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茶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茶的源流,茶文化寻 根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与民生、哲学、经济、旅游、文学艺术、民风、风俗、养生的联系,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共计约50余万字,彩图近1000幅。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所附的图片都是与茶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茶艺、茶俗等照片,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相得益彰。
本书通过3000余幅照片,展现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在田间常见作物上的药害症状,图文结合,直观实用。可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阅读使用。 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类化学药品。但是,往往在生产中存在除草剂的错用和误用,造成的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后期又不能对药害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既错过了补救的机会,也容易产生各种经济纠纷。因此,作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掌握一定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药害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恒亮是河南农科院杂草化学防除方面的专家。本书他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用了近5年时间,共同开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共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书中挑选
本书在一版的基础上,精选农药品种261个(收集至2021年3月),其中杀菌剂214个、植物活化剂10个、杀细菌剂23个、杀线虫剂14个,系统介绍了新药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包括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作用机理)、应用(包括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除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专利与登记概况(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期及其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登记情况等)、合成方法(包括基本原料的合成方法、合成实例)、参考文献等。另外,本书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相关重要病害知识,供读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时参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中每个农药品种均给出了美国化学文摘主题索引或化学物质名称供检索,书后还附有 不常用杀菌剂 重要病害拉丁汉名称对照表 等附录以及杀菌剂中英文通用名索引,供读者进一步检索。 本书具有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精选农药品种274个(收集至2021年3月),其中杀虫剂219个、杀螨剂32个、杀软体动物剂3个、拒食剂3个、鸟类驱避剂3个、杀鼠剂12个,其他2个,系统介绍了各农药品种的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包括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作用机理等)、应用(包括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除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等)、专利与登记概况(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期及其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登记情况等)、合成方法(包括基本原料的合成方法、合成实例)、参考文献等。另外,本书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相关重要昆虫知识,供读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时参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中每个农药品种均给出了美国化学文摘主题索引或化学物质名称供检索,书后附有完善的主题词索引,供读者进一步检索。 本书具有实用性强、信息量
近年来,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在普遍性和严重程度方面均呈上升趋势。*气候频繁出现导致霉菌在田间发生概率增加,霉菌毒素污染加重;农户种植业规模较小缺乏快速干燥和妥善储存的条件;霉菌毒素含量更高的原料如(DDGS等加工副产物)在饲料中使用更为普遍。霉菌毒素污染不仅引起动物免疫抑制、肝脏病变、肾脏病变、腺胃肌胃炎、肠毒综合症、繁殖障碍等疾病,而且可能残留在肉、蛋、奶和内脏等可食部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霉菌生长繁殖与产毒规律,霉菌毒素污染途径,霉菌毒素中毒症的发病机理和典型症状,饲料霉菌毒素的传统脱毒技术,饲料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技术,饲料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评估等部分,是对长期以来霉菌毒素研究领域已有知识的归纳整理,对近年来霉菌毒素污染控制技术的系统梳理,对霉菌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15种主要大田作物,下篇为42种园艺作物。共收录重要病虫草害900余种。 对每种重要病虫草害发生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详细介绍了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药剂种类和 剂量。图片清晰准确、叙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方便实用。
《中国农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编辑出版是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从1995年12月开始启动,经数十位农史专家编写,《通史》各卷先后出版。《通史》的出版,为传扬农耕文明,服务 三农 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二十余年来,中国农业历史研究取得许多新的成果,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极大拓宽了 三农 理论视野和发展需求,对《通史》做进一步完善修订日显迫切,在此背景下,编委会组织编辑了《通史》(第二版)。 《通史》(第二版)编辑工作在农业农村部领导下进行,部领导同志出任编委会领导;根据人员变化情况,更新了编辑委员会组成。全书坚持以时代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直纬平,突出了每个阶段农业发展的重点、特征和演变规律,真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对养殖产品需求的日趋旺盛,同时,养殖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饲料粮和优质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部分饲料原料缺口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资源短缺仍是新时期制约饲料业发展的瓶颈。原因:一是国内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匮乏,蛋白质饲料原料主要依靠进口。比如,鱼粉一直依靠进口,目前进口量约占消耗量的70%;饲用大豆明显不足,每年用于豆粕生产的大豆近70%需要进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合成氨基酸,50%以上需要进口;二是玉米质量和种植区域对饲料生产有较大的影响。本书重点介绍了大宗非粮型蛋白质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内容包括: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生植物类(藻类及其加工产品)的高效利用、微生物蛋白质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糟渣
本书对23年及之前全球鲜食玉米种业及产业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现行了概述。全书分为三大篇章,前两篇分别介绍了全球和中国在鲜食玉米种植分布及生产概况、育种科技创新及种业发展特点,对鲜食玉米消费、用途、加工、贸易、价格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全球鲜食玉米主要生产业政策行了概述与分析;同时,从SCI论文和专利数据角度,对全球及中国鲜食玉米种业领域科技发展行了分析。第三篇概述了当前中国鲜食玉米在生物育种技术、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鲜食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本书将为从事鲜食玉米育种研发、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鲜食玉米加工、流通、贸易等全产业链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农业通史》是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农史界专家参与研究、编写工作,是一部开创性的大型学术著作。 《中国农业通史(近代卷)》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农业发展历史的巨幅画卷!以时代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直纬平,源通流畅,突出了每个阶段农业发展的重点、特征和演变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农业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 《中国农业通史(近代卷)》为 中国农业通史 的近代卷。
《你问我答:鸡腿菇生产技术问答》共分两章,章对鸡腿菇的生物概念和市场概念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答。在第二章栽培中,相对详细地将作者多年来接受咨询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如基本问题、菌种问题、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共有三百多个问题。 本书适合一线生产者作为床头书或口袋书使用,亦可作为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中国林业和草原年鉴》(原《中国林业年鉴》,自2019卷起更名)创刊于1986年,是一部综合反映中国林草业建设重要活动、发展水平、基本成就与经验教训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反映上年度情况。2021卷为第三十五卷,收录限2020年的资料,宣传彩页部分收录2020年和2021年资料。 《中国林业和草原年鉴》的基本任务是为全国林草战线和有关部门的各级生产和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林业院校师生和广大社会读者全面、系统地提供中国森林资源消长、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草原资源管理、生态建设、森林资源管理与监督、森林防火、林业产业、林业经济、科学技术、专业理论研究、院校教育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年度信息和相关资料。 第三十五卷编纂内容设29个栏目。统计资料除另有说明外,均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数
近年来,我中心陆续出版了《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中国农业行业标准》,将20042010年由我社出版的2300多项标准汇编成册,共出版了七辑,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无论从阅读方式还是从参考使用上,都给读者带来了很大方便。为了加大农业标准的宣贯力度,扩大标准汇编本的影响,满足和方便读者的需要,我们在总结以往出版经验的基础上策划了《*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八辑》。 本次汇编弥补了以往的不足,对2011年出版的l95项农业标准进行了专业细分与组合,根据专业不同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和综合4个分册。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为农产品加工及食品类标准,收录了农产品加工、绿色食品和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农业行业标准24项;第二部分为农业机械及农业工程类标准,收录了农业行业标准18项;第三部分为技能培训类标准,收
本手册按照 权威、全面、新颖、实用 为宗旨,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五大部分,全面系统收录了1600余个农药品种,详细介绍了每个农药品种的中、英文通用名称、其他名称、化学结构式(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和CAS登录号)、理化性质、毒性、应用、合成方法、主要生产商等内容。为便于读者查询,书后附有农药品种的化学结构分类,农药剂型代码以及中英文农药通用名称索引。本书可供从事有关农药生产、开发、科研、应用及相关领域科研、生产加工、商贸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套书《土壤采样与分析方法》(上、下册)是为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提供常规的、相对简单易用的分析方法。所有分析方法在材料及操作步骤等方面都提供了详尽的表述,给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附上了相应的主要参考文献,国内在近20年内没有类似图书出版。本套书内容包括篇(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第二篇(土壤与环境管理的诊断方法);第三篇(土壤化学分析);第四篇(土壤生物分析);第五篇(土壤有机质分析);第六篇(土壤物理分析);第七篇(土壤水分析);附录等。
棕壤是世界上 重要的农业土壤,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在我国集中分布在暖温带湿润地区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低山丘陵,向南伸延到苏北丘陵,此外也广泛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淮阳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地垂直带谱中,是重要的农业土壤。本书共分二十一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不同地区有关棕壤形成过程、分布特征、分类特点、理化性质、污染状况、地力评价、分区利用、测土施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书汇集了我国自1984年实施农药登记制度以来,国内外农药(含卫生杀虫剂)在我国获得登记并在2014年处于登记有效期内的产品31813多个。截止2014年12月31日,有效期内登记产品31813个,正式登记30286个,其中大田正式登记29455个,卫生正式登记2358个:临时登记1014个,其中大田临时登记932个,卫生临时登记123个:分装登记513个。登记有效成分(通用名)659个。按原药和制剂区分,原药登记3687个,制剂登记28126个。登记企业2243家,其中国内2141家,国外102家。
本书汇集了我国自1984年实施农药登记制度以来,国内外农药(含卫生杀虫剂)在我国获得登记并在2014年处于登记有效期内的产品31813多个。截止2014年12月31日,有效期内登记产品31813个,正式登记30286个,其中大田正式登记29455个,卫生正式登记2358个:临时登记1014个,其中大田临时登记932个,卫生临时登记123个:分装登记513个。登记有效成分(通用名)659个。按原药和制剂区分,原药登记3687个,制剂登记28126个。登记企业2243家,其中国内2141家,国外102家。
本书定位为一部具有权威性、资料性和实用性的大型工具书,记载了中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种业、农垦、渔业、农产品加工、农机及乡镇企业等各方面重大事件、重要农业文献、重要农业会议、主要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构和人事变动,涉农部门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人物等,基本反映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本书是由仇华吉与樊福好、王爱勇、邵国青、余旭平、何启盖、高远飞、韩春光等行业专家将 抗非大家谈 公益性平台发表的70多篇原创文章收录、整理而成,共分11部分,从非洲猪瘟防控之道、对非洲猪瘟的认知、生物安全防控、非瘟防控实践、非瘟下猪场规划建设、非瘟下的生产管理、非瘟下的抗病毒策略、非瘟下的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的 拔牙 、非洲猪瘟后的复养、非洲猪瘟的净化等方面提出了**性的防非理念、制订了可落地的防控方案、提炼出可复制的防非模式,对指导猪场防非保猪、扩产复产、精准剔除、建设改造、环境控制、生产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