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是传统肥料转型升级以及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但由于新型肥料品种繁多、创新速度快等特点,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生产工艺不完善、制造设备不配套和原辅料质量不稳定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与效益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组织撰写了《新型肥料生产工艺与装备》一书。本书选择了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缓控释肥料、生物炭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常见新型肥料品种,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其生产工艺方案、设备能力参数与选型、原辅料性能与配伍等生产核心问题,同时也介绍了肥料质量检测、工业许可证和推广登记许可证办理等重要质量管理内容。
中国急需能够满足废弃物处理需求的新型废弃物管理方案以实现向低碳社会转型,而利用生活垃圾生产沼气则是实现该目标的*选择。人们已经逐渐了解到燃料乙醇作为液体生物燃料或许不是经济可行的可持续方案,而今年日本所经历的福岛核泄漏事故,也使人们认识到核能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威胁,进一步发展沼气技术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国政府制定了各种政策来支持沼气工程的发展,并通过与德国政府的合作,共同推进沼气技术,并使之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董仁杰、伯恩哈特·蓝宁阁主编的《沼气工程与技术(第2卷)》将展示上述成果,希望能满足各位读者的需求。
《中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7》是国内专注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的研究报告,论述了农村产权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旨在研究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结合神州土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市场拓展中的实践经验以及神州农服的平台用户数据,梳理总结了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7》对了解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基于提高供水服务质量这一理念,介绍了一种认识灌区和了解灌区的新型快速评估方法(RapidAppraisalProcess,RAP)。从提高供水服务的目标出发,依据评估结果,分析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而界定问题的性质,判定是规划还是设计问题,是工程还是管理问题,是机构设置还是规章制度问题等。通过这套快速评估方法,从服务的观念人手,发现灌区存在的瓶颈,进而为灌区节水改造和鉴别投资方向及提高投资效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书面向灌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供从事灌区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评价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杂粮加工的重要意义,杂粮加工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杂粮的分类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主要杂粮作物简介、杂粮饮品及调味品加工技术、杂粮粉加工技术、蒸煮类杂粮食品加工技术、焙烤类杂粮食品加工技术、膨化类杂粮食品加工技术。
2010年10月,在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的成功举办大大推进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是该会议的论文集结。这批论文按主题可以分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和个案研究、其他相关研究4个方面。
本书围绕构建数字植物理论技术体系开展了农林植物生长系统虚拟设计与仿真研究,主要包括植物形态结构数据的采集、植物形态几何建模和交互设计、三维植物模型的真实感绘制技术、植物生长过程的可视化仿真、基于物理的植物变形和运动模拟、日光温室和土壤结构三维设计与展示、植物系统虚拟场景绘制和实时漫游等内容。本书内容翔实、案例具体、系统全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作为农业信息技术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本方向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沼气技术发展的状况、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微生物、沼气发酵工艺、沼气发酵装置与建池材料、沼气池的结构设计、建池与施工技术、沼气池质量验收与运行管理、沼气燃烧原理和燃烧器以及典型沼气工程实例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为有效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提供有力推广和借鉴的工程技术模式。本书可供能源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广大农民朋友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套图书共7辑,介绍了1792余种农业部登记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收集了相关产品、产地环境与生产方式等的图片资料。每一卷册包括各地区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如下内容:(1)产品名称;(2)登记证书编号:(3)地域范围;(4)品质特色;(5)人文历史;(6)生产特点。
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是根据物种特性与具体的生存条件,为获得经济效益和优质安全产品,实现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而提出来的。现有的国标、省标是产品的统一规格要求,但因地制宜地实现标准产品的技术措施保证标准尚没有完善的依据。现有技术资料,共性原理、统一方法较多,缺乏生产者所需掌握的技术应用原则和领先的具体技术、可检索的具体可行的过细办法。实施标准化的不确定因素多,基础依据少,整合链节不完善,难以称为标准化技术体系。《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原理与参数》针对目前生产中所提出的各项技术的应用原则和技术操作方法、度量,供大家参考指正。《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原理与参数》由二十几位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共同完成,编写中交叉互融不够,系统性、完整性差,以案例方式编成,愿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修改完善
内容简介
随着人口日益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和森林面积减少,全球面临土地、环保、食品的重大压力,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生态农业涉及种植、肥料、养殖、环保、食品、生态、地理、资源、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诸多学科,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所走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如何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道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参与。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在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盲目施肥,效果会适得其反,它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耕地质量退化、农作物病虫害加剧,并会使大量养分流失和挥发,造成水源和空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为此,施用什么肥,如何施肥是生态农业链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