迹,展现了铁路工人和铁道兵在时代背景下的大无畏精神,歌颂了他们为我国建成工业大国不惜代价、不畏牺牲、默默付出的匠人精神、铁道兵精神;阐释了成昆铁路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了成昆铁路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红色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建筑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个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过对于想要了解传统建筑的大众读者来说,要么被建筑典籍的古体字及拗口的建筑构件名称所吓退,要么被散文化的优美文字弄得云里雾里。似乎存在一个缺口,即以建筑设计为视角来审视古建筑,从而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及生活有所启发。本书试图以建筑设计为视角,回归到人的生活与建造活动。一旦回归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许多曾经习以为常却不知所以然的东西,以及需要耗费心神来记忆的那些知识点,一下子便有趣生动起来。于是,个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冻的过期食品,而是应季的生鲜,对当下的建筑设计更有营养。在此意义上,本书为填补“缺口”贡献了一方木料。 本书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制造技巧和风格沿变等内容,分别从传统建筑的基
本书是一本系统深入介绍IS014001和清洁生产的同步实施方法的工具书,融合清洁生产相关内容,包含大量案例,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广大推行IS014001和清洁生产的企业的珍贵资料。其实用、高效的特点将帮助企业快速掌握同步实施IS014001和清洁生产的要领,为企业带来可喜的效益。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l]8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〇〇〇至二〇〇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在认真总结我国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标准,广泛征求国内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机构的意见,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配套标准,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之一,是保证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本规范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
本书对空间的分析,旨在提供一种从抽象意识到具体操作的系列论述,是一种由空间思想出发到空间思考方式,再到空间关系操作的独特总结,以期对设计实践与理论探索带来全新启迪。本书由“何为空间”的问题入手,剖析了空间的本体含意与空间的载体语言。对于“空间向度”、“二次空间”到“抽象关系”的论述,侧是基于室内设计专业特征所展开的空间探讨。因此,本书首先是一本作为提供室内设计师的专业读物,同时亦是作为广意空间的研究对象,包括其它设计领域成员及人文学者提供参考的读物。但愿在空间这一话题的讨论中,由专业技术延伸至哲学层面的思考,同时也从哲学、人文、科学等研究成果再次互动到设计学科的研究,使得对空间的探索相融共生,破除领域边界,将认知回复本原的完整。
本书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浅,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建筑学入门读物。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是市住建委下属机构。本书系“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要求编写。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上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成。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总体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智慧控制。本书对规范上海市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优选、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具有积极作用,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较为性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由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组组编
本书将全面修改计算机绘图部分,将深入浅出、实用地介绍近期新计算机绘图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同时反映当前国家近期新制图标准,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知识和动态。
本书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规定,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 的通知》(沪建标定[2018]753号)要求编制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与要求;监测预警;监测分析与成果;附录A;附录B。本书对规范历史建筑安全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历史建筑预防性保护的水平具有积极作用,适用于上海市历史建筑在使用和施工期间及受环境影响时的安全监测,其他各类近现代文物建筑在技术条件相同时也可适用。
本书精选了余工近年来近200幅速写作品。余工的画吸收了多重营养:西方绘画语言、中国书法创作思路,特别是分析怀素和王羲之的字及其总体结构。所以余工的用笔与结构变化达到了灵活跌岩的境界: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余工从东西方艺术宝库同时吸取养料,而自成面貌。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6]1093号)的安排制订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煜明、曹年红、江海深、姚峰、黄春雷、孙增义、王义忠。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l00761)。
本标准按照C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嘉兴学院管桩应用技术研究所、上海宝钢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天津宝丰混凝土桩杆有限公司、南宁鸿基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宁波一中管桩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管桩有限公司、广东鸿业管桩有限公司、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构件厂、四川国统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戴园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南方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港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强力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博元建设股份有限公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融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于一体的新型的环境产品设计,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城市的使用功能,满足公共环境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方便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还具有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开拓学生新的设计视野。 本书内容包括: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概述,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分类,公共环境设施的材料及工艺,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运用,公共环境设施与人的行为,无障碍设施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