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潮土分类、分等、特性与利用等方面近期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其主要数据来源有两方面:一是本书撰写者在科研、教学、推广中累积的数据和资料;二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相关资料,2010年前后开展的我国耕地地力调查、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等。
本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本书在本科土壤学及其有关分支学科通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土壤资源与环境这个主题进一步阐述土壤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适当地反映外土壤化学新进展的著作。适用于农业资源利用、土化、资源与环境、农学、林学、果蔬、地学、水利等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全书共分11章。1、2章分别阐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粘粒矿物;3~9章介绍了土壤表面化学、土壤溶流及溶质迁移、土壤吸附与酸碱和氧化还原的化学、土壤化学反应动力学;10、11章为根际土壤化学与土壤污染化学。本书可作为农业资源利用、土化、资源与环境、农学、林果蔬、地学、水利等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还可供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和开发人员阅读参考。
种质资源是作物科学的物质基础。绿肥是一大类作物,绿肥功能与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种质资源的保驾护航。面对农业生产形势的变革,绿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绿肥种质资源的供给也同样需要适应生产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生态类型多样,绿肥利用历史悠久,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以及境外引种,绿肥种质资源繁多。目前存有各类绿肥资源20000多份,常用的绿肥品种、品系约400多个,这些资源是未来绿肥工作的重要宝库。《中国主要绿肥品种资源图集》分11章,按照豆科绿肥、十字花科绿肥、禾本科绿肥、水生绿肥和其他科属绿肥分别编写。其中,豆科绿肥共分7章,紫云英、苕子、箭筈豌豆是目前绿肥生产中普遍应用、面积优选的种类,各用一章进行详述,其余豆科绿肥归成4章分别介绍。由于绿肥分类方法多样,本书的章节归类主要是根据当前生产应用的普遍
《湖北土壤》概述湖北省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土壤的肥力评价,简介了全省土壤侵蚀和污染情况及其防治,总结了全省平原湖区、红壤、岗地和山地等区域性土壤改良、培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等方面的经验,并探讨了土壤改良利用的区域性特性。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第一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综合类七及时令占候类,收录10种古代农书。
为进一步加强数据成果转化应用,2022-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对2015-2020年土壤基础五项数据进行了审核。该工作历时2年,共审核数据1000多万项,形成了区域、省级、市级、县级四级数据成果(部分地区沿用了2015-2020年行政区划),汇总形成《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2015-2020)》。该数据集凝聚了全国各级土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反映了我国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于肥料配方优化 新、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吴觉农先生(1897—1989)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被誉为“当代茶圣”。一生撰写、翻译、主编220多部(篇)论著,时间跨度达74年之久。是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全景式历史文献,对于从茶业角度深入了解认识现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使读者全面了解现当代中国茶业发展的历史及其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本编委会特编选《吴觉农集》,收录吴觉农与茶有关的120余部(篇)论著,时间从1922年到1989年达67年之久。
三十年以来,农村的改革,从扶贫减贫到免除农业税,从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到新农合等惠民政策的推行,成就斐然。但同时,农地锐减,村庄衰败,都市瓶颈,城乡鸿沟;乡镇政府的难题和债务,两代农民工的奋斗与挣扎,失地而无业群体的生存困境;老弱病穷无奈的叹息,留守儿童失落的梦想,以及对非法卖地、占地的拼死抗争,困难重重,问题丛生。 未来的中園农村究竟走向何方?是主流的城市化、现代化,还是另类的乡村建设、乡土中国?是新自由主义式的土地私有化、农业全盘商业化,还是重建双层经营中的集体一层、创造多种劳动联合以及资金、种子、灌溉、农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形式?面对社会与环境的巨大压力,主义之争的不合时宜早已试错。何去何从,成为今日中国十字路口的选择。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项重要成果。本书征集遴选了全国31个省(区、市)智慧农业建设的近期新实践成果,149个案例涉及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能农机、智慧园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客观反映了我国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为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现代农业 产业规划指导理论与操作实务》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 自然和社会特性对农业产业规划的特定要求,系统梳 理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布局理论等对农业产业规划中 产业选择、培育、布局等的指导作用。紧紧围绕现代 农业的内涵特征展开对农业产业规划方法的介绍及案 例分析,包括规划工作各阶段工作要点和规划写作方 法、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重点产业选择方法和培 育要点、三个典型农业产业规划案例分析等。
本书介绍了农业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与农业模型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理论性研究,同时提出了作物模型研究的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方向。本书设计领域广泛、学科众多,可供气象、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行业及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关院校学生参考。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近期新阶段,具有宽领域、广渗透的特性,可以应用于不同区域、多元场景、各类主体和各个环节,是一个全面、立体、融合的智能化产业体系,对于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提高农事管理效能等具有重要支撑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此,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组织编撰《全国农业农村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2024》,以宣传和鼓励,进而推动全国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十年以来,农村的改革,从扶贫减贫到免除农业税,从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到新农合等惠民政策的推行,成就斐然。但同时,农地锐减,村庄衰败,都市瓶颈,城乡鸿沟;乡镇政府的难题和债务,两代农民工的奋斗与挣扎,失地而无业群体的生存困境;老弱病穷无奈的叹息,留守儿童失落的梦想,以及对非法卖地、占地的拼死抗争,困难重重,问题丛生。 未来的中園农村究竟走向何方?是主流的城市化、现代化,还是另类的乡村建设、乡土中国?是新自由主义式的土地私有化、农业全盘商业化,还是重建双层经营中的集体一层、创造多种劳动联合以及资金、种子、灌溉、农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形式?面对社会与环境的巨大压力,主义之争的不合时宜早已试错。何去何从,成为今日中国十字路口的选择。
本书首先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在我国蔬菜生产中的地位、育种简史、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及十字花科蔬菜育种方法、抗病育种、新品种的审定(备案)与植物品种保护。接着在各论中分别介绍了大白菜、不结球白菜、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菜薹、萝卜七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优势育种,包括育种目标、起源、分类与种质资源、育种的生物学基础、主要性状遗传表现、丰产与品质育种、生态育种、种子生产技术等内容。最后一章专门以大白菜新品种“辽白十号”的选育和制种技术为例介绍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实例。本书内容翔实丰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从事十字花科蔬菜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科研人员、种子公司技术员、基层农技人员、菜农阅读参考。
《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水果卷:北京三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系列标准》是生产出符合《超有机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农产品的系统化保障体系。本套《标准操作规程》规定了如何标准化、系统化地使用这28种生物信息制剂,创造超有机农业(超有机种植、超有机畜禽养殖、超有机水产品养殖和超有机食用菌栽培以及超有机中草药栽培)新模式。本套《标准操作规程》的突出优势是三个安全、低成本、广谱性、全覆盖、可持续。《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水果卷:北京三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系列标准》共分为五卷,涵盖59大类、635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