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公元六世纪时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今存 早 完整的包含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性系统性农学全书,也是世界上 早 有系统的农学名著。该书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博,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等栽培技术,禽鱼、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储藏、酿造、烹调等各类技术,以及经济作物、外来物产方面的记述,反映了六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所积累下来的农业科学知识,也是古人的生活知识宝库。 《齐民要术今释》是该书 较为完备的点校译注本,由 农学家石声汉教授整理,出版后蜚声海内外。本书对正文做了大量校勘工作,核校了明抄本、金钞本以及若干种明清刻本,并进行标点分段分节,加以详细的注释和翻译,使这部古奥难读的古书得以读通。 这次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改正若干编校错误,以贡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包括十部分内容, 部分为总论;第二部分为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物联网平台;第三部分为温室大棚物联网平台;第四部分为夏玉米氮肥 管理系统;第五部分为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第六部分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全过程溯源系统;第七部分为作物表型性状采集与管理系统;第八部分为牛场管家;第九部分为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第十部分为畜禽疫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信息学、智慧农业专业本科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农学类专业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自学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涉及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耕地包括栗钙土、草甸土、褐土、栗褐土、潮土、风沙土、黑钙土、灰褐土等24个主要土壤类型、66个主要亚类和150个主要土属。数据集涵盖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耕层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缓效钾、土壤有效铜、土壤有效锌、土壤有效铁、土壤有效锰、土壤有效硼、土壤有效钳、土壤有效硫、土壤有效硅、耕层质地及土壤pH等18个数据项,涉及数据38万余个。
肉羊产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畜牧产业之一,其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羊肉消费需求、提高养殖户收入、维护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种养结合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有机物加工制作有机肥,以满足种植业的有机肥需求,同时种植业生产的农作物又给畜禽养殖提供食源的一种有机结合模式。 高度重视种养结合,2015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明确提出“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 在上述背景下,绿色生产率测度可真实有效评价肉羊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而种养结合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探究其对肉羊养殖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途径,有助于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提高肉羊养殖环境技
本报告由中国作物学会组织了专家学者参与撰写,共设置17个专题。针对作物学学科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设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作物种子专题;针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设水稻、小麦、玉米、油料作物、大豆、棉花、马铃薯、谷子/高粱/糜子、大麦/燕麦/荞麦/藜麦、麻类作物、食用豆、甘薯、糖料作物13个专题;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特设智慧农业专题。本报告总结分析了近年来作物学领域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与发展前沿,提出本学科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相信能为社会各界准确了解作物学学科发展态势提供重要窗口,为优化布局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实现农业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本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种子生理学著作,也是一部种子生理研究工作的总结与成果汇编。本书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子生理研究组在将近半个世纪里取得的成绩与重要进展。全书共分:综论,种子生命力的控制,种子超干燥贮藏,种子休眠与萌发,种子吸胀冷害与渗透调控及种子活力与生活力六篇;并着重突出有关种子超干燥贮藏保存种质,种子吸胀冷害与渗透调控和种子活力等内容,这是当今种子生理学的新兴热点,体现其在关键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进展。本书将有助于种子生理学、种子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本书可供种子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种子生理研究和种子检验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植物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IU自然保护地治理:从理解到行动(纪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60周年)》讲述了概念、方法和工具,以能全面理解治理、进一步完善治理内容。部分,针对四种不同的自然保护地治理类型,以及ILJ认同的良好治理原则,提供了一套带有案例和说明的指南。第二部分,为特定体系或地点提供有关评估、评价与治理改善的实践指南。想掌握基本概念的读者应该重点阅读部分。如果愿意练习具体的评估或评价,或想知道如何操作,他们可以继续阅读第二部分。《IU自然保护地治理:从理解到行动(纪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60周年)》里参考的三个附件和多的工具与资料信息。
本书是我国病虫鼠害熏蒸及其他处理技术的专著。共八个部分:部分为熏蒸概念和基础知识共四章。章较系统阐述了熏蒸的原理;熏蒸剂及有关农药杀虫的机制;易燃熏蒸剂的燃爆机理及其控制燃爆的理论和方法;药剂的残留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熏蒸剂及粮食保护剂的残留。另外,还介绍了害虫检疫抽样检验技术,包含软X光检验种子和苗木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介绍食物中熏蒸剂残留量的测定技术。第三章介绍熏蒸防护措施及空间熏蒸剂浓度的测定(包含气相色谱测定)技术。第四章介绍常压熏蒸:例如大船熏蒸、循环熏蒸及集装箱熏蒸技术;真空熏蒸:介绍真空熏蒸方法;大型空熏蒸库的设计标准;真空熏蒸杀虫的效果及两种真空熏蒸设备。第二部分分为二章。章较详细介绍常用和新开发的23种熏蒸剂及7种其他熏蒸剂的性能和应用,中毒和急救的方法等;第二章介绍
中药是我国历代医家和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几千年来为保证人民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中药资源绝大部分是植物和动物,对这些宝贵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随着疾病的谱的变化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在提倡回归自然的大潮中,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药倍加关注,对优质中药材的需求日益扩大,仅靠采集和传统种养的中药材从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外市场的需要。当前,要大力提倡把传统的栽培、养殖、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生产优质药材,以保证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市场对优质药材的需求。在此之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过精心策划,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药用动植物
全书共18章,大田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及无机营养的利用、作物和牧草的生产过程是贯穿于本书的中心问题,作者对这些生产过程以及大田生产系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非常广泛、深入而又有独特见解的分析。书中以环境物理学、土壤学以及植物生理学和形态学为立足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说明,在运用综合方法分析大田生产系统方面做了尝试。本书道德导入系统的要领而后循序渐进地对这些要领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扩展到农民所采用的系统管理战略和战术以及环境问题待热点问题上。该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理论和思潮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因此对于中国的农业工作者深刻、全面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策略和技术有积极的作用。该书适合高等农业院校家学、园艺、林学、果树、植保、资环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农业
大豆蛋白食品是21世纪的食品,这一点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毫无疑义的。这不仅因为大豆蛋白质可以作为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的补充,而且更重要的是大豆蛋白质食品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正因为如此,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于1999年10月批准了大豆蛋白质的健康认证,允许在含有大豆蛋白的食品包装上明确标明大豆蛋白质具有保健功能。我国政府从提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出发,十分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并从1996年起开始实施“大豆行动计划”。这表明,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大豆蛋白食品必将在全球范围出现新的高潮,并形的食品工业领域。为了适应大豆蛋白食品的发展需要,我们编著了《大豆蛋白质生产与应用》一书。本书是在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植物蛋白》讲义、研究生论文和科研的基础上编著的。本书既注重技
本书从我国北方干旱区间套作农田种间套作物水土资源竞争机制的角度,以丰富的资料和详实的数据为基础,以揭示种间套作物资源竞争机制为重点、以提高间套作农田水肥利用为核心,探究了滴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间套作农田水-热-盐-氮迁移规律,揭示了间套作作物生长对水土资源变化的响应机制,摸清了间套作覆膜农田耗水过程,构建了间套作农田耗水蒸散、水盐和水氮迁移模型,评价及优化了不同间套作系统灌溉施肥制度,制定出适合当地的灌溉和施肥制度,为北方干旱区区集约化、绿色化、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本书可供从事农业水利、农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大学生等参考。
《IU自然保护地治理:从理解到行动(纪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60周年)》讲述了概念、方法和工具,以能全面理解治理、进一步完善治理内容。部分,针对四种不同的自然保护地治理类型,以及ILJ认同的良好治理原则,提供了一套带有案例和说明的指南。第二部分,为特定体系或地点提供有关评估、评价与治理改善的实践指南。想掌握基本概念的读者应该重点阅读部分。如果愿意练习具体的评估或评价,或想知道如何操作,他们可以继续阅读第二部分。《IU自然保护地治理:从理解到行动(纪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60周年)》里参考的三个附件和多的工具与资料信息。
本书编写内容有景区园林植物土水肥管理、植物整形修剪、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调整栽植与养护、草坪的建植与养护、景区花海营造与养护、植物引种驯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园林自然灾害防治以及园林垃圾资源化处理等景区常见园林养护管理工作。 本书 适合基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指导时参考,在提高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效率,增强美化园林景观效果,提升园林艺术价值以及生态效能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景区维护良好游憩环境、提升对外展示形象、发挥绿化 大效益、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我省特色农作物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深入实施“藏棉于技”战略,以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坚持生产生态相协调、高质高效相统一,加强高质短季棉、中早熟棉新品种良繁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深入研究棉蒜(麦、油)轮作、棉饲轮作、棉花花生、棉花-大豆等绿色高效棉作技术模式。近年来,在山东省内开展了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本书旨在基于已开展的试验示范研究结果,系统总结适合山东省推广的棉花高效种植模式,并进行配套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形成适合全省传统棉区粮经饲种植结构调整的短季棉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促进植棉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传统棉作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进棉业转型升级,着力稳定棉花面积,、提升棉花品质、增加
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遗传规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的数目变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优势、细胞质遗传、群体遗传等十三章。遗传育种学是为农科种植类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分遗传学和育种学上下两篇,上篇为遗传学,下篇为育种学。育种学部分内容包括育种与农业生产、育种目标、种质资源、植物的繁殖方式、引种和训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及倍性育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植物种中的应用、品种审定和推广、计算机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十二章。遗传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遗传育种学又是实验科学,其发生与发展依赖于实验和实践,所以实验指导也于各篇末。本课程教材包括录像教材36学时
本书在充分利用现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基础上,进行绿色升级改造;针对土、肥、水、种、膜、农药、机械等核心要素,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健康土壤培养、资源高效利用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并进行技术集成,初步形成了旱塬区标准化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本书的出版为今后较长时期指导吕梁市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生产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