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志》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新的业绩的同时,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文化积累。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名茶志》共21卷,以全国的产茶省各立分卷,共收集名茶1000余个,内容包含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沿革、采制技术、名茶产销、名茶文化等六个方面。
自1932年中央农业实验场成立以来,江苏省就开始了以系统选育为基础的水稻育种工作。此后80多年,随着细胞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水稻育种取得了丰硕成果。1985-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水稻品种360个。《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选录了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或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大影响,以及近年来通过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具有特种优异性状的品种300个,按照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分类加以详细介绍。另有36个早期选育的品种,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只作简单介绍。《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还介绍了14位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育种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为便于读者查阅,各类品种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时为便于读者了解品种选育年代,书后还附有品种检索表,
《中国名茶志》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新的业绩的同时,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文化积累。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名茶志》共21卷,以全国的产茶省各立分卷,共收集名茶1000余个,内容包含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沿革、采制技术、名茶产销、名茶文化等六个方面。
《中国名茶志》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新的业绩的同时,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文化积累。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名茶志》共21卷,以全国的产茶省各立分卷,共收集名茶1000余个,内容包含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沿革、采制技术、名茶产销、名茶文化等六个方面。
《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包含3个规程篇、共40项技术规程,按地域及绿肥生产利用形式划分为南方水田篇、南方旱地篇、北方旱地篇,还包括了主要绿肥作物简介、主要绿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常见化肥及绿肥作物养分含量4个附录。 《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具有如下3个特点: 一是广泛性。《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收集了南方稻区、西南和南方旱地及烟区、华北中低产田、西北干旱及河套灌区、东北寒冷地区的适宜技术规程,涵盖了中国各个气候带、主要作物种植模式和绿肥作物品种;同时,既包括了绿肥作物的种植利用技术,也有绿肥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基本反映了中国绿肥作物种植的全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是实用性。《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
我国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辛香料在饮食烹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特产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研究”项目和“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项目中均将辛香料资源研究列为重点课题。 在进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同时,广泛收集外资料,汇集成本书。本书共收载了辛香料134种,涉及的植物种类200余种,每种辛香料从植物种类、生态环境、利用简史、现代利用状况、产品开发、综合利用、标准化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目前它是我国一部系统的全面介绍辛香料方面的专著。 该专著适合从事辛香料种植业、加工业、贮运、销售及烹调的专业人士、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爱好者阅读。对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亦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育种方法的发展历程为经线,以育种方法在各类植物改良上的应用为纬线,按照育种的基本环节将全书分为四篇。育种基础篇包括植物育种的繁殖生物学基础、遗传学基础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创造变异篇囊括基因资源发掘、有性杂交、体细胞杂交、诱发突变和转基因等各种发现、创造变异的方法;鉴定选择篇介绍了育种选择的一般原理、植物形态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等各种性状的鉴定选择方法以及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标记水平的选择方法;育种综合篇包括育种目标和育种平台、育种程序、品种审定和保护、种子生产等章节。本书对植物育种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整理,充分反映了现代植物育种学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本书不仅适合农林、医药、能源等植物育种研究人员、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植物遗传
《中国名茶志》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新的业绩的同时,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文化积累。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名茶志》共21卷,以全国的产茶省各立分卷,共收集名茶1000余个,内容包含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沿革、采制技术、名茶产销、名茶文化等六个方面。
《中国名茶志》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新的业绩的同时,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文化积累。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名茶志》共21卷,以全国的产茶省各立分卷,共收集名茶1000余个,内容包含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沿革、采制技术、名茶产销、名茶文化等六个方面。
《马铃薯矿质营养生理及养分管理》以马铃薯高产高效为目标,简要阐述马铃薯产业现状,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吸收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外众多专家的成果,提出了马铃薯养分管理的策略和技术,可供从事马铃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适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阅。
自1932年中央农业实验场成立以来,江苏省就开始了以系统选育为基础的水稻育种工作。此后80多年,随着细胞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水稻育种取得了丰硕成果。1985-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水稻品种360个。《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选录了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或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大影响,以及近年来通过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具有特种优异性状的品种300个,按照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分类加以详细介绍。另有36个早期选育的品种,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只作简单介绍。《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还介绍了14位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育种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为便于读者查阅,各类品种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时为便于读者了解品种选育年代,书后还附有品种检索表,
在借鉴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小麦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小麦种子生产理论与技术》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小麦种子生产的特点,小麦品种的种类、作用与评价,小麦品种的评价方法,小麦引种规律,小麦品种试验和审定的程序及方法,小麦种子生产的理论基础,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及防止措施,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速小麦种子生产的方法,常规小麦种子及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小麦种子生产理论与技术》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种子专业师生、小麦种子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在系统分析水稻产量潜力的基础上,具体估算了我国主要稻区理论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综合评述了水稻超高产研究历史与现状,论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生理基础、遗传基础,以及超高产育种亲本和杂交后代选择技术。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供科研单位、相关技术推广和生产单位的工作人员参考。