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全息自然农法的意义及实践,推动全息自然农法到农民中去,使我们累积到更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方式和方法并赢得更多新的突破。本书的编著,也会真实地呈现农民创业的各种艰辛及收货,尽力让广大读者可以从中能收获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本书阐述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针对我国农业生产高投入、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不明确,排放不清晰的现实问题,立足于全国主要农业生态类型区,建立了22个监测点,覆盖旱地、水稻田、放牧草地、畜禽养殖等4个方面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在长期研究和监测的基础上,制定了旱地、水稻田、放牧草地、畜禽养殖等4个方面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与技术规程;总结集成了40项左右在保持产量(生物量)基础上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控制技术,并对每项技术进行了固碳减排效应的评估。提出了农业固碳减排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了不同农业源固碳减排的潜力。
本书以腐殖物质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总结27年土壤有机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对土壤有机质研究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资料。本书特点在于以作者及所在腐殖质研究室的研究资料为主,并吸收土壤有机质的基础理论内容,使我们的研究特色与知识的系统性相结合,实用性很强。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土壤学及相关的农业、环境、地学领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十余年来在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模型包括指数消退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水量平衡模型、冻融期土壤水热耦合传输模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运移模型、SPAC水热耦合传输模型,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模拟分析、农田水分消耗与转化规律分析、农田水分合理调控与优化灌溉制度等。 本书可作为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水土工程等学科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药用植物病害原色图鉴》系统介绍了人参、细辛和五味子等72种栽培药用植物已发现的143种病害,内容包括病害症状、病原种类、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全书配有药用植物病害症状及其病原物自拍原色照片近500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图鉴可作为从事药用植物种植者以及相关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中国农业标准汇编》是我国农业标准化方面的一套大型系列丛书,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状况和成就,是各级农业标准化管理机构,科研、生产、检验、监督、教学等单位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农业作为我国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标准是农业科研、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是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科学技术依据,对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标准汇编》系列丛书旨在引导和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活动,为农业领域的相关部门提供比较全面的农业标准信息。本系列丛书的出版,将
这是一本关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现在保护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好传统农耕文化的论文集。全书收录论文三十余篇,有对“渔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作梯田农业、旱作梯田系统的研究;有关于增城古荔枝等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关于民俗文化祁太秧歌、河北梆子等的保护和研究;有对乡村村落等农耕生态文化研究;有关于农业文献《番薯颂》《耕织图诗》《岭南荔枝词》《然犀志》的研究;有关于古代农政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等等。书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作者队伍强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本农业是亚洲农业的一个分支,也是世界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步复苏,日本农业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从1950年到1975年的短短25年间,日本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的过程,日本农业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管理水平上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以邻为鉴可知得失。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近,但日本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这几方面都走在中国的前头,中国在哪些方面可以跨越式发展,哪些方面必须循序渐进?日本的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哪些教训值得汲取以避免走弯路?本书为这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入门的钥匙。还应指出,近些年来,中国对日本的家产品出品增长较快,按中国农产品口市场金额排列,2003年,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